首页 理论教育 农耕文化的特性之二:以农为本

农耕文化的特性之二:以农为本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河南人的“以农为本”的思想根深蒂固。(一)“敬”天“敬”地在封建社会,农民将收成的好坏寄托于天地。因此,在民间“敬”天“敬”地的民俗很多。(二)看节令播五谷“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人依据天气季节的流转及农作物耕作的情况总结出来的,是智慧的体现。据说“二十四节气”的由黄河中下游发源而来,河南农村节令习俗基本上是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建构起来的。民歌显示,人们赛龙舟原来是为了祈求五谷丰收。

农耕文化的特性之二:以农为本

河南人的“以农为本”的思想根深蒂固。他的生活方式、民俗特色都离不开农耕。比如,年节祭祀、祈风祈雨,都是盼望风调雨顺、来年有个好收成。

(一)“敬”天“敬”地

封建社会农民将收成的好坏寄托于天地。因此,在民间“敬”天“敬”地的民俗很多。

农耕时代,老百姓的“吃穿”等生存都依靠于天,老百姓生活富足;收成欠佳的年月,老百姓只能衣不果腹。因此,大年初一的早上,要祈求“老天爷”风调雨顺,给农业带来五谷丰登。

河南人“敬”天,也“敬”地。老百姓依赖于土地上生长的作物,土地养育人类说文解字》中解释:“社,地主也,从示、土。”示是祈的古字。人们信仰土地,把大地作为神秘超自然力量加以崇拜。(www.xing528.com)

(二)看节令播五谷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人依据天气季节的流转及农作物耕作的情况总结出来的,是智慧的体现。据说“二十四节气”的由黄河中下游发源而来,河南农村节令习俗基本上是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建构起来的。河南人基本上按节令而播种耕稼。如谚语“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到了这个时间,农民们就开始翻土播种了。再看种小麦的习俗,农谚是“白露霜降,种麦莫慌张;霜降到立冬,种麦莫放松。”这都是河南人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经验总结,同时也是河南人的播种习俗。

除此,还有节日习俗、婚俗等都与农业有关。如五月五日端阳节,豫西南新野县有赛龙舟的习俗,民歌为“五月五日是端阳,龙船下水闹罗江。朝拜屈原一炉香,年年五谷用船装”。民歌显示,人们赛龙舟原来是为了祈求五谷丰收。

民俗在社会生活中形成,是民众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民众的长期沿袭中渗透他们深厚的文化意识。民俗既是生活,又是文化事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