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给公共健康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排污交易充分发挥了市场的作用。排污交易是一种“奖励”形式的经济诱因,鼓励私人企业致力减排,控制污染经济工具和政府行政路径,以达到减少排放污染物的目标。主要途径是某地区环境保护或贸易政府机构根据环境容纳总量,确定排放污染物的最高限度,排放污染物的公司和组织被政府发放信用或允许排放特定明确的排放数量。排放总信用额永不可超出污染物最高限度,排放过多污染物的公司和组织需要向其他公司购买未超额排放额度;否则会被追究法律责任。
仅以碳交易为例详细说明之,碳交易遵循了科斯定理,排放二氧化碳是一个权利,这种权利是稀缺的,而且是具有交易成本的,因技术条件、经济水平等因素各国降低碳排放的成本是不一样的,这就可以交易。碳交易基本原理是,一方需要温室气体的减排额,另一方有这个减排额并且可以出售,一方就购买另一方的减排额从而总体上实现减排的目标。这种交易的核心在于碳排放额的确定。
碳排放主要与气候变暖有关。为了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暖,1992年世界大多国家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The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UNFCCC),1997年通过《京都议定书》确定一种清洁发展机制,2001年通过《京都议定书》落实机制的一系列决定文件,称为“马拉喀什文件”,确定了清洁发展机制的原则、性质、范围、执行指南。这一系列国际条约的签署,使得减少碳排放量在签署国间成为一个国际义务,而且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于减排是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前者有减排责任,后者无。另外,发达国家由于科技水平高,能源利用率高,减排的成本高、难度大;发展中国家能源利用率低,减排成本低,减排空间大。总之,发展中国家有供应,发达国家有需求,国际碳交易市场由此产生。举例言之,甲国需要减排100吨二氧化碳,每吨成本是100元,乙国排放了120吨的二氧化碳,少排一吨的成本是10元,于是甲国向乙国购买100吨的碳排放,少花了9000元,乙国得到了少排了100吨二氧化碳,并且得到了1000元资金,可以用来环保投资。
以碳交易为典型的排污交易有以下优点:促进资源被最大效率地分配,根据科斯定理,当交易成本是零时,无论产权是如何界定的,最终结果都将是有效率的。只要排放额分配方式确定,各企业利用市场来交易将会使得污染治理的成本最低、效果最好。同时用市场来调整碳交易的价格,会使得民众有一定的心理预期和成本预算,会使得企业为降低成本而选择自己的碳排放量、优化其投资,减排成本的可知性决定了经济主体的遵从成本。碳排放交易的确立还增加了新的投资渠道,开拓了一个新的产业,随之而来的也就增加了很多就业岗位,拉动了客观的消费,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收益。(www.xing528.com)
这些优点促进了国际碳排放市场的繁荣。2005年《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后,全球碳交易市场出现了爆炸式的增长。2007年碳交易量从2006年的16亿吨跃升到27亿吨,上升68.75%。成交额的增长更为迅速。2007年全球碳交易市场价值达400亿欧元,比2006年的220亿欧元上升了81.8%,2008年上半年全球碳交易市场总值甚至就与2007年全年持平。[82]我国也深受影响,已经启动了北京、深圳在内的6个碳交易试点,未来计划用约三年的时间建立起全国碳交易市场。[83]2014年6月5日深圳累计交易39万吨二氧化碳,平均交易价格为每吨约70元;上海累计成交约45万吨,平均交易价格约每吨38元;北京场内线上交易和场外协议交易分配累计成交约为1万吨和4万吨,[84]发展势头正猛。
需要注意的是,公共健康治理的定位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既影响公共健康服务的使命,也影响到其结构。传统的公共健康治理模式都是以权力为中心,而后工业社会的“公共服务不再只是政府的工作,而是政府机构、非营利和第三部门组织,以及公司和企业利益集团参与的共同努力”[85]。利用市场手段来进行公共健康治理的发展趋势,是对不断变化的社会和经济形式最新的回应。市场是一种政策实施工具,主要是通过竞争力和价格型号来配置资源。通常,市场的运行是在政府规定的企业行为规制下来实现的。排污交易就是典型的利用市场手段来进行公共健康治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