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齐中道:当代中国纠纷解决习惯法中的族长

齐中道:当代中国纠纷解决习惯法中的族长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齐中道75岁,为齐中方大哥,齐国平认为他是对方家族的“族长”,应当在此事情上能行使教化权力。在齐国平看来,齐中道这个“族长”兼具两种身份,其一是齐中方家的老大,是他们支门上的“族长”,另一种身份则基于林村诸齐氏共同体的认同,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他把齐中道看作是两支门的共同“族长”。至此,寻求“族长”主持公道的行动也失败了。

齐中道:当代中国纠纷解决习惯法中的族长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讨论了乡土社会的权力结构。其指出,在乡村社会,除了同意权力与横暴权力外,还存在一种教化的权力,他称之为“长老统治”。它强调的是在文化传统稳定的社会中,年长者所具有的教化后辈、传递文化规范的权力。[18]

林村是一个杂姓村庄,不存在一个“老祖宗”式的长老。齐国平与齐中方为同姓,查阅族谱会发现,他们是同姓两个支门上的人,齐中方为第十八世,齐国平为第二十世,但因为两家都非大宗之后,目前无法追踪两家最近的共同祖先。以族谱所记,我们能追到最确定的一世祖为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从麻城迁至县城,距今已经有650余年。故虽为同姓,但在宗法关系上并不很密切。且两门都是因为水库移民而迁到林村来的,齐中方家于1959年迁来,齐国平家于1965年至此地。据姚心兰说,两门本来是两兄弟,二人不和分别开宗,故有二门。齐中道75岁,为齐中方大哥,齐国平认为他是对方家族的“族长”,应当在此事情上能行使教化权力。第一次找齐中道时,他所以说“自己一家人,有问题自己处理,别人还等着看我们的笑话呢”,是因为林村在1981年因为责任田的分配发生过内讧,当时王姓聚集了众人要与齐国平家族械斗,“兄弟睨于墙,外御其侮”,齐姓两家结盟。两家也因这一“想象的共同体”而拉近了距离。在齐国平看来,齐中道这个“族长”兼具两种身份,其一是齐中方家的老大,是他们支门上的“族长”,另一种身份则基于林村诸齐氏共同体的认同,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他把齐中道看作是两支门的共同“族长”。

等到齐国平第二次登门拜访齐中道时,对方摆出一副无可奈何的姿态,甚至已经全然站在了齐中方一方,认为他们确实以后要建房养老。农历正月十七,齐国平伯父亦亲自登门,齐中道以齐中方家有两个儿子以后要住房为由拒绝他。至此,寻求“族长”主持公道的行动也失败了。齐国平看到,在农历腊月二十六的晚上,对方家族的人在齐中方家里吃晚饭,他认为应该是在当时即已经统一了口径。(www.xing528.com)

分析来看,两个外迁过来的支门关系本来就比较疏远。在有“外侮”的情况下尚能够联合起来共同抵御,然而,在日常生活中,两家尽管相比没有亲属关系的外姓邻居要亲切——他们“共情”,但应当指出的是,这种“共情”属于两个家族之间的“公情”,而非因私人关系发展出来的“私情”。但“睨于墙”的情况也很容易出现。齐中道从来就不是林村齐氏的“族长”,他是齐中方的大哥。此外,他对其弟的影响也是值得怀疑的。故希望他能够主持公道,大概也是定位不够清楚。林村依旧留存着聚族而居的遗风,但大家族只有在重大的事情(比如结婚与丧葬)上才会团结在一起,整个社会是以核心家庭为基本单位构成的,是“各家顾各家”的状态。按照费孝通先生的理论,林村是一个处在社会变迁洪流中的村庄,不存在一个稳定的文化传统,长老统治正日渐式微

至此,齐国平寻求与对方达成合意、寻找作为同意权力代表的村主任和作为长老权力代表的齐中道等一系列行动全部归于失败。我们将在后文中解释,这些失败的行动并不构成齐国平一家放弃主张的原因,它们充其量只是构成自忍的条件与铺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