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际社会影子银行的发展与系统性风险

国际社会影子银行的发展与系统性风险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影子银行的产生是金融创新的结果,金融发展演进的过程就是不断创新的过程。以美国为例,影子银行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脱离了公共安全网的影子银行加大了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而这种顺周期性强化了系统性风险,金融风险的集聚、传染和扩散,进一步加剧了整个金融体系的脆弱性。

国际社会影子银行的发展与系统性风险

影子银行的产生是金融创新的结果,金融发展演进的过程就是不断创新的过程。“从数个世纪前纸币的发明到当代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金融创新贯穿了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8]影子银行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金融创新的历史背景下,以最早的货币市场基金为典型代表。监管套利是影子银行产生的直接原因,金融机构利用监管制度内部或不同国家监管制度的差异制定交易策略应对监管约束,利用结构性投资工具和渠道将更多的金融业务转移至表外,节省资本的同时创造更高的利润。安全性和流动性需求是影子银行业务迅速发展的关键原因,证券化和抵押担保中介业务是其典型代表,它们能够满足多数公司在运行中流动性的需求,通过抵押、保险等增信措施又能进一步满足安全性的需求。近40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成为金融创新的重要推手,也成为影子银行业务迅猛扩张的重要原因,其中最为典型的金融技术包括网络金融交易平台、自动资产配置算法高速交易等。

以美国为例,影子银行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政府宣布对于传统银行利息率施加严格控制,导致银行存款额和利润骤降。公司客户迫切需要创新型金融工具获得额外的信用,当时最为典型的就是美林证券1977年推出的“现金管理账户”(cash management account,CMA),同时投资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创立了货币市场共同基金,主要用于投资国债商业票据或回购业务。第二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在资本市场迅速发展的推动下,以房地美和房利美为代表的政府融资担保公司将抵押贷款证券化,发行商业抵押担保证券(MBS),为了解决MBS固有的预付款风险,1983年创设了抵押担保债券(CMO),这种广受欢迎的证券化形式又催生了资产抵押债券(ABS)等类似金融工具的诞生。第三阶段从21世纪之初开始至今,在国际社会金融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在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监管套利成为可能,金融机构通过特殊投资工具(SIV)和特殊目工具(SPV)等附属实体获得更高的杠杆。[9]由于这些金融工具易于引发系统性风险,金融稳定委员会(FSB)自2011年其每年发布影子银行检测报告,以评估全球影子银行发展趋势和风险程度。根据《2016年全球影子银行检测报告》,由于国际社会债券、房地产及货币市场基金规模不断壮大,全球影子银行管理资金规模不断壮大。截至2015年年底,根据广义定义法[10],全球21个主要经济体欧盟地区影子银行的资产达92万亿美元,相比2014年年底资产增加3万亿美元;根据狭义定义法,全球27个主要经济体影子银行的资产达到34.2万亿美元,相比2014年年底资产增加3.2%。[11](www.xing528.com)

由于影子银行不属于正规银行体系,因而监管力度相对较小,其不良贷款率、资本充足率、存款准备金率等监管指标或者未能设置,或者相对宽松,因而很多数据并不透明,缺乏权威的官方数据。影子银行结构化产品使用的高杠杆潜伏着经营性风险,而借短贷长的高度期限错配增大了金融体系的流动性风险,一旦社会信用出现问题,影子银行首当其冲,并且由于其资金体量很大,影响正规银行体系,并危及实体资产质量,即产生顺周期性问题[12]。“企业的净资产是产生顺周期性的核心要素,当企业将面临信贷紧缩,甚至被迫清偿债务时,投资产出减少,价格下降,最终导致通缩的产生。”[13]而且,“抵押品的利用和再利用放大了顺周期性,也使金融系统变得更加脆弱”[14]。脱离了公共安全网的影子银行加大了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而这种顺周期性强化了系统性风险,金融风险的集聚、传染和扩散,进一步加剧了整个金融体系的脆弱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