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银行金融”体制的形成,既是在改革中消化历史沉淀的产物,更是在发展中应对现实挑战的成果。与西方国家以德法为代表的银行主导型金融体制相比较,我国的金融体制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采用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模式,二是以国有资本为投资主力,三是实行强力监管。[54]这种体制有以下三大优势:
第一,有较高的安全系数。中国的商业银行在遵守审慎原则和受到有效监管的情况下,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中国的证券市场体量较小,对金融体系的影响有限,即使发生风险,也不足以对实体经济造成重大连锁反应和严重负面后果。[55]
第二,有较强的整合能力。中国金融体系的运行服从于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和重大经济决策,既有统筹支持国家发展战略和响应产业政策的能力,也有整体防范金融风险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这种以举国之力协同共进的格局,对中国的经济崛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第三,有稳定的国内市场。中国的商业银行长期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国家战略和人民生活的导向,具有较高的社会信任度和依存度。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金融市场的货币总量、资产规模和业务规模均保持快速增长。近十年来,我国银行业存款余额的资产占比和贷款业务的收入占比都在国际上名列前茅,大多数机构持续盈利,信用风险指标也一直在安全范围内。
当然,“大银行金融”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www.xing528.com)
首先是银行与实体经济之间的风险连带关系。银行将信贷资源投向实体经济,在支持企业发展并由此获得存款和利润的同时,也承担着企业困境带来的风险。当经济出现整体下行或局部市场波动的时候,大量的企业债务违约就会转化为银行的不良资产增加和利润下降。例如,在近五年的经济增长下行期中,[56]受产能过剩、行业不景气等因素的影响,企业债务违约增加,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从2011年四季度的1.0%上升到2016年四季度的1.74%,同期的资产利润率和资本利润率分别由1.3%和20.4%下降到0.98和13.38%。[57]当然,在银行的资金供应能力受企业违约的影响而削弱的情况下,也会反过来加剧企业的财务困境,形成恶性循环。此外,如果银行因为受政府的宏观调控而紧缩银根、提前收贷,也会造成或者加剧企业的困境,并最终由银行承受企业困境的后果。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期的几次信贷紧缩,与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大规模企业破产和银行不良贷款之间,就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
其次是对长期性融资的供给不足。长期以来我国的长期性融资主要依赖信贷市场。从2004年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2007年中共十六大把“优化资本市场结构,多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58]作为金融改革的目标以来,我国直接融资比例一直保持上升态势。但是,以银行为主的间接融资至今依然占据主导地位。近年来,有学者和业界人士呼吁近期内迅速提高直接融资比例。[59]但是,在2016年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稳中求进”原则下,相比激进式金融改革而言,现行体制下“补短板”的路径更为妥当和可行。
在“大银行金融”体制下,银行提供长期信贷的能力受到行业规律的限制。由于银行业的信贷资金主要来自商业银行,而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主要来自居民存款。由于存款可以随时支取,为避免“短存长贷”带来的流动性风险,商业银行倾向于将大部分资金用于短期贷款是可以理解的。而且,银行的审慎经营对于稳定市场信心也是至关重要的。另一方面,企业对间接融资依赖度过高,形成高负债经营,容易加大自身的破产风险,而企业的破产风险则最终会传递给银行。所以,解决现行金融体制下长期融资难的“短板”,需要从多方面入手。除了继续稳步发展多层次直接融资市场,还需要通过提高银行合规管理水平、发挥政策性金融和开发性金融的作用、发展资产交易市场、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和强化困境企业拯救机制等多种措施,进一步提高间接融资市场满足中长期投资需求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金融工具的创新和金融科技的开发应用,以及通过完善法治、管控风险所提供的制度空间和安全保障,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最后是对小微企业的支持不力。当前,我国众多小微企业创造了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贡献了50%的国家税收,完成了65%的发明专利和新产品开发,提供了75%以上的就业机会。但是,小微企业在资金筹集方面,却长期受到贷款门槛高、贷款额度低、融资成本高、审批周期长等“贷款难”现象的困扰。[60]据统计,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资金,65%左右来源于自有资金,25%左右来源银行贷款,10%来源民间集资,有2/3的中小企业感到发展资金不足。[61]据报道,2011年9月末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总量达到14.8万亿元,占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部贷款余额的27.9%。[62]据官方数据计算,2015年全国银行业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合计为89.465万亿元,占同期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部人民币贷款余额的25%,其中,商业银行提供的贷款合计66.8279万亿元,占同期商业银行全部贷款余额的23%。[63]显然,由于证券市场门槛较高,未来扩大小微企业融资来源的主要路径,还是发展多层次的间接融资市场,包括提升商业银行普惠金融服务能力、鼓励民营资本投资小额借贷机构和发展互联网金融。因此,小额借贷市场的风险管理和困境处置问题,需要在未来的金融法制建设中加以重点考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