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信用经济对银行需求-金融法学家(第9辑)

信用经济对银行需求-金融法学家(第9辑)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5]信用经济的概念是由德国的旧历史学派经济学家布鲁诺·希尔布兰德最早提出的。希尔布兰德根据交易方式的不同,把社会经济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以物物交换方式为主的自然经济阶段、以货币为交换媒介的货币经济阶段和以信用交易为主导的信用经济阶段。信用经济导致对货币的需求无节制扩张,导致货币供应脱离贵金属定价和储量的约束,同时也导致了“交易未来”,即追求未来财富增值的资本市场和衍生金融市场的急剧膨胀。

信用经济对银行需求-金融法学家(第9辑)

在西方经济史上,银行发源于古代社会货币兑换业。在农业社会,囿于自然经济下的传统观念,货币常常被视为罪恶之源。“在《规约》、《古兰经》以至《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到处可以找到大量关于实行金融抑制的教条。”[2]尽管如此,对于现代经济,“货币和法律商法)实际上是‘古代世界’的两大经济遗产。”[3]在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银行业的兴盛。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现代银行在西方各国普遍建立,其主要职能是经营货币资本,发行信用流通工具,充当企业之间的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货币市场作为资本形成和资本积累的关键力量,在近代工业革命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4]工业革命促进了货币的资本化,货币资本化又催生了信用经济。[5]信用经济的概念是由德国的旧历史学派经济学家布鲁诺·希尔布兰德最早提出的。希尔布兰德根据交易方式的不同,把社会经济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以物物交换方式为主的自然经济阶段、以货币为交换媒介的货币经济阶段和以信用交易为主导的信用经济阶段。

20世纪70年代以后,以美元与黄金脱钩为标志,人类社会告别了实物货币,进入信用货币时代。这一历史性变化,看似为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的结果,[6]实则与信用经济的兴起有内在联系。在当今世界,信用交易量几十倍地大于商品交易量;信用资金供求决定着资金价格和利率;信用资金流通则决定着生产、分配、消费、储蓄、投资等生产和再生产环节。在信用交易中,不仅包括了商品赊购赊销和银行吸收存款并发放贷款,而且包括了事实上几乎所有的金融业务,即通过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直接进行的交易,如债券股票的发行和认购,各种保险信托、租赁等。甚至可用于融资担保的不动产、有形动产和知识财产,也被纳入金融交易的范畴。信用经济导致对货币的需求无节制扩张,导致货币供应脱离贵金属定价和储量的约束,同时也导致了“交易未来”,即追求未来财富增值的资本市场和衍生金融市场的急剧膨胀。大量货币在繁荣时期进入这些市场,形成巨量的资产泡沫,而一旦风险暴露,则资金退出、资产贬值、信用溃败、危机到来。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什么是金融?‘金’指资金,‘融’指融通,‘金融’是社会资金融通的总称。资金主要以货币的形式存在,而银行则是资金融通的主渠道。”[7]金融是一个体系化和秩序化的经济系统。金融体系作为资金流动工具、市场参与者和交易方式等各金融要素构成的综合体,是经济体内部及相互之间资金流动的基本框架,而银行提供的货币供应体系和支付清算体系则是经济体的供血系统和循环系统。信用经济的出现不可能改变金融的基本原理,也不可以违背金融的基本规律。正如马克思指出的:“人们在货币经济和信用经济这两个范畴上强调的并且作为特征提出的,不是经济,即生产过程本身,而是不同生产当事人或生产者之间的同经济相适应的交易方式”。[8]当今世界,由于信息和高科技产业的突飞猛进,信用证券化和金融工程化已经使资本跨国流动达到空前的规模和速度。金融交易空前活跃,数以百亿、千亿美元计的资金交易可瞬间完成。金融交易正在演变成为一种脱离实物经济的虚拟的网上资本交易。目前全球日平均金融资产交易量是实物交易量的50倍,只有2%的金融交易具有实物经济支撑,98%的金融交易与实物经济脱离。根据统计数据测算,全球股市市值约25万多亿美元,而金融衍生商品的价值则高达100多万亿元,是全球GDP的三倍多。[9]一次次全球金融危机的经验证明,信用过度扩张的金融不可能是健康的金融,也不可能是持续繁荣的金融。(www.xing528.com)

世间万物,相克相生。信用经济脱胎于货币经济,却离不开货币经济。雄鹰在蓝天自由翱翔,但终究要回到自己的巢穴。货币经济就是信用经济的巢穴。没有银行对货币的发行、流通、支付和结算,没有银行体系对金融市场风险的发现、应对和补救,信用经济就是无巢之寒鸦,无根之飘萍。目前,发达国家的金融体系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以英美为代表的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二是以法德日为代表的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无论在哪一种金融体系中,银行的作用都是不可或缺和不可小视的。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国家敢于轻视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更不敢对银行的安全和健康运行有丝毫的马虎。在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各发达经济体和国际组织将维护银行系统的安全与合规作为金融制度改革的首要政策目标,纷纷出台强化银行业合规监管、风险防范和困境处置的新法规,便是明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