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在严正揭露沙俄侵华罪行的同时,殷切期待着中国的觉醒和新生。
在1906—1907年的俄国革命刚刚平息之际,列宁就已敏锐地感觉到,世界政治中的“易燃物”越来越多,各个国家的民族革命已经不可避免。1908年,在《世界政治的易燃物》中,列宁对中国社会内部革命运动的发展作出了一个基本的分析和预测:“在中国,反对中世纪制度的革命运动近几个月来也强有力地开展起来了。的确,对这个运动还不能作出明确的估计”,“但是,‘新风’和‘欧洲思潮’在中国的强有力的发展,特别是在日俄战争以后,是用不着怀疑的,所以中国的旧式的造反必然会转变为自觉的民主运动”[21]。
事实证明了列宁的判断和预言。在孙中山的领导下,中国旧式的反侵略、反压迫的斗争开始向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1907—1911年间,孙中山所领导的同盟会分子和在其影响下的革命者,陆续举行了九次武装起义。1911年,终于爆发了辛亥革命。
一直高度关注东方问题的列宁,立即对辛亥革命给予高度的评价。1912年1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在布拉格召开的第六次全国代表会议,专门通过《关于中国革命》的决议,“祝贺中国的革命共和派,表明俄国无产阶级怀着极大的热忱和深切的同情注视着中国革命人民获得的成就”[22]。很有意思的是,决议还提醒人们注意和反对沙俄政府企图干涉中国革命、借机掠夺中国领土的阴谋。
随后,在1912年7月至1913年5月间,列宁陆续撰写了《中国的民主主义和民粹主义》《新生的中国》《中华民国的巨大胜利》《中国各党派的斗争》《亚洲的觉醒》《落后的欧洲和先进的亚洲》等六篇文章,对辛亥革命作了比较全面的评述。就同一个中国问题撰写文章,辛亥革命是数量最多也最为集中的一个,由此可见列宁对辛亥革命的重视。
列宁与孙中山,虽然终生未曾见面,但正如孙中山所说,“邈焉万里,精神往还”。列宁对孙中山的业绩和精神作出了很高的评价,称“这位亚洲的共和国临时大总统”是一位“充满着崇高精神和英雄气概的革命的民主主义者”[23]。
1912年7月11日,布鲁塞尔的社会主义报纸《人民报》发表了孙中山1912年4月1日《在南京中国同盟会会员饯别会的演说》前半部分《中国革命的社会意义》。列宁看后,非常感兴趣,立即写了《中国的民主主义和民粹主义》一文,与译成俄文的孙中山文章一起,在1912年7月15日(俄历)的《涅瓦明星报》上发表,对孙中山的活动和思想作了深刻的评价。1921年,列宁还忆及了此事。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孙中山很大的鼓舞。1918年夏天,正当协约国干涉俄国革命时,孙中山毅然给列宁和苏俄政府发了贺电,祝贺俄国革命成功。电报说:“中国革命党对贵国革命党所进行的艰苦斗争,表示十分钦佩,并愿两党团结共同奋斗。”[24]由于当时通信不便,这封电报是很曲折地托美洲的华侨打给俄国的。为了同列宁建立联系,孙中山还在上海设法通过许多中间媒介送给列宁一封信,祝贺他的成功和支持他继续进行斗争。
列宁收到孙中山的信,非常高兴和感动,把它看作是“东方的曙光”。列宁委托外交人民委员契切林于1918年8月1日复函孙中山,首先对孙中山表示感谢,并向“中国革命的领袖”致敬,同时赞扬中国反抗帝国主义的斗争[25]。可惜这封信没有能送到孙中山手里。(www.xing528.com)
此后,苏俄和共产国际不断派出代表与孙中山联系,一方面促成孙中山同苏俄结盟,另一方面帮助孙中山与中国共产党建立合作关系。
其中直接涉及列宁与孙中山关系的联系有:
1920年10月31日,契切林致函孙中山,要求建立贸易关系。这封信孙中山于1921年6月14日才收到。8月28日,孙中山复函契切林,答复了契切林的建议,并简要介绍了辛亥革命以来的中国情况。信的最后表示通过契切林“向列宁以及所有为人类自由事业而有许多成就的友人们致敬”。1922年1月26日,列宁在给契切林的便函中,询问了1921年8月28日孙中山给契切林的信,契切林证实收到了这封信。2月7日,契切林复函孙中山,结尾写道:“列宁同志同样以最大的兴趣读了您的信,并且极其好感地注视着您的活动。”[26]
1922年12月,孙中山致函列宁,表示“拟派遣全权代表于近期前往莫斯科,与你和其他同志磋商合作事宜,以俾俄中两国之合法利益”[27]。
1924年1月21日,列宁逝世。1月25日消息传来,孙中山立即赶赴国民党一大会场,报告这个不幸的消息,提议以大会的名义致电莫斯科,对列宁逝世表示哀悼,同时发表演说,指出列宁逝世对中国革命党所应吸取的教训。他还请鲍罗廷在会上介绍列宁的为人。
2月24日,国民党在广州举行追悼列宁大会,参加者有五六万人。孙中山主祭,并手书“国友人师”四字作为祭幛。他称赞列宁“是一个革命之大成功者,是一个革命之中圣人,是一个革命中最好的模范”。孙中山还发表了悼念列宁逝世的祭文:
“茫茫五洲,芸芸众生。孰为先觉,以福齐民。伊古迄今,学者千百,空言无施,谁行其实?惟君特立,万夫之雄,建此新国,跻我大同。并世而生,同洲而国,相望有年,左提右挈。君遭千艰,我丁百厄,所冀与君,同轨并辙。敌则不乐,民乃大欢。邈焉万里,精神往还。天不假年,与君何说?亘古如生,永怀贤哲。”[28]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因患肝癌在北京不幸逝世。临终之际,留下“遗嘱”和用英语口述的《致苏俄遗书》。《致苏俄遗书》中说:“亲爱的同志:我在此身患不治之症。我的心念此时转向于你们,转向于我党及我国的将来。”“你们是自由的共和国大联合之首领。此自由的共和国大联合,是不朽的列宁遗与被压迫民族的世界之真遗产。……我遗下的是国民党。我希望国民党在完成其由帝国主义制度解放中国及其他被侵略国之历史的工作中,与你们合力共作。……当此与你们诀别之际,我愿表示我热烈的希望,希望不久即将破晓,斯时苏联以良友及盟国而欣迎强盛独立之中国,两国在争世界被压迫民族自由之大战中,携手并进,以取得胜利。”[2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