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国际破产后,列宁坚信,无产阶级的国际没有灭亡,也不会灭亡。工人群众定将冲破一切障碍,建立新的国际。他认为,革命的马克思主义者应当切实负起责任,捍卫国际主义原则,争取重建新的国际。
早在1914年10月,列宁就在《社会主义国际的状况和任务》一文中提出了“清除了机会主义的第三国际万岁”[13]的口号。1915年8月,在《社会主义与战争》一书中,列宁明确提出了建立新的国际的任务。他指出,机会主义已使第二国际破产,不应当恢复旧的国际,而应号召建立一个排除并反对机会主义者的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为此,要在各国建立独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以便为建立这个第三国际做好准备。
从此,列宁一方面深入研究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为新的国际进行思想理论上的准备;另一方面,积极联合各国左派力量,特别是推动齐美尔瓦尔得运动,为建立新的国际进行组织上的准备。
1915年9月,11个国家的38名代表在瑞士首都伯尔尼附近的齐美尔瓦尔得召开国际社会党人第一次代表会议。列宁率领布尔什维克代表团出席了会议,并在讨论战争问题的过程中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立场。会上,多数代表虽然还不同意列宁提出的建立新的“国际”的建议,但是都承认,旧的第二国际执行局已无力维持各国党之间的联系。因此,会议选出了国际社会党委员会,称齐美尔瓦尔得国际,并决定成立临时秘书处,出版《公报》。在会议上,还形成了齐美尔瓦尔得左派集团,会后建立了齐美尔瓦尔得左派常务局,并出版了自己的机关刊物《先驱》杂志。
齐美尔瓦尔得会议标志着为建立第三国际而斗争这一伟大事业的真正开端。齐美尔瓦尔得国际成为第三国际的胚芽。
1916年4月,在伯尔尼附近的昆塔尔召开了第二次国际社会党人代表会议,又称第二次齐美尔瓦尔得会议。两次齐美尔瓦尔得会议对各国左派力量的成长起了促进作用,使他们在组织上逐步形成为独立的派别,为共产国际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十月革命胜利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浪潮汹涌澎湃,列宁迅速将筹建共产国际的任务提上了直接的议事日程。布尔什维克以各种方式与其他国家革命运动和左派力量建立联系。1918年12月,列宁致函外交人民委员契切林,提出召开国际共产党人和左派社会民主党人代表会议以建立第三国际的具体计划。在信中,列宁建议制定新国际的纲领原则和在组织方面的基础,议定了邀请参加第三国际成立大会的政党名单,并特别强调了新国际的成员必须遵循的三条原则。
1919年1月,各国共产党和左派社会党及组织在莫斯科召开代表会议,讨论筹建第三国际问题。列宁主持了这次会议,同会议参加者一起修改和签署了《共产国际第一次代表大会邀请书》。邀请书指出,世界革命运动的发展、革命过程的国际化、革命国际力量的增长、革命斗争经验的积累以及资本家和复活改良主义的国际的机会主义分子所带来的危险,都把创建共产国际的问题提上了日程。邀请书提出了新的国际的纲领原则和组织原则,并向39个党发出了召开共产国际成立大会的邀请。(www.xing528.com)
列宁亲自领导成立大会的筹备工作。他制订了大会议事日程问题表,起草提交大会的《关于资产阶级民主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提纲,主持各代表小组的预备会议,甚至对代表们的住宿和膳食也作了指示。
1919年3月2日至6日,共产国际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列宁主持了大会的开幕式和以后的各次会议,当选为大会主席团成员,在会上作了关于资产阶级民主和无产阶级专政问题的报告。根据列宁的提议,会议一致通过了关于解散齐美尔瓦尔得联盟的决议。大会还通过了《共产国际致全世界无产者宣言》和《告全世界各国工人书》。列宁直接参加宣言的文字修订工作并代表俄共(布)代表团在宣言上签字。
代表大会在完成了预定的任务之后在克里姆林宫闭幕,从而宣告了共产国际的诞生。共产国际因是继第一国际、第二国际之后的第三个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工人国际组织,因此,也称“第三国际”。
列宁是共产国际的创始者和奠基人。他不仅直接领导了共产国际成立大会的全部工作,而且领导制订了共产国际的基本思想原则、纲领和策略原则。共产国际是建立在列宁主义基础之上的新型革命无产阶级组织,是列宁主义思想的化身。
列宁高度评价了共产国际的诞生。他指出,共产国际的成立,不仅记载了俄国无产阶级争取到的东西,而且记载了其他国家即国际无产阶级争取到的东西。共产国际接受了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的优良传统。共产国际的世界历史意义在于,它已开始实现马克思的一个最伟大的口号,这个口号总结了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历来的发展,表现这个口号的概念就是无产阶级专政。
共产国际开创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阶段。以共产国际为代表的世界各国共产主义政党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左翼和主导力量。与之前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相比较,共产国际具有了更加鲜明的共产主义和世界革命的色彩。因此,我们在本章涉及共产国际和各国共产党的活动时,均直接称之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