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第二国际的历史与发展 | 《列宁主义论纲》的重要内容

第二国际的历史与发展 | 《列宁主义论纲》的重要内容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国际成立后始称其为第一国际。这次大会并没有作出成立第二国际的专门决议,但实际上标志着第二国际的成立。第二国际内部围绕社会党人能不能入阁的问题发生激烈争论。1900年,第二国际在巴黎召开第五次代表大会。1904年,第二国际在阿姆斯特丹召开第六次代表大会,终于对米勒兰主义和伯恩施坦主义进行了坚决谴责。

第二国际的历史与发展 | 《列宁主义论纲》的重要内容

世界上第一个群众性的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组织是“国际工人协会”。它成立于1864年,解散于1876年。第二国际成立后始称其为第一国际。第一国际解散时,列宁才6岁,当然不会与第一国际有什么关系。但列宁后来的著作中,多次谈到第一国际。

第一,第二国际的成立和组织形式。

1889年7月14日,在法国大革命攻占巴士底狱100周年纪念日这一天,欧美22个国家的339名代表,在巴黎召开国际社会主义工人代表大会,全面恢复了各国工人阶级政党之间的联系。恩格斯没有出席会议,但给予了重大关怀和指导。这次大会并没有作出成立第二国际的专门决议,但实际上标志着第二国际的成立。

与第一国际相比,第二国际的历史及其评价要复杂得多。很多问题和理念涉及当代,甚至现在都比较敏感,不太好下结论。

在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第二国际的历史曾经广为人知。当年的中苏大论战和“文化大革命”,主要目标是反对修正主义,所以对第二国际的历史做了大量的普及。但正因为如此,当年对第二国际的介绍有很大的扭曲。这种扭曲在60岁以上的人中说不定现在还会表现出来。

但是,改革开放之后,国际共运史学界对第二国际的研究日益深入、客观。过去对于第二国际的一些片面认识早已被国际共运史学界纠正过来,并已成为常识。很多新成果转化运用于现实,为改革开放的起步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但有些人不了解这些历史和成果,所以,我们将这些成果先简单介绍一下。

第二国际是第一国际的继续,但它的组织形式不同于第一国际,也不同于后来的第三国际,即共产国际。它的主要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是每隔几年举行一次代表大会,讨论共同关心的原则和策略问题。

第二国际前期没有建立任何常设的组织机构,甚至连代表大会的名称都不统一。大会的决议在形式上对各国党没有约束力,只是由于道义上的原因,各国党不遵守决议的情况很少。

到1900年,为了工作的需要,才成立了常设机构:一是由各国党代表组成的国际局,每年开会一次;二是由国际局所在国的党代表组成的国际局执行委员会;三是一名负责处理日常事务的国际局执行委员会书记。国际局设在布鲁塞尔。国际局的权力相当有限,主要是一个联络和情报交流机构,而不是中央领导机关。各国党的独立自主性很强。

第二,第二国际的前期活动及其评价。

第二国际从1889年至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一共开过9次代表大会。我们通常把它的活动分为两个时期:1889年至1896年为前期,1896年至1914年为后期。

前期因为没有常设机构,主要活动是召开代表大会。一共开了4次大会。基本上正确地解决了当时工人运动的一些纲领和策略问题。主要有关于工资、工时、劳动保护问题,关于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问题,关于战争军国主义问题,关于殖民主义问题。

影响到现在的,是五一国际劳动节问题。1889年的巴黎大会通过一项历史性决议,为纪念1886年美国芝加哥工人争取八小时工作制立法的斗争,确定5月1日为国际无产阶级的共同节日。规定每年的这一天,各国工人都要举行示威活动,争取八小时工作制立法和国际劳工立法。

恩格斯曾经自豪地说过:“现在全世界无论做什么事,都得看看我们的神色。我们就是一个使人畏惧的强国,一个比其他强国更能起决定作用的强国。”[1]

恩格斯是第二国际最受欢迎的导师和顾问。第二国际是在恩格斯指导下建立的。第二国际以及各国党的活动经常得到恩格斯的帮助和指导。威廉·李卜克内西说:“不管在意大利、法兰西英国、美国还是在德国,哪里在进行着斗争,哪里就会觉察到恩格斯的影响。”[2]

第三,第二国际的后期活动及其分化。

1895年,恩格斯逝世。从1896年开始,第二国际进入了第二个阶段,即后期。后期有18年,遇到的问题最多,也最麻烦,如何评价也最复杂。甚至今天在我们国内说起第二国际,恐怕都有人会吵个不停。(www.xing528.com)

大的背景是,从19世纪七八十年代起,资本主义出现很多新变化。到19世纪末,开始进入垄断阶段,亦即帝国主义阶段。新时代、新形势、新特点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恩格斯在世时就已经注意到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新观点。由于当时国际共运的规模日益扩大,总的叫做向横广方向发展,因此其内部的思潮和流派也趋于复杂。各国社会主义政党对时代提出的新问题试图作出自己的回答。考茨基、伯恩施坦这些马克思、恩格斯的门生、著名的理论权威,自然也走在思考的前列。但各自的答案不同,于是,国际共运内部的矛盾渐趋突出,并逐步产生了明显的分化。

这种分化首先从伯恩施坦开始。从1896年起,伯恩施坦以“社会主义问题”为总题目,发表一系列文章。1899年又出版《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一书,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全面“修正”。卢森堡最先将伯恩施坦的理论称为“修正主义”并对之进行批判。伯恩施坦也成为修正主义的鼻祖。

随后,就是1899年,法国社会党人米勒兰参加政府,担任工商部长,引发一场轩然大波,史称米勒兰事件。第二国际内部围绕社会党人能不能入阁的问题发生激烈争论。法国、德国社会党都因这场争论而分裂为两大派别。第二国际内部也逐渐分化为左中右三种倾向和派别。

1900年,第二国际在巴黎召开第五次代表大会。在考茨基的坚持下,通过一个决议案,认为入阁不是原则问题而是策略问题。因该决议模棱两可,弹性较大,德语中考茨基与橡皮的发音较近,故被称之为“橡皮决议案”,是双关语。考茨基后来成为中派的代表和领袖。1904年,第二国际在阿姆斯特丹召开第六次代表大会,终于对米勒兰主义和伯恩施坦主义进行了坚决谴责。标志着围绕伯恩施坦和米勒兰的斗争告一段落。

到1905年俄国革命之后,国际共运面临的中心问题转到了战争、和平与革命问题。在战火逼近的年代,第二国际先后在1907年、1910年、1912年召开了三次代表大会,着重讨论军国主义、民族殖民地和党的策略原则等问题,大都通过了基本正确的决议,制定了反对帝国主义战争、推进革命运动的路线和策略。特别是1912年通过的《巴塞尔反战宣言》,正式阐述了社会党人对战争的观点和态度。

第四,第二国际的破产。

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如何对待战争,成为摆在各国社会党面前的大难题。面对战争,社会党要不要“保卫祖国”?如果“保卫祖国”,各国社会党人就会互相作战,成为敌人,工人阶级的国际团结也就不存在了。面对这种情况,列宁提出两大口号:“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使本国政府在战争中失败”。但各国社会党无法接受这种口号,坚持“保卫祖国”,支持本国政府进行战争。结果,第二国际自然发生分裂,按照列宁所说,宣告“破产”了。

这种历史性难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再次遇到。社会党有过动摇、绥靖,但基本上认定法西斯是最大的敌人,主张实行抵抗。但共产国际的态度却前后几次变化,都是跟着苏联转。九一八事变后,共产国际认为日本的主要企图是通过占领中国东北而侵略苏联,因而要求中国共产党提出“保卫苏联”的口号,这在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在1939年前,共产国际是坚决反对法西斯的。但在1939年8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后,共产国际认为二战一战一样,是帝国主义狗咬狗的战争,于是不再把法西斯作为敌人,在将近两年的时间里,要求各国共产党把英美国家作为最主要的敌人进行打击。甚至套用列宁在一战中的口号,要求各国共产党努力使本国政府在战争中失败。直到1941年德国对苏联发动闪电战,才又重新举起反法西斯的旗帜。这种围绕苏联多次变化的政策使各国共产党一度处于非常尴尬的地位。

第五,一战后第二国际的演化。

一战爆发后,第二国际还存在不存在呢?我们过去的教科书都只讲到它破产为止,后来就不讲了。其实,第二国际还有很长的“后史”,并没有结束,后面还有很多故事。

战争期间,社会党国际局形式上还存在,并把驻地从比利时迁到荷兰的海牙。

十月革命之后,国际共运进一步分裂。首先是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推动左派力量从各国社会民主党中分裂出来,成立或改名共产党,并于1919年3月在莫斯科成立了共产国际,又称第三国际。共产国际的章程规定自己是全世界共产党。凡参加第三国际的,都要接受列宁起草的21个条件,并成为第三国际的一个支部。我们中国共产党是在共产国际帮助下成立的,1921年中共一大时就在决议中确定:“中央委员会应每月向第三国际报告一次工作”。中共二大时,通过一个决议,正式加入第三国际,成为第三国际的一个支部。这个决议很多人不知道,但它对此后几十年的中国共产党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1919年,第二国际内的中派和右派政党也在伯尔尼召开代表会议,决定采取措施恢复第二国际。经过多方努力,到1920年在日内瓦召开代表大会,正式从组织上恢复了第二国际。列宁称其为黄色国际,并对之进行了严厉的批判。1921年,中派政党又与伯尔尼国际断绝关系,成立了维也纳国际,因其宣称与第二国际和第三国际都保持同样距离,所以称之为第二半国际。

1922年,三个国际曾经在柏林开会,商讨联合行动问题,并成立了一个九人委员会,以筹备工人组织的世界代表大会。但因分歧很大,共产国际后来退出了该委员会。

1923年,第二国际和第二半国际合并成立了“社会主义工人国际”。于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共产国际与社会主义工人国际两大派别的对立和斗争,就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基本格局和态势。有时候双方还把对方当作最主要的敌人来进行斗争。因为社会民主党已经实行改良主义,反对以苏联为代表的共产主义,所以,我们说到十月革命后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时,已经主要指各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活动,而不直接包括社会民主党和“社会主义工人国际”的活动了。如果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则可以将其包含在内。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后,社会主义工人国际于1940年停止活动。共产国际则于1943年宣告解散。1947年12月,一些国家的社会党筹备恢复社会党的国际组织。1951年,正式成立了社会党国际。社会党国际自称是第二国际和社会主义工人国际的继承者,存在至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