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历史发展的统一性与多样性实践总结

社会历史发展的统一性与多样性实践总结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社会主义存在于历史的长河之中,是代表着人类社会发展方向的一种具有必然性的历史进程。辩证唯物主义要求承认自然、社会发展的规律性,从而,也就要求承认按其规律运行的统一性。列宁充分肯定了历史发展中统一性与多样性的辩证统一关系,并据此提出了社会主义道路多样性和民族特色的原理。正是在这种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普遍与特殊辩证法的基础上,列宁进一步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规律或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的辩证关系。

社会历史发展的统一性与多样性实践总结

历史是一条长河、一幅画卷,是世界万物生生不息、延续不断的发展过程。社会主义存在于历史的长河之中,是代表着人类社会发展方向的一种具有必然性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它有一种高屋建瓴的历史感,善于从宏观、全局、整体把握人类历史发展的根本走向。列宁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继续和发展,或者说,作为整体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发展阶段和组成部分,它的魅力,也就在于具有历史感的思想方法。它善于从本质上把握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同时,又善于从实际出发,运用根本的历史规律来指导解决纷繁复杂的现实问题。

如何坚持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这是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一个极为重要而又非常现实的方面。

列宁充分肯定了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内在的统一性。这种统一性,就是由社会系统整体运动统一规律所揭示的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路线辩证唯物主义要求承认自然、社会发展的规律性,从而,也就要求承认按其规律运行的统一性。“承认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性和这个规律性在人脑中的近似正确的反映,就是唯物主义。”[40]

在列宁看来,马克思是把历史当作一个“极其复杂、充满矛盾而又是有规律的统一过程”[41]来研究的。马克思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说明了人类历史就是基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而形成的各种社会经济形态依次更替的自然历史过程。运用这一科学的历史观,马克思具体解剖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揭示了社会主义一定要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指出共产主义是人类不可避免的总的历史前景。这种依次更替的社会形态以及未来共产主义的前景,就是人类社会必然要走的统一进程。尽管具体的发展道路会出现种种曲折或者跳跃,但历史发展的总方向、总进程是不会改变的。

历史发展的统一性意味着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在不同程度上都要受着总进程的支配或影响、制约。列宁论述道:“人类的整个经济、政治和精神生活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就已经愈来愈国际化了。”[42]这种国际化,使得现代社会只能以整个世界为舞台向前演进,使得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基本矛盾在其存在和能够起作用的一切范围内制约着国际社会向共产主义的总方向发展,使一切民族,一切国家都要或先或后卷入这一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中去,从而也就使人类社会在并存的关系上历史地显示出共同发展的统一性来。

正是这种统一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决定了各国人民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带有共同的特点,决定了全世界无产者必须联合起来,全世界无产者和一切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必须联合起来,在共同的斗争中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互相学习。

但是,这种统一性并不排斥多样性,恰恰相反,它还是以多样性为其存在的前提的。列宁充分肯定了历史发展中统一性与多样性的辩证统一关系,并据此提出了社会主义道路多样性和民族特色的原理。

首先,列宁从世界观的高度,揭示了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普遍与特殊的辩证统一关系。列宁说:“对立面(个别跟一般相对立)是同一的:个别一定与一般相联而存在。一般只能在个别中存在,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任何个别(不论怎样)都是一般。任何一般都是个别的(一部分,或一方面,或本质)。任何一般只是大致地包括一切个别事物。任何个别都不能完全地包括在一般之中,如此等等。”[43]由于一般是从个别中抽象出来的共同本质,因此一般必然存在于个别之中,而个别则是一般的具体形态,二者是对立的统一,是不可分割的。

正是在这种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普遍与特殊辩证法的基础上,列宁进一步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规律或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的辩证关系。针对机会主义者攻击说俄国革命违背历史发展一般规律的谬论,列宁指出:“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44]这就是说,规律总是一般和个别的统一,一般规律并不排斥特殊规律,一般规律总是通过特殊规律而表现出来,在许多特殊规律的相互联系中才能展示共同的、普遍的一般规律,因此,我们决不能因强调遵循一般规律而否认特殊规律。

从历史发展的顺序和形式来看,列宁认为,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进程,是运用科学抽象法得出来的历史发展的理论模式,它无疑深刻而正确地揭示了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必然。但它既然只是一种理论的抽象,就不可能与具体的历史现实完全一致。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永远不会以纯粹的形式单独出现,相反,它总是与个别,与非本质的、偶然的、外在的许多因素相联系。因此,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可以、而且必然有无穷无尽和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社会发展的阶段也可以有所跳跃。列宁认为,如果以为历史发展的道路是纯而又纯、笔直而又平坦的,如果以为教科书规定了“历史发展的一切形式”,那么,“有这种想法的人简直就是傻瓜”[45]

依据这种辩证的思维方法,列宁提出了社会主义多样性的原理:“在人类从今天的帝国主义走向明天的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上,同样会表现出这种多样性。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会完全一样,在民主的这种或那种形式上,在无产阶级专政的这种或那种形态上,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速度上,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46](www.xing528.com)

除了这段经典性的名言外,列宁在《我们运动的迫切任务》中说过,“每个国家社会主义工人运动的结合,都是历史地形成的,都经过了独特的道路,都是以地点和时间为转移的”[47]

在《国家与革命》中,列宁又谈到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统一本质和多种形式:“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当然不能不产生非常丰富和多样的政治形式,但本质必然是一样的:都是无产阶级专政。”[48]

社会主义的多样性明显地表现在俄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坚持这种多样性原理,就为俄国革命和建设的一系列战略和策略方针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根据,同时,也有力地驳斥了以所谓“一般规律”来否定俄国革命的种种机会主义论点。

但是,这种多样性原理绝不仅仅限于俄国,而是适用于各个国家和民族。由于每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条件不同,它们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具体情况和方式也就必然多种多样。

例如,列宁指出:“不言而喻,爱斯兰这样一个人人识字和全国都是大农业的小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和俄国这样一个小资产阶级占优势的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情况不可能是相同的。”[49]大农业国和小农业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办法是不可能一模一样的。

列宁还指出,东方各国的条件既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也不同于介于东西方文明之间的俄国,所以,这里的革命必将具有更大的特殊性。“我们的欧洲庸人们做梦也没有想到,在东方那些人口无比众多、社会情况无比复杂的国家里,今后的革命无疑会比俄国革命带有更多的特殊性。”[50]

综合各国的情况和实践经验,列宁指出了造成社会主义道路多样性和民族特色的基本因素。其中包括:走向社会主义时所处的历史条件,大农业还是小农业,地方差别,经济结构的特点,生活方式,居民的觉悟程度,实现这种或那种计划的尝试,等等。

列宁强调,多样性与统一性是辩证统一的。“多样性不但不会破坏在主要的、根本的、本质的问题上的统一,反而会保证这种统一。”[51]

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统一性与多样性关系的原理,为我们正确把握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提供了有力的思想钥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