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不能脱离实践,实践不能没有理论的指导。把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是列宁思想方法和生平活动的重要特点。
列宁从理论上深刻地阐明了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及其两者统一的必要性。他认为,一方面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和基本的观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也是认识本身的目的。认识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理论,完全依赖于实践。没有实践活动,理论本身就不能产生,也不能变为客观现实。因此,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它不但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共产党人必须始终坚持实践第一的原则。列宁一再强调:“实践比任何理论都重要百倍。”[39]
另一方面,认识又对实践起着指导作用,科学的认识以及它的高级形式理论,是对大量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它提供了关于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能够反转来指导人们的实践达到预期的目的。理论对客观规律的反映愈是深刻,它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就愈大。人的实践不能离开理论的指导。如果没有理论的指导,实践就会成为盲目的实践。正因为如此,列宁强调必须把认识和实践结合起来,如果割裂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实际上就是蒙昧主义。
那么,列宁是怎样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的呢?
第一,列宁积极参加当时俄国革命的一切重大实践活动以及国际工人运动的许多重大实践活动,并把这些实践活动作为自己的首要职责。
他亲自领导创建了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创建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创建了布尔什维克,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创建了共产国际。他积极参加并领导了俄国1905年革命、1917年二月革命、1917年十月革命,领导了国内战争,领导了苏维埃俄国的经济建设,等等。他的实践活动极其广泛,并且善于调查研究一切有关的实际情况,因此,他的实践经验也极为丰富。
第二,列宁善于根据实际情况和实际斗争的需要,坚决而又灵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原则,充分发挥理论对于实践的指导作用。
例如,在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之间,列宁撰写了《国家与革命》一书。为了写这本书,列宁阅读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国家问题的大量著作,详细地做了摘录,并且加了很多重要的概括、评语和补充。在这本书里,列宁恢复和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它的思想在俄国革命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列宁又是灵活地而不是机械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国家与革命的学说。根据当时俄国的条件,列宁在实践中提出了暴力革命与和平过渡两种可能的选择方式,并随着条件的转换而实行斗争方式的转变,从而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具体实践紧密地结合了起来。(www.xing528.com)
第三,列宁随时注意并善于依据实践情况检验、修正、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和党的重大方针政策。
例如,如何在俄国这样一个落后国家里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列宁先后有过三次不同的设想,并都是根据实践的检验情况进行调整的。第一次,从1917年二月革命到1918年春,提出逐步过渡的设想。由于国内战争爆发,这一设想发生变化。第二次,从1918年春至1920年底,主张通过战时共产主义的方法,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当实践证明这条道路走不通时,于1921年春实行又一次转变,通过新经济政策迂回地向社会主义过渡。列宁最后转向新经济政策,不仅是俄国实践的需要,而且在一些重要方面修正、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过去的一些思想和观点。
第四,列宁特别善于从丰富的实践中提炼、概括出新的理论,从而不断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例如,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问题,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只有粗略的几条原则和设想。但在列宁时代,建设社会主义成了亿万人民群众生气勃勃的社会实践。正是在领导俄国人民进行艰苦探索的过程中,列宁通过不断总结新情况、新经验,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系统理论和计划,极大地扩展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
其中,关于国家资本主义,在马克思主义中是一个从未提及过的新问题。列宁这样说道: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的问题,我认为我们的报刊和我们的党都犯了一个错误,就是染上了知识分子的习气,堕入了自由主义,自作聪明地来理解国家资本主义,往往去看旧书本。可是旧书里写的完全是另一回事,写的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国家资本主义。连马克思对这点也只字未提,没有留下一段可以引证的确切的文字和无可反驳的指示就去世了。因此现在我们必须自己找出路。
列宁找出路的结果,不仅解决了实践问题,而且形成了列宁自己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的独特理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