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在论述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所作的变革时,曾经指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其中各个似乎稳定的事物同它们在我们头脑中的思想映象即概念一样都处在生成和灭亡的不断变化中,在这种变化中,尽管有种种表面的偶然性,尽管有种种暂时的倒退,前进的发展终究会实现”。恩格斯认为这是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17],在这种思想面前,“不存在任何最终的东西、绝对的东西、神圣的东西;它指出所有一切事物的暂时性;在它面前,除了生成和灭亡的不断过程、无止境地由低级上升到高级的不断过程,什么都不存在”[18]。
这种彻底的辩证发展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和基本思想,同样也是我们科学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所应立足的基本观点。
列宁是辩证法的大师,在他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他的这种辩证发展的思想。
列宁认为,辩证法是最完整最深刻的关于发展的学说,辩证法把整个世界看作是处于永恒运动、变化和发展中的过程,由于人的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的反映,所以人类认识本身也就不能不处在不断的矛盾运动和发展过程中。
从认识真理的过程来看,人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是一个从现象到本质、从不太深刻的本质到更深刻的本质的不断深化的无限过程。“人不能完全地把握=反映=描绘整个自然界、它的‘直接的总体’,人只能通过创立抽象、概念、规律、科学的世界图景等等永远地接近于这一点。”[19]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具有客观内容的认识有着绝对性的意义,但对于认识无限发展的过程来看,它只有相对的意义。人类的认识,只有在世世代代的无限更迭和延续中,通过无数的相对真理,才无限地接近绝对真理。
正因为如此,马克思主义作为反映了人类一定阶段发展水平的真理性认识,同样也是一种发展的理论。
所以,列宁表示,“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作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社会党人如果不愿落后于实际生活,就应当在各方面把这门科学推向前进”[20]。(www.xing528.com)
列宁作为一个革命家和理论家,充满着这种辩证发展的创新精神。他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勇于发展马克思主义。他从来不死抱着某一个公式不放,而是一切从具体情况出发,密切注意时代的要求、群众的呼声,在创造性地解决现实重大问题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可以说,没有这种创新精神、发展观点,也就不会有列宁主义。
例如,列宁坚信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必须建立在生产力发达基础上的观点,但他认为,历史阶段不可超越,历史发展的顺序却是可以改变的,当形势表明无产阶级能够夺取政权时,为什么不可以先夺取政权,然后利用这个政权来发展生产力,创造社会主义所需要的高度文明的基础呢?
列宁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国家消亡的理论,但他从俄国社会主义的实践出发,认为由生产力发展的客观水平所决定,国家消亡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决不可幻想一下子就不要任何管理机关和任何服从。因此,他创造性地提出,无产阶级国家不仅存在于由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而且存在于整个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阶段。
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预计,当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全部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之后,社会的产品将由社会直接分配,商品货币关系将归于消灭,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也将由国家调节的产品生产和分配所代替。列宁最初以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述为依据,也认为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将不存在商品货币。但是,在十月革命后的反复实践和探索中,列宁的思想发生根本的转变,对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商品货币关系的社会本质和作用,提出了全新的见解,认为必须有计划地利用商品货币关系,逐步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交换和商品生产。这个认识,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已被证明是无可估量的。
所以,我们学习列宁主义,必须学习列宁的这种创新精神。要善于研究和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新现象、新问题,从中提炼、抽象出符合实际的规律性认识,以此不断丰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宝库,并用以指导我们的实践。决不能因为书本上有了某些结论、词句,就束缚自己探索的手脚,把思想禁锢在已有的框框之内。这种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公式主义的做法,表面上是遵奉马克思列宁主义,但在实质上,恰恰是窒息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从根本上违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