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列宁主义论纲:和平共处思想的提出与特点

列宁主义论纲:和平共处思想的提出与特点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列宁全面分析了苏维埃俄国所处的国际国内形势,根据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动和国际阶级力量对比的变化,从巩固苏维埃政权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基点出发,逐步提出了和平共处的思想。因此,列宁的和平共处思想还仅仅是初步的思想,与今天我们所理解的和平共处还有较大的差距。第六,和平共处思想的提出,标志着列宁开始转变其世界革命的战略。

列宁主义论纲:和平共处思想的提出与特点

三年国内战争,是苏维埃俄国与帝国主义进行的一次重大较量。这场较量的结果,按照列宁的说法,无论是俄罗斯苏维埃共和国或其余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都既没有获得胜利,也没有遭到失败,双方不分胜负。于是,力量对比出现了某种均势,国际形势出现了新的变化。

从资本主义国家看,帝国主义集团依然敌视并企图伺机扼杀苏维埃政权。但战争的结果表明,帝国主义用武力是消灭不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战争不仅破坏了俄国的经济,也耗费了资本主义国家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破坏了经济发展的秩序,加深了它们自身的困难和危机。特别是1920年爆发的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国家以沉重打击。为了自身的利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仅不能再继续对苏俄进行侵略、干涉,而且还不得不与苏俄发展经济贸易关系。

特别是资本主义营垒中“和平主义”的一翼,对军事干涉越来越持怀疑态度。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认为,要想用武力消灭布尔什维主义,那简直是发疯。除非在俄国实现了和平,否则就没有和平可言。他还说,英国正在经受困难的时刻,没有订货,消费者不愿购买,很可能面临严重的失业,对外政策必须考虑英国的利益。

在这种形势下,资本主义国家不得不尝试与苏维埃俄国建立正常的经济政治关系。1920年1月16日,协约国最高委员会被迫宣布:取消对苏维埃俄国的经济封锁,同意俄国合作组织用谷物和其他农产品交换进口的货物。

从苏维埃俄国来看,一方面反武装干涉的胜利,使俄国取得了同资本主义列强并存的条件和独立生存的权利,并向全世界证明,苏维埃政权能够巩固,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能够存在下去。但另一方面,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以及共产国际所坚持的世界革命战略并没有得到实现,事实证明也难以实现。苏维埃俄国面临着把战略目标由国际转向国内、把中心工作由军事转向经济的任务。要通过这种转移来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在这种情况下,苏维埃俄国需要打破国际上孤立的局面,赢得尽可能长期的和平国际环境,并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和技术来恢复经济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为此,苏维埃俄国不能不争取与资本主义国家建立正常的国家关系。

列宁全面分析了苏维埃俄国所处的国际国内形势,根据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动和国际阶级力量对比的变化,从巩固苏维埃政权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基点出发,逐步提出了和平共处的思想。

1919年9月23日,当红军已战胜高尔察克,而对邓尼金的战争尚在进行的时候,列宁就预计,随着战争的胜利,国际关系将出现“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共存的时期”。列宁表示,苏维埃俄国愿意在合理的条件下,让出一定的经营权,作为从技术比较先进的国家取得技术帮助的一种手段[19]

1919年10月5日,列宁在回答美国《芝加哥每日新闻报》记者提问时指出:我们愿意保证绝对不干涉别国内政,完全同意同美国(同一切国家,特别是美国)达成经济协议[20]

1919年12月,列宁在全俄苏维埃第七次代表大会上,宣读《关于国际政策问题的决议草案》,明确指出:“俄罗斯社会主义联邦苏维埃共和国希望同各国人民和平共处,把自己的全部力量用来进行国内建设。”[21]

1920年2月2日,列宁指出,协约国最高委员会“解除封锁这一事实是有国际意义的重大事件,它表明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期到来了。……最主要的是:我们同先进国家完全隔绝的状态,这种由于封锁造成的状态,已经打破了”[22]。(www.xing528.com)

1920年2月18日,列宁在回答美国《世界新闻社》记者的问题时,再次明确指出,苏维埃俄国对亚洲的计划和对欧洲一样,是同各国人民和平共处。当记者问到苏维埃俄国同美国保持和平的基础是什么时,列宁回答说:请美国资本家不要触犯我们,我们是不会触犯他们的。我们甚至准备用黄金向他们购买运输和生产用的机器、工具及其他东西,而且不仅用黄金买,还要用原料买。我们愿意和美国,也愿意和一切国家有生意往来。[23]

至此,列宁已初步提出了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应和平共处的思想。

列宁的和平共处思想是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提出来的,由此决定了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列宁的和平共处思想是当时两种社会制度国家的斗争进入均势状态后的要求和产物。资本主义列强无法消灭苏维埃政权,苏维埃政权消灭资本主义的世界革命战略也难以实现,双方不得不谋求在和平的状态下实行共处。

第二,和平共处思想是列宁和平外交政策思想的延伸和反映,是和平外交政策在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运用。由于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提出的和平外交政策实际上没有得到实现。随着战争状态结束,实行和平外交也就有了可能。

第三,实行和平共处,是苏维埃俄国在新的条件下保护自己的一种手段。当时战争虽然即将结束,但苏维埃仍然四面皆为资本主义或其他社会制度的国家,随时都有再次遭受侵略、干涉的可能。争取和平共处,对苏维埃政权获得喘息和巩固自己的时机,是非常有益也很有必要的。

第四,和平共处的主要内容,当时仅仅是要求双方停止敌对的战争行动,互不以军事入侵或革命运动相威胁,开展互利的对外贸易,还远远谈不上相互尊重国家主权和平等、互不干涉内政等。因此,列宁的和平共处思想还仅仅是初步的思想,与今天我们所理解的和平共处还有较大的差距。

第五,和平共处的最初步骤和方式,主要是发展与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关系和经济技术的合作。列宁力图通过这些最初步的方式,逐步打破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进而发展正常的外交关系

第六,和平共处思想的提出,标志着列宁开始转变其世界革命的战略。但严格说来,这一战略并没有完全抛弃。列宁从根本上并不相信两种制度的国家能真正和平相处。他认为战争还会死灰复燃,最后的结果不是为苏维埃共和国唱挽歌,就是为世界资本主义唱挽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