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在领导苏维埃俄国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十分注重社会主义的工业建设。他从多方面论证了工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第一,“开发资源、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真正的和唯一的基础只有一个,这就是大工业。如果没有资本主义的大工厂,没有高度发达的大工业,那就根本谈不上社会主义,而对于一个农民国家来说就更是如此”[70]。
第二,大工业“又是社会主义经济组织的基础”[71],只有通过大工业把先进的产业工人联合起来,才能使工人阶级联合成为一支有组织、有纪律的力量,从而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使命。
第三,大工业还是“提高无产阶级自觉的主要物质基础”,“有了大工业,工人就可以看到开工的工厂,每天都可以感觉到那种真正能够消灭阶级的力量”。“工人一旦失去这种物质生产基础,某些工人阶层就会摇摆不定,迷失方向,悲观绝望,丧失信念”[72]。
第四,改造农业、巩固工农联盟的物质基础也是大工业。大工业能供应农民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使他们“明显地看到和感觉到同资本主义制度的差别”[73],从而与工人一起走社会主义道路。
第五,只有具备大工业的物质基础,才能进行顺利的斗争,使人类摆脱资本主义的桎梏,使千百万人不为了哪一个列强在瓜分世界时占优势而遭到杀戮和残害。
列宁从当时俄国的实际出发,制定了发展大工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www.xing528.com)
早在19世纪末,列宁就依据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对两大部类社会生产的关系作了具体分析,指出:“增长最快的是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其次是制造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最慢的是消费资料生产。”列宁将它称作为“生产资料增长最快这个论点”[74]。
在苏维埃俄国经济建设中,列宁阐发了这一思想,强调重工业是整个大工业的基础。要提高劳动生产率,首先必须发展重工业生产,没有重工业,就不能建成任何工业,就谈不上建设社会主义,甚至苏维埃就会灭亡而不称其为独立和文明的国家。因此,俄国必须大力发展燃料、钢铁、机器制造业、化学工业的生产。
建设重工业需要大量的资金。他强调要厉行节约,一点一滴地积累发展重工业的资金。他建议发行强制性公债,征收所得税;国营企业要实行经济核算,力争盈利;要杜绝浪费,缩减国家机关的开支,把任何一点积蓄都保存起来,用于恢复和发展工业。
列宁要求合理配置全国的工业布局,使工业接近原料产地,尽量减少原料加工、半成品加工一直到产出成品的各个阶段的劳动力的损耗。特别注意原先落后地区的工业化,以克服一些民族经济和文化的落后状况。
列宁强调,大工业一定要建立在现代技术的基础上。如果在旧的基础上恢复工业,所需要的时间太多了。如果不把俄国移到比先前更高的技术基础上,就根本谈不上恢复国民经济和共产主义。所以,列宁十分重视发展科学技术,强调要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装备和改造大工业,用最大的气力、最快的时间加速实现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和电气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