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列宁主义论纲》:应对商品货币观的现实挑战

《列宁主义论纲》:应对商品货币观的现实挑战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十月革命胜利初期,列宁仍对商品货币关系持否定态度,把它看作资本主义的统一物而与社会主义相对立,主张限制并废除商品货币关系。列宁在一定的前提下,也不得不承认要发展商品交换,因此,商品货币关系在极狭窄的范围内实际上被保留了下来。列宁把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当作过渡时期的权宜之计,认为这种商品货币关系最终仍将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一起被消灭。列宁对商品货币关系的观点也发生重大变化。

《列宁主义论纲》:应对商品货币观的现实挑战

学过列宁著作的很多人,都知道列宁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论断:用黄金修建公共厕所

列宁是这样说的:“我们将来在世界范围内取得胜利以后,我想,我们会在世界几个最大城市的街道上用黄金修建一些公共厕所。这样使用黄金,对于当今几代人来说是最‘公正’而富有教益的。”[49]因为他们没有忘记,怎样由于黄金的缘故,在1914—1918年的战争中,曾使1000万人死于非命,3000万人变成残废;“怎样又是由于黄金的缘故,不知是在1925年前后还是在1928年前后,是在日美之间还是在英美之间的战争中,或者在诸如此类的战争中,一定还会使2000万人死于非命,6000万人变成残废”[50]

“但是,无论上述那种使用黄金的办法多么‘公正’,多么有益,多么人道,我们仍然说:要做到这一点,我们还应当像1917—1921年间那样紧张、那样有成效地再干它一二十年。”[51]“目前在俄罗斯联邦仍然应当爱惜黄金,卖黄金时要卖得贵些,用黄金买商品时要买得便宜些。”[52]

黄金是什么?黄金就是货币,就是硬通货。历史上有多种商品起过货币的作用。由于黄金体积小,价值大;质地均匀,易于分割;便于贮藏,携带方便等天然特性,最适合充当货币材料。于是,一般等价物就最后固定在黄金等贵金属上,使其成了货币。

货币天然不是黄金,但黄金天然是货币。

商品、货币问题,是人类经济生活的基本问题,也是政治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在剖析资本主义经济时,抽象推导社会主义社会将消灭商品货币关系。列宁最初基本接受了这一思想。在十月革命前,他一直认为:“至于社会主义,那么大家知道,它就是消灭商品经济。……只要仍然有交换,谈论什么社会主义就是可笑的。”[53]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根据社会变革的发展情况和经济生活的具体实践,逐步认识商品货币关系,探索对它的利用问题,并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不断发展和修正自己的观点。

十月革命胜利初期,列宁仍对商品货币关系持否定态度,把它看作资本主义的统一物而与社会主义相对立,主张限制并废除商品货币关系。但同时,他又从俄国的现实出发,认为在俄国这样存在着多种经济成分的落后国家里,要建立亿万人的产品分配组织并立即消灭货币是不可能的。因此,他曾设想在改造和建设过程中有限度地利用经过控制的商品货币关系。

为解决工人与农民之间的经济联系,他主张在国家的监督下开展有组织的交换,要求农民在粮食垄断的情况下按固定价格向国家出售自己的剩余产品,国家也应按照固定价格向农民出售必需的工业品。由于这种交换是国家机关通过合作组织用工业品换取农产品,没有商人介于其间,货币也只起计价作用,因而带有物物交换的性质。同时,这些措施的出发点,也是为了以国营商业代替私人商业,然后以有计划有组织的分配完全取代贸易往来。

战时共产主义时期,苏维埃政权对经济生活实行统一管制的政策,绝对禁止任何私人贸易。国内经济关系进一步实物化。农产品的采购主要按固定价格摊派。国家无偿供应企业以生产资料,企业生产的产品也全部无偿地交给国家。但是,在国家禁止自由贸易的同时,自由市场上的商品货币关系却自发地发展起来,达到相当的规模。

列宁在一定的前提下,也不得不承认要发展商品交换,因此,商品货币关系在极狭窄的范围内实际上被保留了下来。国家与农民的相互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利用了货币、价格的形式。在合作社和国营商业组织与国营工业企业的相互关系中,也采用了货币结算的买卖方式。当然,这种买卖带有强制分配的性质,而且价格远远偏离价值,因而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商品货币关系。列宁把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当作过渡时期的权宜之计,认为这种商品货币关系最终仍将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一起被消灭。

从1921年起,苏维埃俄国实行新经济政策。列宁对商品货币关系的观点也发生重大变化。新经济政策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如何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实现从产品生产向商品生产转变。列宁强调指出,不是余粮收集制,也不是粮食税,而是用社会主义大工业的产品交换农民的产品,才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实质和基础。

根据新经济政策的实践,列宁比较充分地肯定了商品货币关系的必然存在和重要作用,认为只有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的作用,才能战胜资本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这看起来很奇怪:共产主义与商业?!这是两种风马牛不相及、毫不相干、相去甚远的东西。但是,如果从经济上认真考虑一下,就会知道这二者之间的距离并不比共产主义同小农的、宗法式农业的距离更远。”[54]

列宁在发展商品货币关系的实践中,阐发了几个重要的思想:

第一,商业是沟通工业和农业之间的渠道,是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中心环节。(www.xing528.com)

列宁认为,在大机器工业还没有充分发展的条件下,“商业就是千百万小农与大工业之间唯一可能的经济联系”[55],“是无产阶级先头部队同农民结合的唯一可能的环节,是促使经济开始全面高涨的唯一可能的纽带”[56]。因此,苏维埃俄国不仅要退到国家资本主义,而且要退到由国家来调节商业和货币流通

列宁强调,在过渡时期经济建设的链条中,商业是苏维埃政权必须全力抓住的环节。苏维埃政权掌握商业、指导商业,使商业活跃起来,就能活跃农民经济、振兴工业,使整个国民经济都活跃起来,建立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

因此,列宁要求苏维埃的工作人员学习经商,学会掌握、指导和调节商业的本领;要求建立和健全同利用商业相适应的商业、财政、金融等制度和机构。

第二,国营企业必须实行“商业化原则”,严格进行经济核算。

1921年7月,列宁在给俄共(布)中央政治局的建议中正式提出按“商业化原则”(或商业化精神、准则、办法)搞经济事业的观点。10—11月,在《按商业化原则办事》的论文提要中,他从理论上阐明了按商业化原则办事的口号,并分析了商业化原则的要点:

………”[57]

1922年1月,列宁为俄共(布)十一大起草的《工会在新经济政策条件下的作用和任务》,把“商业化原则”写入了党代会的正式文件。

列宁的“商业化原则”,就是要求国营企业进行严格的经济核算,改变不讲核算、不要利润的情况。其基本思想是:在社会主义国营企业内部也存在商品货币关系,因此,必须在国家统一计划指导下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组织微观生产,使计划经济与商品生产有机结合起来。

第三,货币是社会财富和劳动的结晶,不能一下子废除。

十月革命后,列宁在理论上肯定货币是昨天剥削制度的残余,社会主义最终要消灭货币。但他又冷静地看到苏维埃俄国的经济现状,特别是多种经济成分存在的现实,承认“在从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不要货币或者在短期内代之以新的货币,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58]。他认为,“货币是社会财富的结晶,是社会劳动的结晶”[59],“货币周转是这么一回事,它可以很好地检查国内流转是否正常”[60],因此,要健全货币,整顿货币流通,恢复财政信贷制度,使货币为过渡时期的经济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当然,由于受历史和实践条件的限制,列宁主要是在过渡时期而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上来谈论商品货币关系。他把商品货币关系当作带有退却性的过渡形式看待,并且始终把商品货币的存在与私有制联系在一起,认为商品货币关系是产生资本主义的根源。因此,他还没有可能得出商品货币关系也是社会主义范畴的结论。

长期以来,受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商品货币思想的影响,社会主义国家一直对商品货币持排斥态度,否认社会主义经济也是商品经济。但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不断深化了对商品货币关系的认识。

1984年10月,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简称《决定》)。《决定》在理论上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点,确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认为充分发展商品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必要条件。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

这样的认识还没有达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水平,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已经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所以,邓小平对这一《决定》给予了高度评价,肯定说:“我的印象是写出了一个政治经济学的初稿,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这次经济体制改革的文件好,就是解释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有些是我们老祖宗没有说过的话,有些新话。没有前几年的实践不可能写出来这样的文件。写出来,也很不容易通过,会被看作异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