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主义经济计划性:《列宁主义论纲》的成果

社会主义经济计划性:《列宁主义论纲》的成果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列宁认为,社会主义经济是与计划性联系在一起的,只有按照计划进行建设,才配称为社会主义的建设。全俄苏维埃第八次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了这一计划。列宁还把马克思再生产理论具体化,论述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一系列比例关系。列宁认为,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下,首次出现了科学预见的可能性,因此,应该对五年乃至更远时间的任务作出必要的预测和计划。

社会主义经济计划性:《列宁主义论纲》的成果

马克思、恩格斯在研究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取代的历史趋势的过程中,预见到一旦生产资料实现社会化,那么原先的生产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组织所代替,按照全社会和每个成员的需要对生产进行社会的有计划调节。社会把劳动时间和劳动资料按比例分配于各个不同的劳动部门,调节着各种劳动职能同各种需要的适当的比例。因此,社会主义社会将是一个“按照统一的总计划协调地安排自己的生产力的那种社会”[40]

列宁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一思想,而且在苏维埃俄国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实际地加以运用,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这一思想。

列宁认为,社会主义经济是与计划性联系在一起的,只有按照计划进行建设,才配称为社会主义的建设。早在1899年,他就把计划性作为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要求,指出,“社会主义的目的(和实质)是:把土地、工厂等等即全部生产资料变为全社会的财产,取消资本主义生产,代之以按照总的计划进行有利于社会全体成员的生产”[41]。1906年,他又指出:“只有建立起大规模的社会化的计划经济,一切土地、工厂、工具都转归工人阶级所有,才可能消灭一切剥削。”[42]

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列宁把经济建设的计划性作为现实的任务,充分强调了它的重要性。1918年,他指出:“组织计算,监督各大企业,把全部国家经济机构变成一架大机器,变成一个使亿万人都遵照一个计划工作的经济机体,——这就是落在我们肩上的巨大组织任务。”[43]他强调:“只有按照一个总的大计划进行的、力求合理地利用经济资源的建设,才配称为社会主义的建设。”[44]“没有建筑在现代科学最新成就基础上的大资本主义技术,没有一个使千百万人在产品的生产和分配中严格遵守统一标准的有计划的国家组织,社会主义就无从设想。”[45]

到1922年,列宁还进一步提出了“计划经济”的概念。他指出:“资本主义必不可免地要被新的社会制度所代替,这种制度将对经济实行有计划的调节,并且在全国电气化的基础上保证全体人民群众的物质福利。”[46]

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加强经济建设的计划性成为现实。因此,十月革命后,列宁即把制定全国统一的经济计划提到重要位置上。1918年春,列宁在《科学技术工作计划草稿》中,要求尽快制定改造俄国工业和发展俄国经济的计划。但直到1920年春,才第一次出现了转入比较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科学地制定和彻底执行整个国民经济的国家计划的可能性。1月23日,列宁写信给克尔日扎诺夫斯基,要他搞一个以电气化为基础的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并指出这不是技术的计划,而是政治的或国家的计划。

根据列宁的指示,全俄中央执委会七届一次会议通过关于电气化的决议,随后成立了俄罗斯国家电气化委员会。在列宁参与下,近两百名专家和学者,经过8个多月的工作,编制完成了全俄电气化计划。全俄苏维埃第八次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了这一计划。列宁在报告中对这一计划给予高度评价,称它是“第二个党纲”。从此,苏维埃俄国就有了一个统一的国民经济计划,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恢复和发展经济建设。

在列宁倡导下,苏维埃俄国还建立了国民经济的计划管理机关。1917年12月成立了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它是最高经济管理机关,但还不是专门的计划机构。1920年建立电气化委员会并编制电气化计划,是对国民经济实行计划管理的重大步骤。1921年2月,按照苏俄人民委员会批准的《国家计划委员会条例》的规定,成立了第一个专门的国民经济计划机构——国家计划委员会。随后,逐步从上到下建立了一整套计划管理体系。

在领导苏维埃俄国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列宁阐发了社会主义经济计划工作的一系列原则。

第一,制订计划要从实际出发,具有充分的科学性

列宁强调,俄国所需要的经济计划,不是根据幻想制订的,而是从实际出发,根据技术条件和科学理论制订的。为了制订电气化计划,俄国进行了人口普查和工业、农业普查,各经济部门提供了计划所需的关于经济现状和发展远景的各类情报、资料和证明书。列宁还建议派人出国了解外国的科技成就和经验。电气化委员会组织专家对一切基本问题和各个工业部门都作了确切的计算。

1921年,列宁在《论统一的经济计划》一文中,要求计划工作应学会尊重科学,把科学的电气化计划与日常的实践计划及其具体实现办法联系起来。要细心地研究事实、数字和材料,分析实际经验,决不能用官僚主义的空想计划来代替实际工作。

第二,经济计划要经常、自觉地保持平衡。

列宁指出,经常地、自觉地保持的平衡,实际上就是计划性。各个生产部门的计划应当严密地协调一致,相互联系,共同组成统一的经济计划。计划工作的重要任务,就是保证国民经济的必要比例,保证各地区、各部门经济发展的协调,防止比例失调。

在列宁指导下,全俄电气化委员会在制订计划时运用了以马克思再生产理论为基础的平衡法,第一次提出了物资平衡表和财政平衡表等。列宁还把马克思再生产理论具体化,论述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一系列比例关系。

第三,要把长远计划与当前任务结合起来。(www.xing528.com)

列宁认为,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下,首次出现了科学预见的可能性,因此,应该对五年乃至更远时间的任务作出必要的预测和计划。没有一个长期的旨在取得重大成就的计划,就不能进行工作,就不能恢复和发展经济。与此同时,还要根据现实条件,详细制订年度计划。应当不断地努力使短期计划完成得比原先规定的快,以便使群众通过实践增强对实现长远计划的信心。

第四,不仅要制订计划,而且要更重视计划的执行情况。

列宁认为,计划制订以后,就不能空谈计划,而必须转入研究并实际执行这个计划,根据实际经验和更详细的研究来修正这个计划。实事求是的经济学家决不应当空谈一般计划,而应去细心研究事实、数字和材料,研究计划的执行情况,以及在执行过程中错误和改正这些错误的办法。

为了检查计划执行情况,列宁还责成国家计委成员提出关于各主管部门完成计划情况的报告和文章,以及历年来计划完成情况比较的材料,并在报纸上发表,以便大家公开批评和审查。

第五,反对经济计划工作中的官僚主义。

经济计划是在认识和掌握客观经济规律的基础上用以自觉地指导经济建设的一种具体形式。但实践证明,有了计划,并不一定就能确保经济的稳定发展。其原因之一,就在于经济计划工作中的官僚主义。

列宁指出:“最大的危险就是把国家经济计划问题工作主义化。”他认为:“完整的、完善的、真正的计划,目前对我们来说=‘官僚主义的空想’。”[47]这就是说,经济建设本身是内容非常广泛、复杂的活动,它既要有计划控制,又不能统得过死。统得过死,企图用计划包罗一切,实际上就走向了反面,成为官僚主义的空想。

列宁在《统一的经济计划》等著作中,揭露和批判了经济计划工作中的种种官僚主义表现,如制定无所不包的计划;滥用手中权力;不细心研究事实和分析实际经验;官场上的拖拉习气;空谈和词藻主义;对待专家的傲慢态度;等等。

总的来说,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都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应该是计划经济,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他们都没有想到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没有想到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既可以为社会主义所用,也可以为资本主义所用。

实践是理论发展和创新的最深厚源泉。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中国在改革开放进程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仅对传统的计划经济进行了革命性改造,而且创造性地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选择和确定了建立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

早在1979年11月,邓小平就首次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48]的论断。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从根本上解除了把市场与计划对立起来,看作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思想束缚。同年6月,江泽民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命题。10月,党的十四大正式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构画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蓝图和基本框架。到20世纪末,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提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任务、指导思想和原则。

从无到有,从构想到建立,从建立到完善,中国党和国家全面推进农村、国有企业、财政、税收金融、外贸、外汇投资、价格、社会保障、住房、科技、教育等各方面体制的改革,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健全和完善国家的宏观调控体系,加强市场经济的法律制度建设,从而实现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步跨越,成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最大成果。

综览古今中外,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堪称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最大突破和创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