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权在原则上实行了高得无比的无产阶级民主,对全世界作出实行这种民主的榜样”[96]。与此同时,布尔什维克也从根本上改变了自己的政治地位和活动方式,成为执掌政权的领导党。
经过几年的实践,这种新型的政治体制显示了许多重要的优越性,但同时,也遇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显示了不少弊病。列宁在创建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过程中,不断地思考和研究着这些问题。
总的来说,从1917年到1923年,苏维埃俄国的政治体制尚处在创建过程中,并没有完全规范定型。所以,列宁也并没有在我们今天所理解的意义上提出政治体制改革问题。但是,针对十月革命之后最初几年所建立起来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列宁一直思考着如何克服它的弊病,如何使它更好地运转的问题。
特别是在晚年,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也随着政治体制中的弊病越来越多地暴露出来,列宁更多地考虑和提出了党和国家领导体制改革的问题。尽管他有时使用“改革”一词,有时使用“改善”“改进”“改变”“革新”等词,但实质上也就是改革的意思。综观列宁晚年的活动和书信、文章,如何改进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确实是列宁十分关注的一个紧迫问题。
在晚年的文章、书信中,列宁从各方面论证了改革党和国家机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一,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任务提出改进党和国家领导机关的要求。
在《宁肯少些,但要好些》等文章中,列宁将改进党和国家领导机关与建成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的总任务联系在一起,作了深入的分析。
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以后,如何建设起一整套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这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当时的俄国,正处在国民经济的恢复时期。国内外反对力量没有能推翻布尔什维克创立的新制度,但由于三年战争的破坏,这个新制度也没有能够展示出更多的优越性。因此,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迫切需要迅速挖掘潜力,发展生产力,以便“向所有的人直观地清楚地证明:社会主义蕴藏着巨大的力量,人类现在已经转入一个新的、有着光辉灿烂前途的发展阶段”[97]。从国际上来说,俄国当时是唯一的无产阶级掌握政权的国家,为了保持住这样的政权,它必须采取正确的策略,极其慎重地延缓同帝国主义冲突的时间。
在这样的国内外形势下,列宁认为,必须采取一系列扎扎实实的措施,加强苏维埃俄国的经济和政治建设,以便使苏维埃俄国坚持到社会主义在全世界胜利的日子。而其中的一项重大措施,就是建设和改进党和苏维埃国家机关。因为只有建设起一个好的党政机关,才能够有效地组织社会主义经济,使之“从一匹马上跨到另一匹马上,就是说,从农民的、庄稼汉的、穷苦的马上,从指靠破产的农民国家实行节约的马上,跨到无产阶级所寻求的而且不能不寻求的马上,跨到大机器工业、电气化、沃尔霍夫水电站工程等等的马上”[98]。改革党和国家机关的任务就是要与这个总计划联系起来,改革的理由也就在这里。
第二,从党和国家机关现存的弊病痛陈改革的必要性。
从十月革命胜利起,列宁就一直致力于建设一个真正民主、高效、代表人民利益、切实为人民服务的党政机关和领导体制。但几年以后,列宁却发现,实际情况竟意想不到地极为糟糕。(www.xing528.com)
一是新机关实质上仍是“旧东西”。苏维埃国家机关,“除了外交人民委员部,在很大程度上是旧事物的残余,极少有重大的改变。这些机关仅仅在表面上稍微粉饰了一下,而从其他方面来看,仍然是一些最典型的旧式国家机关”[99],“我们国家机关的情况,即使不令人厌恶,至少也非常可悲”[100]。
二是机构膨胀、臃肿。1918年8月,列宁组织对莫斯科的机关进行了一次调查,当时国家机关和苏维埃机关的工作人员(包括中央和莫斯科市的),共有23.1万人。1922年10月又做调查,发现人员不仅未精简,反而增加了1万多,达到24.3万人。机构的数目则膨胀了一倍有余,仅人民委员会和劳动国防委员会所属的各种委员会就多达120个,而列宁认为真正必要的只有16个。这膨胀了的机构“往往不是为我们工作,而是反对我们”[101]。
三是机关工作存在严重的弊端。部门林立,人浮于事,开支浩大,职责不明,互相推诿,办事拖拉,会议繁多,文牍主义。总之是官僚主义严重,办事效率极低,甚至有少数干部玩忽职守,严重脱离群众。这些弊端若任其发展,将可能葬送社会主义事业。
四是党的领导体制也有官僚化倾向。预想的选举制没有得到完全实现,实际盛行的是委任制和推荐制。党的代表大会的作用下降,权力逐步集中到领导机构甚至少数人手里。
党和国家领导体制上的弊病,具有极大的危险性。“如果不进行有步骤的和顽强的斗争来改善机构,那我们一定会在社会主义的基础还没有建成以前灭亡。”[102]所以,列宁认为,“在和平已经到来和免于饥饿的最低需要已经得到保证”[103]的时候,“全部工作都应该集中到改善机关上”[104]。
第三,着眼于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思考政治体制的改革问题。
苏维埃政权虽然已建立几年并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但列宁并没有盲目乐观,以为这个政权的基础已坚如磐石。恰恰相反,在晚年的著作中,列宁一直不无忧虑地问道:俄国能不能支持到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社会主义的那一天呢?
不仅如此,列宁还十分关注苏维埃政权内部的阶级联盟和党的团结统一问题,一直在考虑如何改革现行政治体制,以便为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列宁认为,有两种分裂足以使苏维埃共和国覆灭。一种是党所依靠的两个阶级,即工人与农民之间发生分裂。列宁希望这是极遥远的未来的事,是不大可能发生的事,但全党以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监察委员会要密切注视并预防这种情况。另一种是近期内党的最高领导人由于个人特性而产生的分裂危险。列宁认为,要防止这种分裂危险,根本的措施是对中央委员会实行改革,加强集体领导,保证中央委员会的稳定性以及与群众的密切联系。正是出于这种考虑,列宁在最后一批著作、书信中,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建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