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9月,列宁在《革命社会民主党在欧洲大战中的任务》的提纲中,曾提出“欧洲联邦”的口号。但后来经过进一步研究,认为要将这一口号的政治意义和经济内容区分开来。到1915年8月23日,列宁以《社会民主党人报》编辑部的名义发表《论欧洲联邦口号》一文,对这一口号作了全面评价。
文章进一步分析了世界联邦与社会主义的关系,认为世界联邦(而不是欧洲联邦)是一种与社会主义相联系的各民族联合和自由的国家形式,但把它作为一个独立的口号提出来则未必正确。其原因之一,在于“它会造成一种曲解,以为社会主义不可能在一个国家内获得胜利,并且会使人曲解这样的国家和其余国家之间的关系”。
接下去,列宁便明确指出:“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就应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6]
到1916年9月,列宁在《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中,从批判“废除武装”口号的再度提出中,再次指出:“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各个国家是极不平衡的。而且在商品生产下也只能是这样。由此得出一个必然的结论: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它将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内获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间内将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或资产阶级以前的国家。”[7]
这就是列宁关于“一国胜利”的两段经典性的论述。
对列宁的这两段经典论述,必须准确理解。为此,我梳理了列宁在这前后的大量论述,据此指出以下几点:
第一,“一国能够首先胜利”的根据是什么?
列宁明确指出是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规律。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就有明显表现,马克思、恩格斯也有不少论述。但是在帝国主义阶段,这种不平衡的表现更加明显。列宁根据帝国主义的一系列事实材料,明确指出这种不平衡性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从而为“一国胜利论”提供了比较坚定的逻辑基础。
列宁虽然不是在历史上第一个提出“一国胜利论”的人,但他对不平衡规律的揭示及其对“一国胜利论”的论证,仍然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贡献。
第二,列宁当时还没有提出相对落后的国家特别是俄国能够首先胜利的结论。
迄今人们常说,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了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从而使这最薄弱的一环能够首先突破。但列宁当时的本意并非如此。
列宁当时是将社会主义革命条件的成熟性与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水平联系在一起的。他认为,正是由于发展的不平衡,社会主义不可能在所有国家,而只能在那些先进国家才会首先实现。他把当时的世界各国分成三种类型,明确指出:“不是所有国家的无产者,而是少数达到先进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国家的无产者,将用统一行动实现社会主义。”[8]至于俄国,是排除在能够实现社会主义的先进国家之外的。俄国的任务还只是要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第三,列宁关于“一国首先胜利”的思想与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阶段划分是有联系的。(www.xing528.com)
正是在《论欧洲联邦口号》一文中,列宁也第一次把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区别了开来,将前者作为后者的一个阶段。他说:“在共产主义的彻底胜利使一切国家包括民主国家完全消失以前,世界联邦(而不是欧洲联邦)是同社会主义相联系的,各民族实行联合并共享自由的国家形式。”[9]
1916年7月,在《关于自决问题的争论总结》中,列宁进一步提出了“胜利了的社会主义转变为完全的共产主义”[10]的命题,所以列宁所说的一国胜利,并不是指与共产主义作为同义语的那种社会主义的胜利。
第四,这里的“一国首先胜利”,是指政治革命意义上而不是社会革命意义上的胜利。
政治革命是以大规模群众斗争为基础、以夺取政权为标志的革命;社会革命是以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为根本标志,包括整个社会结构,也包括文化和上层建筑在内的范围广泛的革命。
列宁在论述“一国胜利”问题时,对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作了必要的划分,并将政治革命包括在社会主义革命的范畴之内。
他说:“真正民主的政治改革,尤其是政治革命,无论何时,无论在何种情形和何种条件下,都不会模糊或削弱社会主义革命口号……另一方面,政治革命在社会主义革命的过程中是必不可免的。”[11]
在《论面目全非的马克思主义和“帝国主义经济主义”》中,列宁更清楚地说:“无产阶级将改造它取得了胜利的那些国家。这不能一下子做到,而且也不能一下子‘战胜’资产阶级。”[12]“胜利”在前,“改造”在后。列宁所指的“一国胜利”实际上都是以夺取政权为主要标志的政治革命的胜利。
第五,列宁尽管指出了“一国胜利”的可能性,但并没有将一国革命与世界革命割裂开来。
他认为:“当前的战争席卷了整个欧洲,席卷了有着广泛而强大的社会主义运动的所有先进国家。帝国主义战争把俄国的革命危机,即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基础上发生的危机,同西欧日益增长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危机联系起来了。这种联系非常紧密,以致这个或那个国家的革命任务根本不可能单独解决。这也就是说,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现在已不单是西欧社会主义革命的序幕,而且是它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了。”[13]
所以,当时列宁实际上更多地强调的是先进国家之间的联合行动,以及先进国家与落后国家的相互呼应、相互促进。
列宁也未将“一国胜利”绝对化,认为凡“一国”都能单独胜利。例如他指出,如果瑞士发生革命时,没有得到邻近国家的响应,就必定会遭到列强的摧残。
当然,这并不意味各个“个别”国家就可以坐待时日。恰恰相反,在列宁看来,正是由于革命条件已普遍成熟,所以每个国家的社会主义者都应当奋勇当先,展开为争取社会主义而反对资产阶级的国内战争,促进整个欧洲革命的爆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