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认为,唯物辩证法理论是最全面、最彻底,内容最丰富的发展论。
1913年,他在《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中指出,辩证法是“最完备最深刻最无片面性的关于发展的学说”[46]。随后,在《卡尔·马克思》一文中,他深刻地揭示了唯物辩证法的发展学说同其他多种片面的、内容贫乏、残缺不全的发展原则和进化观念的区别。在《哲学笔记》中,列宁更进一步阐明了唯物辩证法和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以及形而上学发展观的根本对立,概括了唯物辩证法的发展学说的根本特点。
列宁指出:“有两种基本的(或两种可能的?或两种在历史上常见的?)发展(进化)观点:认为发展是减少和增加,是重复;以及认为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统一物之分为两个互相排斥的对立面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47]
这两种对立的观点,一个就是形而上学的发展观,一个就是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列宁认为,这两种发展观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辩证法的发展观把主要的注意力集中在认识事物“自己运动”的泉源上;而形而上学发展观或者是“忽视了”事物是“自己运动”,“忽视了”它的动力、泉源、动因,或者把这个泉源转移到外部,即转移到神、主体那里。
第二,辩证法的发展观认为发展是对立面的斗争和统一,因而它是活生生的、具体的、丰富的;而形而上学发展观认为发展是外部的推动,因而它是死板的、贫乏的、枯竭的。
第三,辩证法的发展观是理解一切现存事物的“自己运动”的钥匙,是理解“飞跃”、“渐进过程的中断”、“向对立面的转化”、旧东西的消灭新东西的产生的钥匙。所以,它是革命的理论。而形而上学发展观根本否认发展中的质变和飞跃、对立面的转化、旧东西的消灭和新东西的产生。所以,它是庸俗进化论。(www.xing528.com)
辩证法的发展观和形而上学发展观的根本分歧在于它们如何回答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泉源问题。形而上学发展观根本否认任何客观矛盾的存在,把抽象的同一性或绝对的自我统一作为发展观的基础和出发点。因此,从根本上说,它们认为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泉源并不是事物内部的矛盾性,而是外力的作用,是神、主体的推动的结果。它看不见事物自身从旧质态向新质态转化的实际发展过程,而只能对真实的发展过程做表面的肤浅的理解,把发展简单地归结为数量的增加或减少、位置的移动,这样的发展观不是对发展的真正理解,只能是庸俗的理解,不是发展真理,而是窒息真理。
列宁在揭示两种发展观的对立中,阐述了辩证发展观的主要特点:
第一,辩证发展观认为事物“自己运动”和自己发展的动力和泉源在于其内部的矛盾性。因为一切事物都存在着矛盾,都在自身中包含着矛盾,正是矛盾双方的斗争和同一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列宁说,事物“发展的内因来自对某一物体、或在某一现象范围内或某一社会内发生作用的各种力量和趋势的矛盾或冲突”[48],它们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因此,要认识世界上一切过程的“自己运动”、自己发展和它的蓬勃的生活,就要把这些过程当做对立统一来认识。
第二,辩证发展观认为,发展不是单纯的渐进或进化,发展是飞跃式的、剧变的、革命的,它是渐进性的中断,是进化和飞跃的统一,是量变向质变的转化,是旧质态的消灭,新质态的产生。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否认了质变,就是否认了发展。否认质变和飞跃,最终必然要陷入庸俗进化论。
第三,辩证发展观认为,发展不是直线式的,而是按所谓螺旋式的道路前进的。发展似乎是重复以往的阶段,实际上不是绝对的重复,而是在更高基础上的重复,是否定的否定,是发展和前进的运动。
第四,辩证发展观认为,发展不是孤立的,而是在与其他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运动、变化、发展的。每种现象的一切方面(而历史不断揭示出新的方面),都是互相依存的,彼此有极其密切而不可分割的联系。所有事物在相互联系中运动、发展,从而形成统一的、有规律的世界运动过程。
列宁指出:“这就是辩证法这一内容更丰富的(与通常的相比)发展学说的若干特征。”[4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