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列宁主义论纲:俄国社会的历史条件

列宁主义论纲:俄国社会的历史条件

更新时间:2025-01-12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大树是植根于现实社会的土壤中的。列宁主义本身,既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产物,也是俄国特殊历史条件的产物。因此,俄罗斯帝国是近代以来从中国强占领土最多、获益最大的一个国家。俄国社会的历史条件为列宁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现实的社会基础。战争期间,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垄断组织的机构同国家机构结成了一体。此外,俄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帝国主义国家。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大树是植根于现实社会的土壤中的。列宁主义本身,既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产物,也是俄国特殊历史条件的产物。

在介绍俄国当年的社会状况之前,我们先介绍一下俄国从中国获得的巨大利益,以便管中窥豹,对俄罗斯帝国有一点感性的了解。

如果要问,近代以来从中国获利最大的国家是哪一个?

答案只有一个,而且是唯一的一个——俄罗斯帝国。

为了避免误解,需要补充说明:对中国伤害最大的是日本;从中国获利最大的,则是俄国。

俄罗斯帝国在其疯狂扩张过程中,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侵占了中国总共超过15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其中包括:

——1858年5月,通过中俄《瑷珲条约》,强占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1860年11月,通过中俄《北京条约》,强占了乌苏里江以东约4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1864年10月,通过根据中俄《北京条约》条款签订的《勘分西北界约记》,强占了中国西部的44万多平方公里领土;

——1881年2月,通过中俄《伊犁条约》,以及1882—1884年的5个勘界议定书,侵占了伊犁西面霍尔果斯河以西和北疆斋桑湖以东7万多平方公里中国领土。

因此,俄罗斯帝国是近代以来从中国强占领土最多、获益最大的一个国家。

获取这些利益的手段,一个是屠杀,一个是欺骗。

如,1900年7月,俄国出动军警制造海兰泡惨案,大批屠杀中国人,把几千中国居民赶入黑龙江,夺去了6000—7000名中国人的生命。同时,又在江东六十四屯放火烧房,杀害中国居民,7000多名中国人被驱赶淹死在黑龙江里,或惨死在俄军屠刀下。8月,俄军又强占瑗珲城,把瑗珲古城烧成一片瓦砾,数千中国居民被活活烧死。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明确指出,俄国是一个一心想称霸世界的国家。它通过不断的对外扩张,“来达到它的从不改变、从不忽视的目的——俄国的世界霸权”[1]。马克思、恩格斯特别称俄国是“渔翁得利的老手”。他们多次揭露:“从目前同中国人发生的冲突中,俄国不要花费一文钱、出动一兵一卒,到头来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都能得到更多的好处。”[2](www.xing528.com)

知道了这些情况,我们再来全面审视俄国的面貌、性质和特点。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罗斯帝国是一个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家。它除了具有帝国主义的一般特征外,还有其自身的特点,即垄断资本同封建农奴制残余的结合,封建君主掌握政权,同时又与金融寡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本国经济对外国资本具有极大的依附性。因此,俄国的社会矛盾极为复杂,也特别尖锐。它是帝国主义一切矛盾的集合点,并逐渐成为帝国主义体系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俄国社会的历史条件为列宁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现实的社会基础。

俄国本是一个政治、经济比较落后的农奴制国家。但是自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资本主义在俄国获得迅速发展。19世纪90年代,俄国出现工业高涨的局面,并且在一些最重要的工业部门中出现了垄断联合组织。从20世纪开始,垄断组织成了俄国经济生活的基础。到1913年,俄国工业的生产水平已占世界第五位,石油开采量、木材运出量、锯材产量占第二位,棉织品生产量占第三位,机器制造业、焦炭和砂糖产量占第四位,生铁、铁矿石、水泥、钢产量占第五位,采煤量占第六位。俄国在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上超过了意大利和日本。

俄国不仅在经济上已经是资本主义中等发展水平的国家,而且在工业生产和银行资本集中以及大工业垄断化的程度方面,已经处于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水平,甚至还超过了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一战前,俄国约有200个全俄或者省规模的卡特尔和辛迪加,12家最大的银行集中了俄国所有50家股份银行80%的固定资产和债务。战争期间,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垄断组织的机构同国家机构结成了一体。

但与此同时,俄国在经济、技术、文化上又具有相当落后的一面。其最突出的表现,是农奴制残余的大量存在。在俄国,除了垄断资本主义外,还存在着半农奴制的土地占有制、农民小商品生产、宗法式的和封建主义的经济形式。在农业中,半农奴制的地主土地占有制处统治地位,富农阶层称霸乡里,农民群众基本陷于破产,落后的农业经济技术极其简陋。

落后性的另外一个方面,是对较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依赖性。一战前夕,俄国约有60%的石油开采量、约有90%的发电和电机企业资本,以及俄国南部70%的生铁及成品,均属于外国垄断组织。

此外,俄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帝国主义国家。一百多个民族和部落在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上极不平衡。在乌克兰和巴库石油区有着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而在许多民族地区,如高加索、中亚细亚和西伯利亚,则还是被前资本主义关系统治着。

俄国这种经济社会先进与落后并存的现象,一方面说明了俄国已经具备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要条件和前提,它必将沿着世界发展的总的路线前进;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俄国历史条件的复杂性,说明了向社会主义过渡必然有自己多种多样的特点。

顺便指出一点,多年来,为了说明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我们的一些学术研究和媒体宣传,在强调俄国经济文化落后一面的同时,却忘掉了或根本不提俄国当年已是资本主义中等发展水平,某些方面已达先进水平的国家,笼统地称俄国是极不发达的落后国家,这实际上否定了俄国已具备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物质前提,因而是片面和不符合实际的。

在社会关系上,据1897年的统计,当时俄国总共有12560万人口。绝大部分是农民,其中2/3是贫农。工人及其家属占总人口的1/5。富农、小企业主、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官吏等大约也占总人口的1/5。大资产阶级、地主和高级官吏约占总人口的2%。占人口多数的劳动群众遭受一小批地主和资本家的压迫和奴役。政治上,广大工农群众处于完全无权的状态,甚至连西方资产阶级议会制的民主也享受不到。经济上,工人的平均工作日长达12—13小时,有的长达14—15小时,但收入极其微薄,有的连半饥半饱的生活都难维持。农民在非常苛刻的条件下租种地主的土地,含辛茹苦,忍饥挨饿,成千上万的农民死于饥饿和瘟疫。

沙皇是俄国最大的统治者,沙皇制度是一种极权君主制。沙皇独揽大权,可以随便颁布法律,任命大臣和官吏,恣意搜刮民脂,挥霍民财。沙皇为维护自己的专制统治而豢养的一大群官吏、警察、巡官、宪兵和乡丁,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像蛛网一样笼罩着整个俄国的政治生活。沙皇政府还推行愚民政策,使文盲几乎占俄国总人口的1/5。沙皇政府故意煽动民族仇恨,把非俄罗斯民族叫作“异族”,竭力阻碍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边疆非俄罗斯民族的人民群众,不仅受地主、资产阶级的剥削压迫,还经常遭受大俄罗斯沙文主义的迫害。沙皇俄国是各族人民的监狱。

在这种社会经济政治关系之上,俄国存在着极为复杂的社会矛盾。在经济方面,既有迅速发展的生产力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矛盾,又有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与农奴制残余的矛盾。在政治方面,既有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农民同地主的矛盾,又有各族人民同沙皇专制制度的矛盾、国内各被压迫民族同大俄罗斯主义的矛盾。此外,还有俄国人民同西方各帝国主义的矛盾,世界上其他被压迫民族和人民同沙俄帝国主义的矛盾。这些矛盾相互交织,构成了新的时代俄国革命的社会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