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所说的“自负”是一种比较普遍存在的不健康心理,有些家长也许会认为自己的孩子还小,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而事实上,许多有专长或智力超群的孩子都易染上这种心理疾病。
一般来说,自负多表现在独生子女身上,或是表现在家庭条件较优越、具有某种先天优势的孩子身上。自负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家长过分宠爱
一个聪明可爱的孩子,亲戚朋友们赞不绝口,加上他又具有会拉小提琴这项专长,更使得许多同龄人对他刮目相看。过分的夸奖客观上使他自视过高,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因而得意忘形,目空一切。这说明,孩子还缺乏全面客观评价自己的能力。如果成年人对孩子评价不适当,就会给孩子带来一种错觉,以为自己真的像人家评价的那样毫无瑕疵。
(2)过分地鼓励
如今的独生子女,家庭和学校在教育方面皆倡导对于孩子自信心的培养,而手段多使用鼓励。比如,全班小朋友一起画画,每一张画都可以得到老师的表扬,因为这样才不会使在此方面缺少天赋与训练的孩子感到自卑。孩子在赞扬声中成长无疑会有益于他们的身心健康,但随着孩子逐渐成长和认知能力的成熟,完全的鼓励似乎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www.xing528.com)
过分地鼓励,会让孩子产生自负心理,即便不好也不能允许别人指正,或是批评,因为他们的字典里只有“赞扬”。过分鼓励是造成自负最直接的原因。
(3)孩子自身的有意回避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能够知道自己那一方面是强项,那一方面是弱项。他们会有意识地回避自己的弱项,展现自己的强项,长此以往,弱项永远都是弱项。而有些方面,由于此年龄阶段未成熟的身体、心理机能造成的相对“弱项”是需要后天训练才能够顺利完善的能力,由于受到他们情绪上的抵触而无法顺利完成。
孩子带着这些进入校园,无疑是对他们的一次身心历练。很快适应则能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反之则是之后“问题儿童”存在的“源头”。但是,中国幼儿园教育到小学教育,实际上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理念,反映在教学模式、教学目的、教学手段等诸多方面的差异上。而如此之大的“环境(外在、内在两方面)变革”,很多孩子往往不能在短时间内适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