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两个五年”,就是“十一五”期间的五年和“十二五”期间的五年。大家知道,刚刚过去的2010年,我们邵阳也同各国一样,既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攻坚克难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这一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与会各位同志的共同努力下,全市上下按照“加强优势产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社会事业建设”的工作要求和“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后发赶超、实现富民强市”的发展思路,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呈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局面。全市十大主要经济指标,即地区生产总值、规模工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引进外资、引进内资和进出口总额均呈两位数增长。有八大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进入全省第一或第二方阵,其中地区生产总值、规模工业增加值、利用外资增速进入全省前三位;尤其是五大标志性经济指标增速超过全省:一是经济发展的总量指标,即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30.33亿元,比2009年增长14.6%,比全省增速高0.5个百分点;二是经济发展的结构指标,即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205亿元,比2009年增长24.5%,比全省增速高1.1个百分点;三是经济发展的后劲指标,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10亿元,比2009年增长32.2%,比全省增速高4.6个百分点;四是经济发展的效益指标,即财政收入达到51.9亿元,比2009年增长25.6%,比全省增速高2.3个百分点;五是经济发展的外向指标,即利用外资达到1.1亿美元,比2009年增长20%,比全省增速高7个百分点。并且,各项社会事业同步跟进,协调发展。这些成果为“十一五”时期规划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同志们,本人在这里可以非常自豪地告诉大家:“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将以“四大显著成就”和“三个阶段特征”而载入邵阳史册!
所谓“四大显著成就”,一是“十一五”时期,是我市综合实力提升最快的时期。地区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工业增加值和财政收入分别迈上了700亿元、600亿元、200亿元和50亿元台阶,相比于“十五”末,总量或成倍增长或实现翻番,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实现了翻一番的目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规模工业增加值实现了翻两番的目标。二是“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基础设施变化最大的时期。首先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斐然——铁路方面:娄邵铁路拓改工程和沪昆铁路新建工程正在紧张施工;连接重庆至厦门、横跨邵阳全境的怀邵衡铁路将会近期开工。公路方面:邵怀、邵永、邵衡三条高速公路已经建成通车,邵安、娄新、洞新、包茂和邵坪五条高速公路的建设正如火如荼。特别是从邵阳市区至新邵坪上的邵坪高速公路,作为沪昆高速铁路的配套工程,它的开工建设对于邵阳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这条高速公路的建成,不仅将会串起沪昆高速公路、邵永高速公路、邵衡高速公路、二广高速公路和市区320国道、邵阳大道,而且将会使得770万邵阳人民一小时至长沙、两小时到武汉、三小时达广州和四小时抵上海的美好愿望变为生活现实。同时,国省干线公路星罗棋布,通乡通村公路密如蛛网。前几天,我在省里参加了徐守盛省长主持召开的全省“十二五”规划座谈会,得知省里规划2013年实现县县通高速,而我市明年就会实现县县通高速,比全省快一年!到明年,各县市半小时上高速和以市区为中心的两小时经济圈就会正式形成。机场方面:武冈和邵东机场均已列入国家机场布局规划,将会开工建设。前不久,我市被评为国家交通枢纽城市和全省唯一的全国农村公路建设先进城市。邵阳区位偏僻、封闭落后的面貌已经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立体交通的便捷开放。其次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一批标志性城市街道相继建成,一批标志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批标志性市民公园陆续竣工。尤其是崀山列为世界自然遗产,为我市旅游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机遇。邵阳正在逐步成为湘西南地区重要的经济、文化、旅游和物流中心。三是“十一五”时期,是我市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各项惠民政策全面落实,社会保障措施明显加强,城乡就业人数逐步增加,省市实事工程扎实推进,人民群众生活日益殷实。“十一五”期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速分别高出“十五”时期的2.3个和2.8个百分点,收入总量均为“十五”末的1.6倍。四是“十一五”时期,是我市社会大局保持最稳的时期。全市虽然各个方面交织着矛盾,但整个社会仍然保持了稳定。尤其是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向好,连续四年被评为全省先进。
所谓“三个阶段特征”,首先,经济发展实现三赢。其一是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地区生产总值“十五”时期年均增长9.2%,“十一五”时期年均增长12.2%,“十一五”时期增速比“十五”时期提高3个百分点,其中2010年增速比2009年提高了2.1个百分点。其二是经济发展结构不断优化。“十五”期末三次产业结构是27.4∶30.1∶42.5,“十一五”期末三次产业结构是24.2∶38.2∶37.6,其中第二产业比例“十一五”期末比“十五”期末提高了8.1个百分点,2010年比2009年提高了2.2个百分点。其三是经济发展质量逐步提高。财政收入“十五”时期年均增长10.1%,“十一五”时期年均增长18.2%,“十一五”增速比“十五”增速提高了8.1个百分点,其中2010年比2009年提高了10.9个百分点。特别是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十五”末的6.5%提高到“十一五”末的7.1%,提高了0.6个百分点。并且,非税收入逐年下降,税收收入逐年上升。其次,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文化、教育、卫生、科技、体育、新闻出版和计划生育都取得了新的成绩。最后,底线工作全面丰收。前不久召开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对安全生产、计划生育和综合治理三项“帽子”工作进行表彰,我市获得了“两个先进”,实现了“三个没有”。“两个先进”就是全省安全生产先进和计划生育先进;“三个没有”就是全市没有黄牌警告单位、没有重点管理单位和没有倒数第一单位。这在邵阳历史上是不多见的。(www.xing528.com)
与此同时,领导班子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干部作风建设都有很大进步,民主法制建设和国防军队建设也取得了一定成绩。我们十分欣悦地看到,一个政通人和、百业俱兴的新邵阳正在湘中大地悄然崛起!
我们充分肯定过去五年特别是去年的工作成绩,但这并不是说我们的工作是十全十美的。实事求是地讲,无论是经济建设方面,还是社会发展方面,都还存在诸多不如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一是后发赶超压力很大。尽管五年来我市主要经济指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增速,但是在全省总量中的占比不高,人均值更低。目前,我市经济总量只有全省的5%,财政收入只占全省的3%。也就是说,我们邵阳以湖南省九分之一的人口和十分之一的版图,只创造了湖南省5%的生产总值和3%的财政收入!因此,在后发赶超过程中,不仅“赶”的困难很大,而且“超”的负荷更重!所以,我们在工作中一切大话高调切不可讲。二是优化结构任务艰巨。三次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农业比重偏高和工业化水平低、城镇化水平低以及经济外向度低的问题没有根本改变。特别是在工业结构中,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任务极其繁重。三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由于各种政策性支出迅速增长,保吃饭、保运转、保稳定和保发展所需支出不断增加,加之重大建设项目和骨干财源企业不多,使得财政收支矛盾没有明显缓解。四是发展环境仍然欠佳。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尚需提高,政府职能转变和机关干部作风建设有待加强,社会稳定压力不可小视。总之,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任重道远。当然,这些困难和问题,都是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都是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有在座各位的鼎力支持,有邵阳人民的勤劳智慧,我们完全有能力克服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对做好未来五年的工作充满信心!我们对建设大家的美好家园充满信心!
“十一五”时期所取得的成就,为我们做好“十二五”时期的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日前全市“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在未来五年,我市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将实现“四个翻番”和“四个突破”。所谓“四个翻番”,就是地区生产总值、规模工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翻番;所谓“四个突破”,就是财政总收入突破10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5000元、城镇化率突破40%。并且,事关长远发展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衡量群众利益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展示自身特点的生态优势日益显现、体现邵阳实力的县域经济竞相崛起。特别是今年作为“十二五”时期的开局之年,我们将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我们充分相信:邵阳的未来将会更加灿烂辉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