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表达厌恶情绪-《别输在不敢表达上》

表达厌恶情绪-《别输在不敢表达上》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可否认,有时候我们的优势表现过度的时候,会给自己或他人带来困扰。因为小A很诚实,所以他非常厌恶撒谎的人,比如小B。其实小A所欠缺的,或他比较羡慕的那些人,是比较圆通的。他们知道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哪些话在什么时间可以说、哪些话在什么时间不可以说,这种圆通就是小A的挑战。小B认为自己的核心特质是圆通。

表达厌恶情绪-《别输在不敢表达上》

生活中是不是有一些你非常羡慕的人,比如你的某个老师、同学、朋友或者某位明星?你生活中是不是也有一些你非常不喜欢甚至讨厌的人,比如你的某个同事、客户或者影视剧里某个反派角色?你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人,你和他曾经打得不可开交,现在又和他亲如兄弟,正所谓不打不相识?或者即使你没有遇到这样的人,但是你是否听说过这样的不打不成交的故事,比如武松孙二娘

你有没有想过,你为什么会羡慕一个人?厌恶一个人?又或者有些人通过冲突反而成为好朋友?接下来我们就来说一说这其中的奥妙。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两点共识: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其优点和不足之处;一个人所擅长的有可能是另外一个人所缺乏的,反之亦然。

其次,我们来明确四个概念:核心特质、陷阱、挑战与敏感。

我们自己身上的某个或某几个特别突出的优点,是我们引以为傲的特点,也是我们区别于他人的核心特点,比如我非常热心、小张很认真、小李很诚实等。这些构成我们的突出特点,区别于他人的关键优势特征、独特性格的可识别行为或技能,统称为核心特质。

不可否认,有时候我们的优势表现过度的时候,会给自己或他人带来困扰。比如我很热心,但热心过头了会让对方感觉别扭,他会觉得我过于关注他而显得不好意思,感觉背上了人情债,让我也看上去显得自轻自贱或自我忽视。当我们的核心特质表现过度而走向极端,原来的优势特征就变成了缺点,这被称为陷阱。

我很热心,是因为我很善良,喜爱帮助他人。因此,我很反感那些不爱帮助他人的人,非常厌恶他们,因为我认为他们太冷漠了,没有人情味儿。我们将核心特质的消极对立面,即核心特质的相反特质,称为敏感(如热心这个核心特质的相反特质就是冷漠)。

如果我们深究一下陷阱和敏感,会有一个有趣的发现:热心的陷阱是自轻自贱或自我忽视,是由于我们过多地考虑了对方的诉求而忽略了自己的诉求(帮助别人不应以牺牲自己的尊严为代价),即我们还应该多考虑一下我们自己;热心的敏感(我们所厌恶的特质)是冷漠,冷漠是只考虑自己而忽视别人的诉求的一种表现。如果我们把陷阱(自我忽视)与敏感(冷漠)中和一下(陷阱前进一步,敏感退后一步),就会得到一个理想的状态:相对的理性和冷静,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帮助他人(不那么冷漠),同时也应要多考虑一下自己(不要自我忽视)!核心特质的理想状态,即我们自身优势特征的互补状态,被称为挑战。挑战可以弥补我们自身核心特质不足的那一部分,也是核心特质所欠缺的那一部分,它还是我们核心特质表现过度的陷阱的积极对立面。

核心特质模型如图6-2所示。

图6-2 核心特质模型

核心特质(如热心)的互补状态挑战(理性和冷静)是我们表现过度的陷阱(自我忽视)和我们所厌恶的敏感(冷漠)的一种中和状态,也是我们所羡慕的那些人身上的品质比如我很热心,喜欢帮助他人,可是我经常处于一种缺钱或时间不够的状态,因为我拿出了太多的属于我的物质和时间去帮助别人,导致我几乎很少有时间、精力去做我自己想做的事情。这就让我很羡慕那些事业有成、也有闲钱和时间去帮助别人的人,他们显得理性、冷静、有节制。比如某企业家或某个明星,他们有时间和金钱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也会在别人急需的时候帮助他人,即他们正好处于我的核心特质(热心)的互补状态挑战(理性和冷静)。

再进一步说,那些冷漠的人(处于我们所厌恶的敏感地带的人),他们的行为也许是处于挑战地带的理性和冷静的过度表现,即他们在冷静那一方面表现过度了,从而显得冷漠。换句话说,那些我们厌恶的冷漠的人的特质中,潜藏着我们不具备的一些优点。

这个核心特质模型又被称为奥弗曼模型,是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奥弗曼(Daniel Offman)提出的一个有助于我们重新整合被否认的自我、了解厌恶背后的积极意义的模型。

我们把上面所举的例子再详细说明一下,如图6-3所示。

图6-3 核心特质模型例1

我很热心,这是我的核心特质。

如果它表现过度,那么就忽略了我自己的需求,令我看上去显得自我忽视,这是我的陷阱;也有可能是别人看到的我,即别人也许并不认为我是热心的,而是认为我过于关注他人,从而显得自贱、自我忽视。

因为我很热心,所以我非常厌恶那些不那么热心、非常冷漠的人,冷漠就是我的核心特质热心的反面特质,是我的敏感。

我羡慕的那些人,他们在热心与自我关照方面做得很好,既能够照顾自己的需求,也能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帮助别人,显得理性和冷静,而这正是我所缺乏的、需要弥补的,这是我的挑战。

理性和冷静如果表现过度,就会变得冷漠,成为我们所厌恶的冷漠的特质;反过来说,那些自认为理性和冷静的人,在别人的眼里也许是冷漠的,因为他们表现过度,也即冷漠是那些自认为理性和冷静的人的陷阱。那么对于理性和冷静的人而言,热心就是他们的挑战;而自我忽视,就是他们所厌恶的敏感。

这是一个彼此互视的关系,即我们如何彼此看待对方:我们所厌恶的人身上,暗藏着我们自身所不具有的甚至有可能是我们所羡慕的某种特质,只不过那种特质被表现过度的表象遮掩住了。当对方看我们不顺眼时,他并不知道,其实我们自己身上有着他不具有的、需要弥补的另外一种特质,只不过这种特质被我们表现过度的表象遮掩住了。总而言之,彼此讨厌的其实都是自身核心特质的过度表现;彼此的身上其实都有着对方所缺乏的、应该学习的、潜藏的优点!

这是一个相对比较复杂的人际认知模型。为了更好地让读者理解,下面再举两个例子。

假设小A很诚实,这是他的核心特质,那么他一定特别讨厌不诚实的人,比如小B,因为小B经常撒谎。通过核心特质模型,我们可以画出他们的核心特质模型,如图6-4所示。

图6-4 核心特质模型例2

小A很诚实,这是他的核心特质。

如果这表现过度,使小A什么话都说,口无遮拦,毫无城府,那么在别人的眼里就显得有点迂腐,这是小A的陷阱。

因为小A很诚实,所以他非常厌恶撒谎的人,比如小B。小B的不诚实,就是小A的核心特质的反面特质,是小A的敏感。

其实小A所欠缺的,或他比较羡慕的那些人,是比较圆通的。他们知道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哪些话在什么时间可以说、哪些话在什么时间不可以说,这种圆通就是小A的挑战。

小B认为自己的核心特质是圆通。(www.xing528.com)

但如果这表现过度,让人搞不清楚小B哪些话是实话、哪些话不是实话,在别人的眼里小B就显得不诚实。这是小B的陷阱,也是小A厌恶的地方。

因为小B比较圆通,所以他不太喜欢那些迂腐的人,比如小A。小A的迂腐,就是小B的核心特质的反面特质,是小B的敏感。

小B所缺少的,或他需要改进的特质,其实是诚实。他需要给别人留下言行一致、心口如一的印象,而不是油头滑脑、鼓舌如簧的印象,所以诚实是小B的挑战,而这恰恰是小A的核心特质。

小A厌恶小B不诚实的特质,其实是小B圆通的过度表现;而小B讨厌小A迂腐的特质,其实是小A诚实的过度表现。如果他们两人都能够看到彼此被掩盖的核心特质(自己的挑战其实是对方的核心特质),并放下成见,加以弥补、互相学习,那么两人都可以取他人所长,补自己所短,成为更全面、更成熟的人。

假设小C很谦虚,这是他的核心特质。那么他一定特别讨厌骄傲的人,比如小D,因为小D看上去傲慢无比。通过核心特质模型,我们可以画出他们的核心特质模型,如图6-5所示。

图6-5 核心特质模型例3

小C很谦虚,这是他的核心特质。

如果这表现过度,使小C凡事都说“没什么”“我做得还不够好”“真的差远了”等,那么在别人的眼里就显得比较自卑、不自信,这是小C的陷阱。

因为小C很谦虚,所以他特别讨厌骄傲的人,比如小D。小D的骄傲,就是小C的核心特质的反面特质,是小C的敏感。

其实小C所欠缺的,或他比较羡慕的那些人,是比较自信的。他们进退有度、言谈得体、不卑不亢,给人安全感,这种自信就是小C的挑战。

小D认为自己的核心特质是自信。

但如果这表现过度,小D什么事都拍胸脯说没问题,什么事都吹嘘自己做得很好、很棒、很出色,那么在别人眼里小D就显得很骄傲。这是小D的陷阱,也是小C厌恶的地方。

因为小D比较自信,所以他不太喜欢那些自卑的人,比如小C。小C的自卑,就是小D的核心特质的反面特质,是小D的敏感。

小D所缺少的,或他需要改进的特质,其实是谦虚。他需要表现得克制一些,说话留有一些余地,实事求是,不夸大、不缩小,适度照顾别人的感受,所以谦虚是小D的挑战,而这恰恰是小C的核心特质。

小C所厌恶的小D骄傲的特质,其实是小D自信的过度表现;而小D所讨厌的小C自卑的特质,其实是小C谦虚的过度表现。如果他们两人都能够看到彼此被掩盖的核心特质(自己的挑战其实是对方的核心特质),并放下成见,加以弥补、互相学习,那么两人都可以取长补短,成为更加优秀的人。

好了,我们前面已经举了三个例子来说明核心特质理论。总体而言,如果你特别讨厌某个人,那么一定是你忽略了这个人身上的一些潜藏的、你所缺乏的某种特质。而且,这个人很有可能也不太喜欢你,特别是你身上所表现出来的表现过度的某种特质。而这个特质,还是你引以为傲的核心特质。

下面给各位读者留一道思考题:小E平时表现得平和稳重,这是他的核心特质。他非常不喜欢小F的高调招摇。请依据以上核心特质模型,画出小E和小F两人之间的特质关系图(答案在本节最后)。

挑战是我们发展得不够成熟的方面,是需要我们提升的地方,也是潜藏在我们意识深处的、很有可能被我们自己否认的另一部分的自我。

我们有时候宁愿把挑战看作是对抗的力量而不愿意接受它们的互补性。例如,如果我们很谨慎,那么我们很可能不喜欢那些看上去比较唐突,但实际上比较果敢的人。这就需要我们正确处理核心特质与挑战的关系。这两者不是有你没我、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可以并存的、互补的关系,关键是要找出这两种特质的平衡点。

核心特质理论可以用来帮助我们预测生活中有可能发生冲突的地方,比如我们的敏感地带,即我们所厌恶的那些特质,有可能会成为我们与他人发生冲突的导火索;反过来说,我们核心特质表现过度的地方,即我们的陷阱,也有可能变成引发他人不满的、诱发他人与我们发生冲突的导火索。

这个理论也可以帮助我们找到彼此的盲目区,并给予彼此反馈,告知对方我们对其不满意的是什么,或寻求对方对我们自身不满意的是什么,以规避冲突,更好地合作。

小结一下:我们厌恶一个人是因为他具有与我们核心特质相反的特质(敏感),而这个相反的特质中却包含了我们所欠缺的某一种特质(挑战),只不过这个相反的特质是我们所欠缺特质的过度表现罢了。我们要做的,就是去除相反特质中的过度表现,还原它本来的那个面目(挑战),然后加以学习。反之亦然,对方需要去除他眼中的敏感,即我们的陷阱,才能看到我们身上的核心特质,而这正是他要发展的挑战。

如前文所述:我们彼此讨厌的,都是自身核心特质的过度表现;然而我们彼此身上其实都有着对方所缺乏的、应该学习的、潜藏的优点!

我想现在你也许知晓了本节一开始提出的那些问题的答案:我们为什么会羡慕某个人,厌恶另一个人;又或者为何有些人通过冲突反而成为好朋友,即所谓不打不相识——那是由于通过“打”、交往、矛盾冲突,彼此深入了解,发现了对方身上所具有而各自缺乏的一些特质。那些特质,正是彼此所需要弥补、学习的。

各位读者可以依据核心特质模型的四个组成部分中的任意一个作为起始点,来分析一下自己的强项是什么,自己的陷阱是什么,自己的敏感和挑战又是什么。

这里留三道思考题:①分析一下自己,看看你是否了解自己的发展潜力,以及有可能与他人发生冲突的导火索是什么;②找到一个朋友,帮他分析一下他的核心特质模型;③分析一下不打不相识的武松和孙二娘的核心特质模型,并把它画出来。

下面是我们刚才留给读者的思考题的答案,即小E和小F两人之间的核心特质模型,如图6-6所示。你画对了吗?

图6-6 核心特质模型例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