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上线12日便在爱奇艺、优酷土豆平台播放总点击已经接近20亿,成为湖南卫视以外平台上播放的电视剧中唯一一部首日点击量破亿的。国庆期间北京卫视和东方卫视收视也稳居榜单前五。到10月12日,北京卫视收视率达到了1.254%,是全国卫视收视冠军,上海东方卫视《琅琊榜》的收视率则是1.063%,位居第二。10月14日一天,《琅琊榜》就创下了高达3.3亿次的网上点击和1.085%的收视率,在中国50个主要城市收视排行榜排名第一位,是名副其实的当前中国最火爆的电视剧。同时,各大视频网站评分几乎清一色的高达9.5以上,一向以用户挑剔闻名的豆瓣评分也是创纪录的高达9.2分。除此之外,百度指数高达150万,微博话题阅读量突破15亿、好评如潮。目前,已经在海外发行。
1.内容为王 剧情紧凑
剧组充分尊重作者的劳动成果,请作者本人当编剧,不增加狗血言情套路,文戏细腻缜密,武戏恢宏壮观,使剧本与原著在内容上有80%的相似度,使大量原著党满意。在主线故事上抓到了赤子之心与家国情怀融合,对于心怀天下百姓苍生,追求公平正义情怀的肯定,都使得《琅琊榜》具备一部史诗品格电视剧的基础,博得了“沉稳的传奇、飘逸的正剧”这样的评价为网络IP剧正名,也打破不少剧集“剧情不够、颜值来凑”的怪圈。在偶像剧、言情剧泛滥的今天,另辟蹊径着重描写男儿之间的仁薄云天、重情重义等,对爱情轻描淡写,这是他的新颖之处。歌颂男子阳刚,靖王与梅长苏的君臣情、蒙挚与梅长苏的兄弟情、梅长苏与飞流的主仆情、梅长苏与萧景睿、言豫津的挚友情——每一段单独拎出来都满是戏份。女子如滑族众多女奸细、宫羽、霓凰等均不是弱柳扶风之辈,与现代电视剧中女主角柔弱温柔、被保护的形象不一样,反而大赞她们的英武大义,看得人热血沸腾,也是现代都市化的女性地位上升,女权意识觉醒的体现,因此不论男女代入感都很强。
相较于快意恩仇的复仇情节,《琅琊榜》中主要角色传递出来的情怀与意念更值得赞赏。虽有多疑寡恩之梁帝、虚伪圆滑之誉王、心机深重之谢玉这些反派角色。但剧集的主基调却是不世奇才辅佐明君匡扶天下,以及围绕着这位奇才身边的世间正能量。这些人物之间深邃的情感与各自坚定的内心力量、肩负责任等具备现实意义的正能量,亦是影视作品应当承担的社会教育之责。
最重要的是,它剧情紧凑,虽然有50集,但每集都没有注水,集集重要,结局之后大多数人都表示没看够。而剧情拖沓、叙事节奏缓慢的史诗传奇《武媚娘传奇》一共96集,很多人看到40集的时候就放弃了。而《花千骨》每集之间剧情重复十几分钟,严重注水。还让人不满的是《何以笙箫默》10万字的原著被编剧改到40万字,把不纠缠的应晖写成了大反派,还增加了一对主要角色。并且叙事节奏慢,同一场景要回忆N遍,被吐槽明明可以4集拍完的,被拖到36集,最后几集还用不同演员演的相似场景凑数,难免被差评。
2.选角正确,演技爆棚
真正的表演家,是“体验派”和“表现派”的结合。“所谓表现派,即演员进入角色时,应冷静的运用技巧,有清醒的自控能力,创造出符合理想的角色和人物性格。所谓体验派,即演员进入角色时,要如实地反映角色的世界和精神面貌,作直接的活生生的体验”[32]。不可否认,古装男神胡歌演主角很合适。因为出演过《仙剑》等很火的古装剧,他很适合古装扮相,还有强大的粉丝基础,另外确实演技好。梅长苏的病弱书生气质、被夏江“请”到悬镜司时的强大气场、谋士的诡谲、对于过去的种种悲哀等都被他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他也融入了这个角色,比如在片场,没事就和主角一样搓指。而反派角色比如誉王扮演者黄维德也将体验与表现结合,除了演技精湛外,敬业精神也值得夸赞。他在看了剧本后,写了50页自己对角色的感悟,并且要求导演提高反派智商,增加看点。斩获“最佳表演艺术奖”等无数奖项的刘涛来演霓凰、新近走红的王鸥来演聪慧的蛇蝎美人秦般弱、新生代偶像派吴磊演萌萌的飞流、常饰演英雄气概角色的陈龙演人生难得糊涂的蒙挚、表演经历丰富的丁勇岱来表演复杂的皇帝形象等,各类角色都好评如潮。就连身为执行导演的王永泉去演大反派夏江,他对角色的拿捏也很到位,要阴毒有阴毒,要惶恐有惶恐,尤其是在他入狱后他愧对的妻子带从未谋面的儿子来见他时他的感动、悲凉、无憾等也表演得可圈可点。
3.等级严明,礼仪规范
《琅琊榜》作为历史架空文,剧中的礼仪却不是凭空捏造的。具体可以参考西汉的礼仪规范。西汉由于儒学迎来第一个高峰,对礼仪研究更为详尽具体。传统的说法是把礼仪划分为吉、凶、军、宾、嘉礼这五礼,其说源于《周礼·春官·大宗伯》。另外也指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的五等之礼。在剧中都有涉及。如祭祀死去的人时烧黍稷梗,这源于《礼记·礼运》称:“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污尊而抔饮,蒉桴而土鼓,犹若可以致其敬于鬼神。”意思是说,祭礼起源于向神灵奉献食物,只要燔烧黍稷并用猪肉供神享食,凿地为穴当作水壶而用手捧水献神,敲击土鼓作乐,就能够把人们的祈愿与敬意传达给鬼神。
首先是着装。剧中所有的人都有礼服、官服、正服、戎装和居家便服若干替换穿,在不同场合着装是不同的。衣服的布料也很有讲究,布料都有暗纹。据说古代人的衣服就是这样,除了平民是素面的棉布麻布(小苏的白衣装就是),单凡有点品级可以着缎的,都是有提花织纹的或者遍覆文绣,不会用光板布,苏哲按照才名其衣服也是有暗纹的。霓凰郡主的衣物材质会反光,是锦,古代也就只有贵族穿得起,上面的花纹称之为绣,贵族等级不同,绣纹也不同,所以郡主称得上衣冠锦绣了。但细致的一点是她的配饰都符合云南特色。
穿着时所有人都正确地右衽了,右衽简单说就是前襟要向右,使用左衽是死者的做法,以示阴阳有别,很多古装剧都穿错了。另外,成年男子都严谨地束发结髻了,除了梅长苏在江湖的时候。所有称为士子的人都佩玉,而且根据职级场合身份不同,看得出性质材质上的分别。在剧中玉佩都戴着身前而不是现代风格的置于身侧。
穿着上也是根据严格的等级制度来区分的。不同身份的人,头衣的材质都是不一样的。比如男子衣服的色彩按照地位越来越深,剧里的服饰不像其他古装剧一样颜色花哨。越是上位者服饰颜色越深,只有皇帝的服饰是纯黑。这点完全符合西汉的特点,而皇子和皇帝戴的汉代冠也证明是按西汉时期的礼制。另外,看冠帽及佩绶就能看出他们的等级和身份。而《大汉情缘之云中歌》不是架空文也未讲究这一点,服饰花哨,皇上衣服淡色的很多。
“中国封建统治阶级还赋予了龙另一种神性和神职,即象征封建皇权的神性,以及张牙舞爪、耀武扬威、为专制统治壮胆效力的神职。”[33]因此他们视自己为龙的化身,也把龙用在装饰上。剧中的衣服上都有龙纹,衣服上的龙纹有几个爪都很细心设计过,比如穆青的身份是一方王爷,衣服的纹路就为四爪金龙,因为皇帝才能用五爪龙,藩王要少一爪。
贾谊写的《新书》六卷其中有一章为《容经》,是这样规范站姿的:“固颐正视,平肩正背,臂如抱鼓。足间二寸,端面摄缨。端股整足,体不摇肘,曰经立;因以微磬曰共立;因以磬折曰肃立;因以垂佩曰卑立。”这里一共提到了四种站立的姿势。经立:眼睛向前看,不要随便乱瞄,肩部放平整,腰部挺直了,两个手臂在腹部前方自然环绕,如抱了一个鼓,把冠冒带子都弄整齐了,稍稍提臀,不要晃来晃去的,就是经立的姿势了,因此剧中的林殊站着总有遗世独立的感觉。共立(恭立),稍稍弯腰,角度比较下,还没有达到135度,头部低垂,如果对方站立一人的话,注视对方的膝盖位置就差不多了。肃立:指的是弯腰度数为90度到135度之间,剧中人见到国君诸侯,与自己地位悬殊较大的情况下,就使用到了这样的站立姿势。卑立:而卑立的弯腰度数必须小于90度,要让腰间的玉佩能够垂直落下来。
汉代以前中国还没有正式的椅子,都是席地而坐,但作为礼仪之邦,角色在坐的时候两膝着地,臀部坐于后脚跟上。而在需要九拜(稽首、顿首、空首、凶拜、肃拜、吉拜等)的情况下,如最重的礼节稽首是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支撑在地,然后缓缓叩首在地。多用于臣见君王。而剧中霓凰见君王时行的肃拜也完全正确,跪双膝后,两手到地,再拱手,同时头低下去,到手为止。而且剧中人相见也分外有礼,见面时的拱手礼、表尊敬的揖礼、表诚心的符手礼也是上手男左女右。霓凰见梅长苏的时候作为将领用的是拱手礼,但认出他来之后,却用了女子才会用的拱手礼,她还是当年在他背上的小女孩。
其他的礼仪如名字避讳,林殊在《翔地记》的标注中,有几个字与他母亲的闺名一样,他写时各减了几笔,才被静妃发现他的身份。“在原始氏族理念中,人名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之一,是一种具有某种超人力量的符号。”[34]这是名字避讳出现的原因,而家讳、圣人讳、个人讳都是其中一种。
4.拍摄专业,制作精良
导演孔笙是摄影师出身,他说:“我觉得电视剧,还是一种画面艺术,视听手段,你是否在运用这些手段讲故事?你是否还在意这个场景?在意这个光线?在意演员那一刻的感受?光影艺术本身就有很多你用语言表达不了的东西,有些人忽略了这个,为了快恨不得两天拍一集”。《琅琊榜》历时四年,可谓慢工出细活。
《琅琊榜》追求的不是用台词来讲故事,而是用画面。《琅琊榜》中每一个镜头定格得美轮美奂,除了肉眼感观雅致幽静之外,这些看似随意的定格镜头里都有大名堂,每一个空镜头都能截下来当桌面。比如它的主要构图方式有花样对称(包括Vshape、对角线构图、三分法则等)、黄金分割、黄金螺旋法则、框架式构图等。并不是在拍摄主要角色和场景的时候才运用,拍摄所有画面都如此,因此一帧帧精美的画面就构成了一部水墨风格的史诗传奇。
在特效运用上,我们没看到夸张的人力金钱数字成为宣传重点,但在观看剧的时候,很多特效场面你不会发现,很多人只有在分析的时候才会惊叹:“哇,原来都是特效做的”。这才是真正的成功。比起被吐槽“五毛钱特效”的《盗墓笔记》《花千骨》等的特效,这确实是一部良心剧。
5.细节入微 草蛇灰线
一卷风云琅琊榜,囊尽良心好细节。比如第13集里靖王第一次将梅长苏和林殊联系在一起,是因为看到他在想事情时的一个习惯搓指,可不是为了要让靖王发现的时候才临时强行上线的,早在第2集,他见完太皇太后出来后被郡主叫住时,有点紧张的他左手就在搓手指,以及在第10集梅长苏翻牌子决定干掉吏部时短暂的思考过程中也有这个情节。
再者夏冬的丈夫聂锋没死是直到第45集才揭开的,但第10集就已经出现在台词里,而他第一次亲自出现在观众眼前是第16集,梅长苏在京郊孤山遇见每年初五都会来祭拜亡夫的夏冬,当时有个镜头的视角就非常奇怪,不是全景,而是第三人视角,当时聂锋就在看。整整埋了35集的伏笔。
《翔地记》的批注被静妃识破是静妃认出小殊的重要线索,第25集靖王向梅长苏借书,第27集明确透露出静妃的反应。然而,《翔地记》也不是随随便便要用才用的。早在第9集就已经出现过了。梅长苏刚移居苏宅,谢玉派人暗杀,屋外是一众打斗声,屋内是江左梅郎悠然自得地看着书,看的正是这本《翔地记》。并且不只铺垫了一次,到了第25集《翔地记》正式上线,到了第16集黎纲、甄平来给宗主汇报时,又给了一个镜头。完整又自然的铺垫,不到其作用被揭露的时候,观众可能根本不会注意到。
古代大的场所或府第里,一定是一块地方由一班人负责,所以在带领人进入一个大地方时一定有不同的人交接,这一点拍起来其实非常麻烦,人力物力都要多费很多,很多剧会直接省略。然而《琅琊榜》中这样交接的细节,比如第1集。萧景睿和言豫津来到廊州见梅长苏时,靖王回朝复命,殿外和殿内也要由宦官交接带领,大殿内外的交接特意被拍出来。
剧中很多地方,都有一群在演下人的演员穿梭,他们不像大部分剧里,只是背景里干站着。即使是模糊不被注意到的镜头里,也呈现出各种作用,比如梅长苏出苏宅送誉王,门口两个下人一直保持行礼,直到二人说完话,很多剧会直接省略这两个下人。
第43集中靖王去纪城调援兵,可以看到求援队伍的最后,还带着几匹空马。并不是剧组缺人,比如古代骑兵,一般每个骑兵都有一匹战马一匹驮马。一般兵将行军时骑驮马,战时才骑战马,如需长途奔袭,不会一匹马跑到底,中途两匹战马轮换,所以才会有这么多空马。
除了剧中,还有很多隐藏在画面之后的考量,比如梅长苏被夏江抓去悬镜司前,飞流送过他一盆野猫伞,其实暗含了飞流身世。飞流是东瀛武士,野猫伞在日本有消灾解厄的意涵。剧里其实还有很多值得挖掘的细节,剧组的用心之处远不止于上面说的这些。现如今的好口碑是对如此严谨的剧组的肯定,每一个剧组都应该学习这样的敬业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拍出有质量的片子。
6.营造了良好的悲剧效果
不管制作过程如何精良,如果没有给人一部悲剧应该给予的心灵震撼,只是单纯的欣赏美,也不算成功。“艺术中的悲剧是现实中悲剧的能动反应”[35]。因此,人们在欣赏悲剧时会联想到自身而落泪,悲剧中美受到摧残时显示其光辉品质,使人在道德感情上受到陶冶,使人受到多方面的教育。
那《琅琊榜》的悲剧效果作用在哪里?首先,使人认识到生活道路上充满矛盾、曲折、艰苦的斗争,为了实现伟大的理想,经常需要付出代价,甚至生命。梅长苏为了重生,受削骨易容之苦;为了雪冤和天下,他付出了生命。但并不是最后才知道他会牺牲。从第一集就告诉我们他活不长,加之他经不住风寒时常犯病的病弱之态,让全剧都笼罩在一股悲剧的氛围之中。明明一开始就知道结局,还是会为注定牺牲的英雄而悲。在蔺晨欢乐地在室外逗飞流,追着飞流要把绿叶做的孔雀尾巴绑在飞流屁股上的时候,他大喊着“苏哥哥,救命……”,而室内的梅长苏犯病后昏迷不醒,以乐景写哀情,加深了悲剧效果。
其次,教育我们学习英雄人物在实践中所表现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的精神力量。梅长苏隐忍十二年,雪冤之心不改,可见其坚定的信念。不为一己私仇冲动地杀皇帝,而是从大义出发,为了百姓先辅佐会成为明君的靖王夺位。另外,身为谋士,他不伤害无辜的人,也很善良。而宽容的景睿,重情重义的言豫津在景睿身份败露风光不再的时候依然待他如旧……这些美好品质和本剧传达的正面价值观都值得我们学习。
最后,激起我们对丑恶事物的愤恨,从而远离。看了电视剧之后,几乎每个人都会讨厌凉薄的皇帝、自私的靖王、阴险的夏江、不择手段的谢玉等,因此就会告诫自己不要成为这样的人,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一个人人格的形成。
沉冤得以昭雪、理想得以实现、友情不被辜负、爱情不染杂质、责任得以承担、天下得以太平……这就是《琅琊榜》想要告诉我们的,它成功了。
【注释】
[1]张政:《网络文学的“文学”历程探析》,硕士学位论文,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第10页。(www.xing528.com)
[2]新浪科技《起点团队吴文辉出走始末:经典“盛大式问题”》,见http://tech.sina.com.cn/i/2013-04-16/08488244507.shtml。
[3]《17K小说网“联姻”创世中文网 力推网络文学精品化》,见http://news.xinhuanet.com/book/2013-12/18/c_125880841.htm。
[4]张政:《网络文学的“文学”历程探析》,第8页。
[5]杨震:《国内网络文学发展现状探析》,硕士学位论文,重庆工商大学,2013年,第8、9页。
[6]杨震:《国内网络文学发展现状探析》,硕士学位论文,重庆工商大学,2013年,第8、9页。
[7]朱立元、李钧:《二十世纪西方文论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8]郝姗姗:《大陆网络文学的十年发展和现实反思》,硕士学位论文,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第3页。
[9]桃之舟:《穿越与反穿越》,北岳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第3页。
[10][美]马泰·卡林内斯库:《现代性的五副面孔——现代主义、先锋派、颓废、媚俗艺术、后现代主义》,顾爱彬、李瑞华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15页。
[11]桐华:《步步惊心》,湖南文艺出版社2011年版。
[12]金子:《梦回大清》,北京朝华出版社2006年版。
[1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EB/OL)》,2012年7月19日,见http:www.cnn-ic.cn/。
[14]《2014年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4年1月6日,见http://www.199it.com/archives/187745.html。
[15]谢新洲主编:《媒介经营与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16]张伟巍:《公民教育视界下的网络文学》,《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
[17]欧阳友权:《网络文学:前行路上三道坎》,《南方文坛》2009年第3期。
[18]海晏:《琅琊榜》,网络版,最初版,第一卷第三章。
[19]龚鹏程:《侠的精神文化史论》,山东书报出版社2008年版,第18页。
[20]廖加林、邹雯雯:《论墨侠精神及其现代价值》,《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
[21]海晏:《琅琊榜》,网络版,最初版,第一卷第二章。
[22]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新讲》,安徽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第86页。
[23]海晏:《琅琊榜》,网络版,最初版,第七卷第一百五十章。
[24]海晏:《琅琊榜》,网络版,最初版,第七卷第一百六十三章。
[25]龚鹏程:《侠的精神文化史论》,第171页。
[26]海晏:《琅琊榜》,网络版,最初版,第三卷第四十九章。
[27]杨辛、甘霖:《美学原理》,第四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59页。
[28]清不清 明不明著:《阴谋与仕途——搞政变的那些人和那些事》,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45页。
[29]龚鹏程:《侠的精神文化史论》,第174页。
[30]海晏:《琅琊榜》,网络版,最初版,第三卷第十七章。
[31]卡尔·荣格:《人类及其象征——心灵世界探源》,黎惟东译,台北好时年出版社1983年版。
[32]杨辛、甘霖:《美学原理》(第四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23页。
[33]邓多编著:《每天读点文化常识》,海潮出版社2009年版,第35页。
[34]邓多编著:《每天读点文化常识》,第100页。
[35]杨辛、甘霖:《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61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