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麦克·塞纳特。1912年,麦克·塞纳特发行了第一部“启斯东的喜剧”,片名为《柯尼岛上的柯享》,这是好莱坞电影史上,第一部真正的喜剧。塞纳特既是一位演员,又是喜剧导演,为美国电影喜剧第一个时期“棍棒喜剧”形式开辟道路。他的表演模仿早期喜剧电影演员麦克斯·林戴,导演风格有法国喜剧特征。在好莱坞,塞纳特开始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他导演的影片里充满即兴发挥的片段、大量的蒙太奇和大量的群众演员。他充分利用剪辑来制造出种种匪夷所思的效果:把人像石头一样扔来扔去,摩托车在电线上行走,汽车从电车上面飞过,人从七层楼上跳下来立刻参加打斗等。塞纳特最钟爱的题材是滑稽侦探片。在他的影片里常有一群服装整齐、动作一致的警察出现,作为模仿的对象和笑料之源。塞纳特的电影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就风靡了美国。在这以后的15年里,塞纳特的演员们几乎在美国的每一处银幕上,让所有美国人都有机会开怀大笑。
2.查理·卓别林。谈到美国喜剧,就不得不说到卓别林这位电影大师。卓别林,20世纪最著名的喜剧演员,现代喜剧电影的奠基人。卓别林的童年并不尽如人意,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又因为精神病被送进精神病院,年幼的他需要自己去赚钱养活自己,生活并不富裕。所以他早期的经历对他后来的演艺生涯是有很大影响,他经典的流浪汉形象就是对社会底层贫苦人民的生活状态的研究和整理下创作出来的。
卓别林最初是在塞纳特的启斯东公司工作,所以塞纳特的棍棒喜剧对卓别林也有着很深的影响,但卓别林并没有完全依照棍棒喜剧的表演套路去表演,他有着自己的风格。塞纳特的棍棒喜剧的特点就是即兴表演和特技,但同时也充斥着非理性、疯癫、低俗的笑料。而卓别林则是从小人物的角度揭示社会的黑暗,批判社会现实,比如那个头戴一顶大礼帽、脚蹬一双尖头皮鞋、鼻子下留着一撮乌黑的小胡子、紧绷的上衣与肥大的裤子别扭的穿在身上、手里总是拿着一只手杖的绅士流浪汉形象——夏尔洛。从中可以发现卓别林的电影是倾向于社会底层的,他表现底层人民生活的不易,批判资产阶级的统治,如《淘金记》中的淘金者,《城市之光》和《寻子遇仙记》中的流浪者,正因为他如此彻底地揭露了社会的黑暗,所以观众在大笑的同时,也会莫名的有种悲哀萦绕心头,这就是他的喜剧——悲化喜剧,当然他在批判的同时,也在歌颂着亲情、爱情等人性的美。
从1919年开始,卓别林独立制片,此后一生共出演80余部喜剧片,其中在电影史上著名的影片有《淘金记》《马戏团》《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大独裁者》《凡尔杜先生》《舞台生涯》等。这些影片反映了卓别林从一个普通的人道主义者到一位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的过程。1952年,他受到麦卡锡主义的迫害,被迫离开美国,定居瑞士。在瑞士期间,他拍摄了尖锐讽刺麦卡锡主义的影片《一个国王在纽约》。1972年,美国隆重邀请卓别林回到好莱坞,授予他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称他“在本世纪为电影艺术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3.金·凯瑞。金·凯瑞(Jim Carrey),1962年1月17日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纽马克特,加拿大裔美籍演员、编剧、制作人。大家耳熟能详的《变相怪杰》《大话王》《楚门的世界》《冒牌天神》等电影都是金·凯瑞在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我们可以在金·凯瑞的电影中看到他所展现出的社会下层普通民众的生活状态,这些小人物用各种幽默的语言、丰富的表情和夸张的动作甚至是荒谬的方式来和自身的命运抗争,但是我们在看到精彩表演后诙谐一笑的同时,也看到了在小人物背后所反映出的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社会问题。由此可见在金·凯瑞的喜剧电影中,甚至是美国喜剧电影中所体现出的一种平民化的本质属性。
我们在金·凯瑞喜剧电影中得到欢乐的同时,也要看到蕴含着平民化的特质。金·凯瑞的喜剧作品并不是后现代主义的无厘头喜剧电影,而是更多的反映出社会底层小人物的辛酸苦辣,折射出社会的不公和阴暗,希望通过自身的改变而挣脱压力的束缚。
从20世纪初到世纪末几近百年的历程,中国喜剧电影才似乎渐渐找到适宜的方向和样式,开始自觉而富于现代意识的自我探索。这期间,外国、特别是美国喜剧片的影响曾经是至深至大的,这种影响客观上既延宕了中国喜剧电影独立品格的形成,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撑并丰富了某些时期中国电影的生态格局。
【注释】
[1][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诗学》,陈中梅译注,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38页。
[2][德]黑格尔:《美学》第一卷,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80页。(www.xing528.com)
[3]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编:《2009中国电影艺术报告》,中国电影出版社2009年版,第39页。
[4]哈罗德·D.拉斯韦尔:《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3页。
[5]《电影发展史》:见http://www.douban.com/note/224917152/。
[6]孙立峰:《电影史话》,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第25页。
[7]梁建华、温键键:《大话周星驰》,南方日报出版社2002年版,第4页。
[8]原文I would rather lose a India,also am unwilling to lose a Shakespeare。
[9]类型电影,是由不同题材或技巧形成的不同的影片形态。
[10]麦卡锡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初盛行于美国的法西斯主义,因由美国共和党参议员麦卡锡首倡,故名。它恶意诽谤、肆意迫害共产党和民主进步人士甚至有不同意见的人,有“美国文革”之称。从1950年初麦卡锡主义开始泛滥,到1954年底彻底破产的前后五年里,它的影响波及美国政治、外交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麦卡锡主义作为一个专有名词,也成为政治迫害的同义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