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众文化产业研究:故事为本,文化取胜

大众文化产业研究:故事为本,文化取胜

更新时间:2025-01-12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电视剧的根本在于故事本体,韩剧已经用成功证明了这一点。此外,“韩流”从东亚社会到国际世界的文化震荡,再次证明了各民族的文化精神是共通的。[16]安静:《论电视剧中的“礼”文化传播——以〈甄嬛传〉为例》,硕士学位论文,郑州大学,2013年,第47、48页。

韩剧非常重视编剧在电视剧制作中的作用,使得编剧有时间、有精力致力于情节的设计、人物的塑造和悬念的设置,日常化的、再平凡不过的家庭伦理生活在编剧笔下变得活灵活现,给观众一种既熟悉又新鲜的感觉。电视剧的根本在于故事本体,韩剧已经用成功证明了这一点。此外,“韩流”从东亚社会到国际世界的文化震荡,再次证明了各民族的文化精神是共通的。电视剧只有要着眼于爱情、道德、忠诚、伦理和人性等这些人类孜孜以求、永恒相通的文化主题,以开放的文化姿态,相互吸纳,相互融合,才能够推陈出新,在民族形式、当代生活和世界情感之间搭建起通向艺术真善美的桥梁。这也是中国电视剧尤其现实题材剧要努力实现的。

当然韩剧并非是十全十美的,如剧情太过模式化,台词也有不少十分“琼瑶化”,此外,韩剧过分拖沓,动辄200多集,让人长吁短叹,往往一集已经结束了,剧情还丝毫未见长进。所以我们也没有必要妄自菲薄,因为中国的电视剧也有着让邻国观众着迷之处,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红楼梦》《西游记》《雍正王朝》等电视剧就曾在香港、台湾地区及日本、东南亚各地播出,这些从形式到内容都凝聚着为中华文化所珍视的审美传统和艺术精神的电视剧,在亚太地区成功发行,表明中国文化在漫长的历史中对亚洲各国的深刻影响,而这些电视剧传统的叙事类型、传统的审美规范和传统的文化内容,作为全世界华人文化圈的心理共鸣点,为中国电视剧在国际市场的竞争提供了文化基础。

【注释】

[1]信莉丽、庄严:《当前中国电视剧发展的问题与思考》,《东南传播》2014年第7期。

[2]范慧莉:《关于〈山海经〉中蛇形象的研究分析》,《民俗学论坛》2012年第2期。

[3]吴素玲主编:《电视剧艺术类型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60页。

[4]李银河:《虐恋亚文化》,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年版,第193页。

[5]让·波德里亚:《消费社会》,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69页。

[6]马泰·卡林内斯库:《现代性的五副面孔》,顾爱彬、李瑞华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11页。

[7]潘知常:《生命美学论稿·在阐释中理解当代生命美学》,郑州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0页。

[8]徐岱:《悲剧三论》,《杭州大学学报》1987年第4期。(www.xing528.com)

[9]张育华:《电视剧叙事话语》,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年版,第131页。

[10]吴素玲:《中国电视剧发展史纲》,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年版。

[11]陈晓春、张宏:《电视剧制片管理:从项目策划到市场营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2页。

[12]李胜利、范小青:《中韩电视剧比较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年版,第223页。

[13]刘维付:《宫廷电视剧中服饰与妆容文化的隐喻性探析》,《戏剧之家》2014年第3期。

[14]王伟国:《电视剧策划艺术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30页。

[15]张欢:《电视剧〈后宫·甄嬛传〉女性形象分析》,硕士学位论文,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第14、15页。

[16]安静:《论电视剧中的“礼”文化传播——以〈甄嬛传〉为例》,硕士学位论文,郑州大学,2013年,第47、48页。

[17]陶东风:《比坏心理腐蚀社会道德(文化世象·警惕不良文化趋向)》,《人民日报》2013年9月19日。

[18]王思佳:《中韩历史题材电视剧比较分析》,硕士学位论文,河南大学,2011年,第40、41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