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菱角塘镇地处零陵区中东部,东临邮亭圩镇,南接凼底乡和双牌茶林镇,西接南津渡街道,北邻接履桥街道,镇人民政府驻地距城区6千米,辖区面积157.8平方千米。辖20个村、1个社区,有30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4万人,常住人口2.4万人。2020年,内设6个工作机构,有干部职工95名,其中班子成员11人。镇党委书记陈丰收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文雷村支部书记蒋阳秋被评为全国“侨胞之家”先进个人,永连村被评为全省阻击新冠肺炎先进党组织和先进集体,天字地村支部书记李俊达被省文明委评为“诚实守信·湖南好人”。
【党建工作】2020年,菱角塘镇推动干部教育“规范化”,按照乡镇党校办学“六有标准”,教学着重突出理论教育和党性修养,传授乡村振兴、集体经济、涉农法规等实用知识,推广农业技术,指导工作实践。镇党校共举办教育培训12期,培训乡镇干部、村支两委成员、农村实用人才930人次。截至年末,21个村级党组织完成换届工作,共选出支委109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32人,35岁以下21人,女性支委23人,所有村实现村支书、村主任“一肩挑”。
党委狠抓精神文明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开展群众文化活动70场,举办首届“红军村春晚”,评选表彰“十星级文明户”202户、“身边好人”21名。发现腐败问题线索11起,经镇纪委调查,立案处理4起5人。
【精准扶贫】2020年,菱角塘镇内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均超过6000元,全部实现脱贫。辖区内文雷村、古江、炭木桥三个省级贫困村分别于2016年、2017年、2018年脱贫出列。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保率100%,政府按政策超过百分之五十进行减免,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家庭医生签约全覆盖。全镇扫除青壮年文盲率100%、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100%,确保符合国家资助政策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校子女“一个都不少”享受资助。全年完成危房改造755户,易地搬迁97户,其中:集中安置68户、分散安置29户。
【疫情防控】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菱角塘镇党委和政府第一时间成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和指挥部,强化“网格化”管理,建立“镇—村—组”3级网格化管理责任体系。1000多名党员干部组成21支“三劝一宣”健康劝导队、13处党员先锋体温检测岗、2支宣传车队,构筑起抗疫战线红色屏障。落实联防联控措施,筑牢减少人员非必要流动、疫区往来人员排查、重点人员医学观察三道防线。累计摸排疫区往来人员345人,管控疫区往来人员167人,管控密切接触人员48人。筹集口罩3万个、消毒液60箱、喷雾设备30套,额温枪30个。疫情期间各界人士捐款捐物近60万元支援抗疫,其中:文雷村扶贫产业基地永珍鸽业捐款1万元购买防疫物资、退役军人老党员李序国义卖柑橘3000斤助力疫情防控、古江村乡贤罗怀波从外地快递紧缺物资驰援家乡。
【乡村振兴】2020年,菱角塘镇总结文雷、天字地乡村治理经验,提炼出“八自方针”(党员自我作表率、群众自发成主体、村民自治树新风、讲堂自办互受教、农民自主创平安、农户自觉谋发展、集体自强兴产业、善治自然有作为)在全镇推广,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制作门前“三包”牌2000个和村组卫生评比栏307个,张贴宣传公告620份,发放宣传资料1000份,辖区内13个养殖场全部自建池净化处理,投资400万建成金牛大道排污管道项目。整治乱搭建51户、乱堆放36处、乱倒垃圾42处、乱排污水11处、乱设广告招牌24处。改建卫生厕所78户,拆除危房和空心房43座。
【产业发展】2020年,菱角塘镇制定“整镇推进、一村一品”规划。以打造“鸽子小镇”为主线,推进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建成10万对种鸽基地,省级贫困村文雷村发展成为“种鸽村”。以永连村红六军团西征指挥部旧址党性教育基地为龙头,打造黄太、永连公路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年接待游客5万人次。打造特色农业产业园,建成百亩豆角深加工基地、千亩供港蔬菜基地、年产量50吨高密度流水养鱼基地等。注册“天字地”“金妈辣酱”等土特产商标。(www.xing528.com)
【民生工程】2020年,菱角塘镇关注民生项目,全力解决群众最关注最迫切的问题。建成小游园1处,完成镇中心敬老院、金牛大道提质改造工程、2个村自来水改造、改厕234座。
【村务民主协商监督月例会】2020年,菱角塘镇抓实村务民主协商监督月例会,为群众协商议事构建平台。6月23日,永州市党务村务民主协商监督月例会现场会在永连村召开。省政协副主席胡旭晟调研永连村,对菱角塘镇村务民主协商监督月例会取得的成效给予充分肯定。衡阳市政协、资兴市政协、河南省尉氏县政协先后到菱角塘镇调研村务民主协商监督月例会。全年没有发生因村级财务问题信访案件。
【社会治理】2020年,菱角塘镇持续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以“五治融合”为着力点,夯实社会治理基层基础工作,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全年民主商议村级事项428件,办理402件,否决不符合实际或条件不成熟的问题26起。
按照“一格一员”的要求配备网格管理员,由村(社区)干部兼任。同时,在农村推进113工程(每个村建立辅警工作站,配备1名辅警任站长,配备1名联村民警和3~8名义警)。配备232名治保会人员,112名“五老调解”人员。下放55项公共服务事项到村(社区)办理,实行“一门式”服务,“一站式”办理。在公共区域安装视频监控854个,开展治安巡逻1628人次,发放宣传资料5万份,调处矛盾纠纷126起,代(直)办公共服务事项612人次,联动处置事件23起。
(李一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