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家国一体: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的家国认同与情感

家国一体: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的家国认同与情感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家之孝与对国之忠是中国历史上十分重要的社会学、政治学命题,也是中华五千年不断裂文明中的重要思想理念。中国人历来认为家与国同理,这个理可以从“中”得到充分反映,它几乎能够从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体现出来。在中国文化中,有所谓“国破家亡”之说,祖国为母亲之喻。这种家国理念成为中华五千年不断裂文明的重要内涵。家国情怀成为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传统。

家国一体: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的家国认同与情感

中国人有着“家国”理念的悠久历史文化基因,所谓“家国”就是家与国的大道理是相通的。可以说国是“大家”,家是“小国”,这也就是家与国同理之原因。在家之孝与对国之忠是中国历史上十分重要的社会学、政治学命题,也是中华五千年不断裂文明中的重要思想理念。

中国人历来认为家与国同理,这个理可以从“中”得到充分反映,它几乎能够从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体现出来。如家人或朋友在一起吃饭,主人或长辈要坐在餐桌中间位置,然后再以主位为中心,在其两侧分别安排客人;家庭要拍全家福合影,摄影师要将全家辈分最高的老者(或当家的)安排在前排中间,其他成年人按照辈分高低依次左右、前后排列。

再来看一些民居。一般四合院的方向为坐北朝南,正房是院落主体建筑,其位于院落北部中间、东西居中的位置,其东西两侧为厢房。院子正门为南门。正房为家长或家庭辈分最高的老人使用,厢房为家中的晚辈居住。家与家居(院落)的这种布局,一方面反映了中国人尊老、敬长的文化传统,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作为社会单元的家庭之中的当家人,在家庭中的权威、核心地位。

上述民居建筑布局,不只是在内地民居中流行,就是在少数民族地区也不鲜见。当时一些周边地区的族群也在使用四合院居住形式,如吉林满族、宁夏回族民居中的四合院。从时间上说,近现代的四合院如此,古代的四合院也是这样。北京四合院是四合院式民居的典型代表。其特点是坐北朝南,有南北向中轴线,对称安置房屋与院落,院子的正门设在南院墙中部,正对正房,院子两侧为厢房。

除了大量四合院式民居之外,还有高等级达官显贵的居住院落,它们的建筑布局形制虽然仍然可以说是四合院,但是这些院子更与都城之宫城布局形制接近。如北京恭王府院落就是这方面的典型,其院落东西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中部前面是正门、正殿、后殿及东西两侧的配殿,后面是宫苑。

宋代宅院由正门(南门)与北部的正房(或称厅堂)形成南北向轴线,正房之后为花园。正房与正门之间形成庭院,其东西两侧为厢房。有的宅院由多重院子组成,尽管达官显贵的宅院“庭院深深深几许”,但是宅院的中轴线不变,辅助建筑(东西厢房)在中轴线东西两侧的规制不变。

唐代住宅的形制有所不同。从山西长治唐王休素墓出土明器住宅规制来看,这应该属于当时的中型民居,有三进院子。第一进院子,住宅最南为宅院正门(南门),门内置一影壁,影壁北对正房,正房与正门东西两侧为厢房。第二进院子的主体房屋在正房之北,院子东西两侧为厢房。第三进院子只有北部房屋,属于后院。(www.xing528.com)

两汉南北朝时期宅院布局一般是分前堂与后室,它们与宫城之中的“前朝后寝”意义相近。在前堂与后室两侧为房,也就是后代的厢房。河南内黄三杨庄的西汉聚落遗址中的宅院遗址,是当时人们实际使用的居住宅院。以第三处宅院为例:这是一座两进院子的建筑,坐北朝南,第一进院子有南门,院子南部有厢房;第二进院子北部为正房。

住宅在古代中国不仅仅是建筑,它还有着更为深层的社会与政治意义。《唐六典》记载:“凡宫室之制,自天子至于士庶,各有等差。”然而,宅邸从士庶到王室与皇室,又都遵守着一个共同的规制,即“中”与“和”的理念。“中”在物质文化层面表现为主体建筑居于建筑群的中心位置,附属建筑则在主体建筑的两侧或后面。从以上自明清汉唐的历代一般士庶宅院布局规制,可以看出其正门与正房(堂屋)均位居宅院的“中”位或“中轴线”之上,也就是尊位。

家宴与家宅的空间安排,体现了中华五千年不断裂文明的“中”与“和”的辩证统一思想,比如“中”可以通过宅的主体建筑——堂(正房)与厢房空间关系体现出来:宅院坐北朝南,北为上,堂居上位,堂与宅院正门南北相对,形成宅院的中轴线,堂的东西两侧分别为厢房,这是家中辈分低的成员居住的,宅是家的生活空间活动平台,它体现了中国古代家庭之内的长幼有序。维持这种社会秩序的基点是孝。

“国”是由千千万万个“家”组成的,宅是家的空间平台,“国”的平台缩影就是都城。中国古代“择中建都”“择中建宫”“大朝正殿居中”等规划设计原则,与家之宅的设计规制理念基本是一致的,它体现了代表国家的都城、宫城、大朝正殿至高无上,反映了“中”对东西南北四方的“和”,以及东西南北对“中”之忠的理念,这也就是在家之孝、对国之忠的“家国”之理念。在中国文化中,有所谓“国破家亡”之说,祖国为母亲之喻。

当然作为现代中国而言,在家之孝就是孝敬父母,对国之忠就是爱国。我们把“家”与“国”联系、对比,可以发现二者核心理念是相通的。这种家国理念成为中华五千年不断裂文明的重要内涵。家国情怀成为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传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