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辽、金、西夏帝陵:中国古代文明历史中的民族融合与发展

辽、金、西夏帝陵:中国古代文明历史中的民族融合与发展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辽、金、西夏时期是中国古代盛唐之后的又一次民族大融合时期,是中华文明进一步深化与发展时期。辽、金、西夏王朝的帝王陵墓制度可以充分反映这一生动历史。此外,在辽宁北镇医巫闾山一带有世宗显陵、景宗乾陵。辽圣宗契丹文哀册及盖辽陵的选址及营建规制、陵园石像生配置、陵邑的安排等,均与契丹传统的墓葬不同,其主体接受了汉唐帝陵文化传统的影响。西夏9座帝陵布局结构大体相近,其方向均为坐北朝南。

辽、金、西夏帝陵:中国古代文明历史中的民族融合与发展

辽、金、西夏时期是中国古代盛唐之后的又一次民族大融合时期,是中华文明进一步深化与发展时期。辽、金、西夏王朝的帝王陵墓制度可以充分反映这一生动历史

辽代帝陵

契丹人公元907年建立契丹国,公元938年(一说公元947年),改国号为辽,公元1125年为金、宋联合所灭。公元1124年耶律大石西奔建国,史称“西辽”,公元1218年为蒙古所灭。

辽代皇陵主要葬于都城上京附近,即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和巴林右旗。辽太祖耶律亿(阿保机)之祖陵在巴林左旗林东镇,建于诸山之中,陵园周长约10千米。陵寝陵墓之前有石像生,陵墓附近有陵寝祭祀遗址。陵园东南1.5千米处设置有祖陵的陵邑——祖州城。陵邑之中有祭祀帝陵的礼制建筑

祖州城遗址俯瞰

祖州石室

祖州石室位于祖州城内西北角的一处三级高台上,是祖州城内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石室由7块巨大的花岗岩石板构成。石室长6.7米,宽4.8,高3.5米,坐西北朝东南,和祖州城的朝向一致。

巴林右旗岗根苏木床金沟村有辽太宗与穆宗的怀陵,还有圣宗、兴宗、道宗的庆陵。此外,在辽宁北镇医巫闾山一带有世宗显陵、景宗乾陵。庆陵是由圣宗生前亲自选址。庆陵由3座皇陵组成,自西向东分别为:圣宗庆陵(东陵)、圣宗之子的永兴陵(中陵)、兴宗之子的永福陵(西陵)。庆陵3座地宫布局形制基本相近,地宫坐北朝南,由南向北的前室、中室与后室南北相连,前室与中室东西两侧各有一个耳室。

辽圣宗契丹文哀册及盖

辽陵的选址及营建规制(“依山为陵”)、陵园石像生配置、陵邑的安排等,均与契丹传统的墓葬不同,其主体接受了汉唐帝陵文化传统的影响。

金代帝陵

金代帝陵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镇西北5千米处的龙门口村北大房山山脊。金代皇陵主陵区就坐落于九龙山,占地约6.5万平方米,平面布局采用中国传统的建筑模式。由南向北依次为:陵区入口的石桥,由石桥进入神道、石踏道、东西台址、东西大殿、陵墙及地下陵寝等。

金陵全貌

金太祖睿陵石椁

金陵出土的铜坐龙(www.xing528.com)

金太祖睿陵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镇龙门口村九龙山主峰下清代所修金太祖的大宝顶前约15米处。地宫内共瘗葬4具石椁,其中M6-3、M6-4为汉白玉玉雕凤纹龙纹石椁,东西向放置于地宫中部偏北处。该石椁由椁盖、椁身两部分组成,均为整石雕凿而成。椁盖为长方形盘顶式,中间雕刻双凤纹,四角雕刻卷云纹,盈顶四坡刻云纹。石椁内放置木棺1具,木棺外髹红漆,漆外饰银片鎏金錾刻凤鸟纹。棺内随葬品有金丝凤冠、雕凤鸟纹玉饰件以及金丝花饰等多件。

在金陵陵区考古调查、发掘了一些文物,出土遗物铜坐龙3件、铜簋1件。铜坐龙,模制,昂首飘发,前腿直立,后腿屈坐,尾上卷曲,通体刻龙纹鳞片及火焰纹,高18厘米。铜簋,宋仿西周礼器。

建筑构件主要有坐龙、鸥吻、栏板、望柱、抱柱、柱础、龙头兽、龙头螭首、迦陵频伽、妙音鸟、筒瓦、板瓦、瓦当、滴水等。金陵遗址调查期间,曾出土重要的“萧何月下追韩信”三彩瓷枕以及鎏金银面具、残祝版哀册等。

金代皇室为女真人,历史文献记载,女真人原来葬俗简单,“死者埋之而无棺椁,贵者生焚所宠奴婢、所乘鞍马以殉之”(《大金国志》)。金代皇陵制度确立,始于海陵王。这与海陵王徙都燕京,营建金中都是一致的。此陵应该属于海陵王“慕华风”的产物。

西夏陵墓

西夏是我国西北地区少数民族之一的党项羌建立的地方割据政权,本名“大夏”,宋人称“西夏”,辖地包括今宁夏、陕北、甘肃西北部、青海东北部和内蒙古西部。建都兴庆府,即今宁夏银川。西夏统治者为党项属族拓跋氏后裔,他们的族人历任唐、宋时代边镇将领,因此西夏各种典章制度多仿宋制。西夏政权自天授礼法延祚元年(1038)李元昊称帝、建立夏国始,至成吉思汗二十二年(1227)为蒙古所灭,共190年,先后历10代皇帝,加上景宗李元昊祖父李继迁、父亲李德明被追谥为太祖、太宗,西夏皇帝共有12位。

西夏王陵陵台

西夏王陵全景

历史文献记载的西夏帝陵有9座,9座陵的陵主分别是:1号,太祖李继迁裕陵;2号,太宗李德明嘉陵;3号,景宗李元昊泰陵;4号,毅宗李谅祚安陵;5号,惠宗李秉常献陵;6号,崇宗李乾顺显陵;7号,仁宗李仁孝寿陵;8号,桓宗李纯祐庄陵;9号,襄宗李安全康陵。杜玉冰认为西夏陵受唐宋阴阳堪舆之术的影响,实行昭穆葬法,呈左昭右穆形式。西夏王陵位于宁夏银川西约25千米处贺兰山东麓的洪积扇上,东西宽4千米、南北11千米,地势西高东低,海拔1140—1190米。陵区之内除9座王陵之外,还有193座陪葬墓。陵区由南向北分为4组。

在陵区北端,有西夏祖庙建筑遗址。其面积约6万平方米,平面为长方形,周筑围墙,形成庙院。墙南部和西部各开1门,西门之外筑有瓮城。庙院内建筑分为3部分:南部为东西对称的2个四合院;中部为3个四合院,平面为“品”字形;北部为殿堂,是庙院的主体建筑。

西夏9座帝陵布局结构大体相近,其方向均为坐北朝南。帝陵陵台平面为八角形,外形如金字塔,高约20米,上下分为5层、7层或9层。每层出檐,上覆瓦陇,至今陵台附近尚存大量绿色琉璃瓦残片。陵台涂成赭红色,整个陵台原貌犹如一座红绿相映的宝塔。陵台南部为用于祭祀的献殿,陵台、献殿之外周围筑墙,形成内城。内城平面为方形或长方形,四隅各置1座角楼,四面墙的中央各辟1门。陵台在内城西北部,献殿在内城南门内偏西处。内城南部为月城,其中列置石像生。在内城和月城之外再筑一重城垣,形成外城。外城形制有两种:一种为封闭式;一种为开口式,即外城无南墙。内城的东、西、北三面紧邻外城的东、西、北城垣。外城南部有高大双阙,阙址东西相距70米,平面呈方形,边长9米,现存高7米。进入阙门,向北为左右对称分布的碑亭,其中竖有汉文和西夏文的石碑。再向北则至月城,又北为内城南门。在陵园最外一周的四角各筑1个夯土角台,用以标示帝陵兆域范围。

西夏王陵出土的迦陵频伽建筑构件

陪葬墓大多只有封土,其形状有圆丘形、圆锥形、圆柱形和圆墩形,封土夯筑。有的陪葬墓还有墓园设施。有的墓园之内还有数量不等的陪葬墓。陪葬墓一般分布在王陵南部或两侧,大多规模小、形制简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