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黄帝祭祀:中华文明中的重要礼制活动

黄帝祭祀:中华文明中的重要礼制活动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祭祀属于礼制活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黄帝建造了礼制建筑,开启了国家统治者祭祀“上帝”的礼制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自1980年恢复公祭以来,黄帝陵公祭就成为一个文化盛典。元代的泰定帝颁发过保护黄帝陵庙的诏令;元代每年派侍臣对尧、舜、禹进行祭祀。清代对黄帝陵庙的祭祀,仪式隆重,规模宏大,次数较多。除常规之祭外,在皇帝登基、平息叛乱、水旱灾害、五谷丰登等重大事件时,都会祭祀黄帝。

黄帝祭祀:中华文明中的重要礼制活动

中国历史上的“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祀”即祭祀,可见祭祀是国家“大事”。祭祀属于礼制活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文献记载,黄帝建立了有熊国,成为“天子”,中国历史上的帝王自认为是“上帝”(即“天帝”)的儿子,所以帝王以“天子”自称。黄帝建造了礼制建筑,开启了国家统治者祭祀“上帝”的礼制活动。宋代文献《路史》记载:“黄帝开国于有熊,作合宫,建銮殿,以祀上帝,接万灵,以采民言。”黄帝的继承者,颛顼帝喾唐尧、虞舜继承了祭祀“上帝”的礼制活动,不过他们不只是祭祀“上帝”,同时祭祀黄帝。《竹书纪年》记载:“黄帝仙去,其臣有左彻者,削木作黄帝之像,帅诸侯奉之。”这一祭祀传统被五帝时代之后的夏商周三代继承下来,《国语·鲁语》把三代祭祀黄帝视为“国之典祀”,也就是国家祭祀。以后各个时代的不同王朝均通过不同祭祀形式,认同黄帝及尧、舜、禹是中华人文始祖。

五千年来对中华人文始祖的祭祀,反映了中国人对中国、华夏的国家认同,这些认同者不限于中原地区,历史上的“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的“四夷”人群亦然。

如属于“东夷”的少昊族群,《世本》记载:“少昊,黄帝之子。”

起家于西戎之地的秦人,自称“帝颛顼之苗裔”。“西戎”的后人苻洪自称其祖先为“有扈之苗裔,世为西戎酋长”(《晋书·苻洪传》)。

“南蛮”的楚人,《史记·楚世家》记载其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而颛顼为黄帝之孙;“南蛮”的百越,《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其先祖属于“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而夏禹出自黄帝,可见百越与黄帝一脉相承

至于北方的匈奴则自称“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史记·匈奴列传》)。《山海经》则明确指出:“黄帝之孙曰始均,始均生北狄。”《世本》亦记载,翟氏“黄帝之后,代居翟地(‘翟’与‘狄’通假)”。来自大兴安岭地区的北魏鲜卑人,自称为黄帝后代,《北史·魏本纪》记载:“魏之先出自黄帝轩辕氏,黄帝子曰昌意,昌意之少子受封北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

黄帝陵公祭活动(www.xing528.com)

黄帝陵公祭活动,据《史记》记载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此后史籍中关于黄帝陵公祭的记载从未间断。中华人民共和国自1980年恢复公祭以来,黄帝陵公祭就成为一个文化盛典。图片反映的是2009年清明节黄帝陵公祭的盛况

高凯军《论中华民族——从地域特点和长城的兴废看中华民族的起源、形成与发展》认为辽、元王朝的契丹、蒙古均源于汉代的鲜卑。因此,汉唐与中古时代以后的历代王朝及其地方政权的少数民族统治者,他们均认同自己为黄帝后裔,如十六国时代的不少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其少数民族政治家自认源于黄帝。

如北魏时期,神瑞二年(415)明元帝在桥山派使者“以太牢祠黄帝、唐尧庙。……己卯,登广宁之历山,以太牢祠舜庙,帝亲加礼焉”(《北史·魏本纪》)。太和十六年(492)孝文帝则在多地祭祀尧、舜、禹。

元代的泰定帝颁发过保护黄帝陵庙的诏令;元代每年派侍臣对尧、舜、禹进行祭祀。

金朝女真贵族完颜海奴认为其族属为“黄帝之后”,而《清史稿·太祖纪》记载其祖先为“金遗部”,也就是说金朝“黑水女真”与清朝满族女真”同属一族,同属“黄帝之后”。

清代对黄帝的崇祀有增无减,除京城历代帝王庙的祭祀外,皇帝还派专员到黄帝陵致祭,一般是每三年一次,也有临时祭告。清代对黄帝陵庙的祭祀,仪式隆重,规模宏大,次数较多。清世祖自沈阳迁都北京,顺治八年(1651)特遣使赴黄帝陵致祭。此后,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等皇帝先后近三十次祭祀黄帝陵。除常规之祭外,在皇帝登基、平息叛乱、水旱灾害、五谷丰登等重大事件时,都会祭祀黄帝。康熙皇帝先后十六次遣使,祭祀作为“祖宗”的炎帝陵与黄帝陵。明、清两代都城的帝王庙祭祀,则把中华历史祭祀所表现的中华五千年不断裂文明推向顶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