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勒课程原理强调,应有效地组织教育经验。我们认为,要达到“有效”,就是要真正满足学生差异化、个性化的发展需求。美国著名课程论专家施瓦布提出了一种新的课程运作方式——集体审议。所谓集体审议,是指在特定情境中通过对问题情境的反复权衡而达成的一致意见。集体审议的主体是“课程集体”,是以学校为基础,由校长、教师、学生、社区代表、课程专家和社会学家等人员组成的审议成员。我们从“课程集体审议”中得到了启发,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学校校本课程的实施:
1.孩子自己需求什么课程
班主任通过与孩子的交流沟通,倾听孩子对自己的认识,了解孩子的理想与志向、兴趣与爱好等。
2.家长希望孩子学习什么课程
学校通过家长座谈会、问卷调研、家访等渠道,了解家长对孩子的认识程度,收集家长对孩子学习哪些课程的意见和建议。
3.学校可以提供什么课程
学校在本校办学理念的引领下,依据本校育人目标,结合学校实际,为学生提供尽可能丰富的课程选择。
4.确定孩子适合什么课程
校长、教师、家长、学生、专家、教育督学进行集体研讨,从家长、学生、学校三方面的意见中找出这些集合的最大公约数,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特长、认识基础,确定学生适合什么课程,并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调整和完善,如图所示。
北京市延庆区大柏老中心小学课程服务示意图(www.xing528.com)
我们称其为“营养配餐,精准定制”式课程服务,“营养”体现课程资源的丰富多样,“配餐”体现对资源的合理选择,“精准”体现课程面向每一个学生个体,尊重学生的差异,“订制”体现教育服务供给的主动性。“营养配餐,精准订制”式的课程供给方式就是以学生的健康发展为中心,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个性特点与发展选择,结合家长愿望、教师建议、学校实际、社会需求等各方面因素,为每一个学生量身订制的课程服务,从而真正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二)协调好三级课程之间的关系
要使学校课程功能得到最有效的发挥,就必须协调好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之间的关系,达成三级课程的融会贯通、优势互补和价值创新,我们在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几点认识:
1.校本课程在目标设计上注重对国家和地方课程进行内化和补充
对于现有学科教材编排内容难以落实课程标准要求的情况,我们通过校本课程目标设计加以内化,如《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要实现这一目标要求,仅仅依靠语文教材内容是远远不够的。我校开发的校本课程“葫芦娃评书”,目的就是使学生在听评书、表演评书的过程中,不仅提高语文素养,还能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自豪。此外,对于国家课程标准中存在空白或薄弱环节的情况,我们通过校本课程加以补充。例如,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林崇德先生带领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行课标中核心素养指标的研究分析表明:现行课程标准缺乏对冲突解决能力的培养,35门现行学科课标中均没有提到冲突解决能力。为此,我校开发的校本课程“葫芦娃剧场”,通过学生展演发生在身边的生活琐事,帮助他们理解人与人之间应如何相处,学会并掌握化解矛盾冲突的方法和技巧,从而弥补现有课程在育人目标上存在的不足。
2.校本课程在内容的选择上注重对国家和地方课程进行拓展和延伸
为突出学校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需要对国家课程编排的部分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如京版《小学科学》教材中安排了齿轮、简单的电路组成、串并联电路等学习内容。基于此,我校开发的“智能葫芦娃”课程编排了光电传感器的相关知识内容。在国家课程教材相对滞后、无法及时反映时代最新发展,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出现脱节的情况下,我们通过校本课程加以解决。再如,首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教材中安排了“通信沟通你我他”的专题内容,教材中重点介绍了邮政和电信等通信方式。众所周知,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可供人们选择的通信方式有很多,我校虽处于农村地区,但是快递、物流、移动支付、互联网经济等都已经较为普遍,为此,我们在校本课程“爱心葫芦娃”中就编排了有关互联网的学习内容。
3.校本课程与国家和地方课程共同完善学校全面培养育人体系的本土化与生活化构建
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的一切课程行为都是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校地处农村地区,所以结合实际设计开发“葫芦娃农庄”课程,让学生通过农耕实践,培养爱劳动、爱科学、爱家乡的思想品质,学习和掌握本地区农业生产基本知识和技能。2019年北京世园会的园区设在我区,因此我校设计开发了“葫芦天地”课程,通过学习葫芦的制作工艺,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素养以及工匠精神;2022年,我区要协办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我们开设了“冰雪葫芦娃”课程。再如,我校附近的盆窑村,有500多年的制陶历史,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这项古老的工艺,学校开发了“陶淘葫芦娃”课程,让学生真正浸润在这古老而又神奇的乡村文化之中,将社会生活纳入课程、课堂,让学生的学习活动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学生还可以把自己的手工艺品摆到集市摊位上出售,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得到了成长和锻炼。今天,学生们为游客讲解和表演陶艺制作的工艺流程,为村里的制陶企业提供帮助;明天,他们就可能进入企业,成为出色的技术人员,从而实现对社会的反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