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姑且想象一下一百年后的生活,那时这种技术可能已经存在了。来认识一下斯蒂芬·Q,一位善良、守法的公民。斯蒂芬在一次车祸中受了重伤,医生只能切除了他10%的大脑。幸运的是,生物医学工程师能够为他安装一个大脑“假肢”来弥补受损的神经功能。这是一台装在头骨里的小计算机。对他自己和身边的人来说,斯蒂芬还是斯蒂芬吗?当然!是同一个人。这就与给失去腿的人安了假肢是一样的。
只是,他命途多舛。事故发生几年后,他又受伤了。这次医生切除了他20%的生物大脑。然后又用计算机替代了这些大脑区域的功能。那么,斯蒂芬还是……斯蒂芬?同样,很多人,包括斯蒂芬自己,肯定都会说是的。他仍然可以思考、说话和工作,还能认识到自己与事故发生前是同一个人。
如果我们继续这样推理下去,会发现,即使斯蒂芬的大脑逐渐被计算机部件所取代,我们还是会认为他是人,不是机器人,也不是电脑。直到有一天,斯蒂芬大脑的主要部分都是非生物的,只有少数生物细胞——“斯蒂芬细胞”在和计算机及算法交互。几十年后,这些生物细胞也会死亡(自然,很快会被人工成分取代),而斯蒂芬仍将是斯蒂芬,唯一不同的就只是他的性格、思想、感情等现在都放在了计算机化的媒介中,变成了计算机上运行的纯粹的模拟程序而已。
这个想法让人想起公元1世纪的哲学思想实验“忒修斯之船”。忒修斯从迷宫中解救了被当作献祭品的年轻雅典人,之后成了雅典的英雄。他航行回雅典,骄傲的市民决定永远保存他的船。但是,自然有自己的法则。几年之后,一块船板腐烂了,人们换了一块新的、更坚固的木板。不过这还是忒修斯的船,不是吗?渐渐地,越来越多的木板被替换掉,直到整艘船都是新的,而它仍然是忒修斯的船。同样,可能有一天,人类的大脑也会一个接一个区域地被电子元件替换掉,直到它完全成了硅和电路,但是,大脑仍然会保持完整的人类“灵魂”。(www.xing528.com)
俄罗斯亿万富翁德米特里·伊茨科夫(Dmitry Itskov)创立的非营利组织“2045计划”也有类似的愿景,其目标是在有生之年实现不朽。伊茨科夫热情期待着人类2035年就能将自己大脑的虚拟版本上传到机器人上。究竟如何实现这一目标还是个谜,但伊茨科夫等人正投入数百万美元研究、开发和升级现有技术,以实现他预测的未来,让脆弱、敏感的生物大脑与计算机完全融合。
在那些活在当下的读者看来,这种预测可能很可笑。无数代人的逝去告诉我们“万物皆有一死”,所以我们很难想象,未来有一天我们能摆脱这血肉之躯的束缚。这肯定是这本书中提到的最难消化的一种未来。其实正因为如此,它才格外有趣。它提出了一个难题:我们的兴趣会从温暖的身体转移到冰冷的计算机上吗?我们会让每个人都经历这样的转变吗?躯体死亡许久之后,我们如何保证这些“机器中的幽灵”还正常运作呢?这些都是合情合理的问题,但由于未来几十年(甚至几个世纪)内,这种未来都不太可能实现,所以现在讨论这些问题似乎没什么意义。这些问题本质上仍是哲学问题,希望后来人能找到令人满意的答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