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虚拟实体与人类共存,科技塑造未来

虚拟实体与人类共存,科技塑造未来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然而,这些数字个体给人类带来的挑战可能是智力方面的。纳夫塔利·提斯比教授认为,人脑活动的最终表达和虚拟实体功能的最终产物之间并没有实质区别。只要可能,提斯比会很乐意给自己造一个这样的虚拟替身。提斯比认为这些都是有可能的。

虚拟实体与人类共存,科技塑造未来

这一章,我们探讨了虚拟实体融入人类社会的问题,但是主要关注的是那些可衡量的专业方面。然而,这些数字个体给人类带来的挑战可能是智力方面的。它们会迫使我们重新定义人类思维,以区分生物大脑和计算机化的大脑,即便二者至少在有些时候会生产出表面看来差不多的产品。

珀西科也认同:“这项技术对人类的思维方式提出了巨大挑战。定义人类的真的只是一组思维模式吗?若是如此,人类生命的价值何在?若非如此,那么人类究竟是什么呢?如果人类的价值不止于此,我们是否要回到人类意义的宗教形而上学理念上去?我认为,当这些技术无处不在的时候,无论是世俗的还是宗教的哲学家,都必须回答这些问题。他们将如何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拭目以待。”

纳夫塔利·提斯比(Naftali Tishby)教授认为,人脑活动的最终表达和虚拟实体功能的最终产物之间并没有实质区别。提斯比是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工程和计算机科学学院的教授,也是神经计算跨学科中心的主任。作为全世界机器学习和大脑研究领域权威,他没有被人类大脑之复杂吓倒。

他说:“我个人认为,‘人脑’系统背后的机制比我们想象的要简单得多。我觉得,如果我们能成功创建一个能像我一样反应的学习机器,而且它还能提出跟人类一样的见解,做一样复杂的决策,拥有跟人类一样的行为,那我觉得它就是智能的。或者像艾伦·图灵所说的,它与智能系统没有区别,是等同的。”

只要可能,提斯比会很乐意给自己造一个这样的虚拟替身。“如果存在这样一个统计系统,让我看完我和它的聊天记录之后,无法区分它是真人还是计算机,那对我来说,这个系统就是一个完美的替身了。要是这个替身能给学生的试卷打分,还能写资助项目申请,那就更棒了!”(www.xing528.com)

那么大多数人最看重的会是什么呢?是难以捉摸的灵魂,还是我们连定义都难以给出的自我意识呢?虚拟实体也会被赋予自我意识吗?它们会被视为和人类一样拥有权利的个体吗?提斯比认为这些都是有可能的。他说:“我觉得,不能说我们作为有认知能力的生物的不同之处就是我们神经系统的生物学特性。很明显,计算的行为是在神经系统中进行的,但是物理介质——它的确切性质,以及计算过程是化学元素还是生物元素支持的——都不重要。关键是算法的运作方式。对我来说,重要的是,它可以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进行输入和输出。我为什么还要关心它的物理或者化学过程呢?”

其实,哲学上的唯物主义者——就是那些不相信在有形世界的物质和能量之外有任何灵魂或精神存在的人——可能会将虚拟实体视为人类。就像提斯比所说的,说到底,要是生物神经系统和以硅为核心的计算机能产出同样的东西,那它们还有什么区别?而且,目前我们对大脑的理解仍十分有限,我们能证明大脑的功能与我们正在开发的算法不同,并给出有见地的答案吗?

虽然我无法就这些关于虚拟实体的哲学问题给出最好的答案,但我确信,未来数年,我们会越来越频繁地思考这些问题。虚拟实体的存在将迫使我们深入探究目前的思维方式,甚至对那些看似理所当然的东西提出疑问。所有这些,都是为了重新理解人类的独特之处(如果真的独特的话)。这将是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因为或许有一天,虚拟替身和克隆体会拥有独立行动的能力。

正在以色列荷兹利亚的跨学科中心的实验室研究克隆及虚拟实体的多伦·弗里德曼解释道:“我们认为,要让人们视虚拟实体为真正的生物,这个实体就不能是被动的,它必须是主动的才行。它必须是有生命的,还要具备像人一样的记忆,要有经历,有目标,该有的都要有。具备这些之后,我们就会面临一个哲学问题:它是一个真的生物,还是一个仿制品呢?不过这样一来,应该就能造出一种非常高级的模拟生物,有目标,也具备适应能力。这就是当今人工智能的焦点。只要这些想法逐渐成型,人们就会慢慢适应。这倒未必是件好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