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尔柏的约束诱导型企融创新理论
(1)西尔柏(W.L.Silber)主要是从供给角度来探索金融创新。西尔柏研究金融创新是从寻求利润最大化的金融公司创新最积极这个表象开始的,由此归纳出金融创新是微观金融组织为了寻求最大的利润,减轻外部对其产生的金融压制而采取的“自卫”行为。
(2)西尔柏认为,金融压制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政府的控制管理:二是内部强加的压制。
(二)凯恩的规避型金融创新理论
(1)凯恩(E.J.Kane)提出了“规避”的金融创新理论。所谓“规避”就是指对各种规章制度的限制性措施实行回避。“规避创新”则是回避各种金融控制和管理的行为。它意味着当外在市场力量和市场机制与机构内在要求相结合,回避各种金融控制和规章制度时就产生了金融创新行为。
(2)“规避”理论非常重视外部环境对金融创新的影响。从“规避”本身来说,也许能够说明它是一些金融创新行为的源泉,但是“规避”理论似乎太绝对和抽象化地把规避和创新逻辑地联系在一起,而排除了其他一些因素的作用和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制度因素的推动力。
(三)希克斯和尼汉斯的交易成本创新理论
(1)希克斯(J.R.Hicks)和尼汉斯(J.Niehans)提出的金融创新理论的基本命题是“金融创新的支配因素是降低交易成本”。这个命题包括两层含义:一是降低交易成本是金融创新的首要动机,交易成本的高低决定金融业务和金融工具是否具有实际意义;二是金融创新实质上是对科技进步导致交易成本降低的反映。
(2)交易成本理论把金融创新的源泉完全归因于金融微观经济结构变化引起的交易成本下降,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因为它忽视了交易成本降低并非完全由科技进步引起,竞争也会使交易成本不断下降,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对降低交易成本也有一定的作用。
(3)交易成本理论单纯地以交易成本下降来解释金融创新原因,把问题的内部属性看得过于简单。但是,它仍不失为研究金融创新的一种有效的分析方法。
(四)金融深化理论
(1)美国经济学家爱德华·S·肖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对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www.xing528.com)
(2)肖提出金融深化理论,要求放松金融管制,实行金融自由化。这与金融创新的要求相适应,因此成为推动金融创新的重要理论依据。
(五)制度学派的金融创新理论
(1)以戴维斯(S.Davies)、塞拉(R.Sylla)和诺斯(North)等为代表。
(2)这种金融创新理论认为,作为经济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金融创新应该是一种与经济制度互为影响、互为因果关系的制度改革。
(六)理性预期理论
(1)理性预期学派是从货币学派分离出来的一个新兴经济学流派,最早提出理性预期思想的是美国经济学家约翰·穆斯。20 世纪70 年代初,卢卡斯正式提出了理性预期理论。
(2)理性预期理论的核心命题有两个:
①人们在看到现实即将发生变化时倾向于从自身利益出发,作出合理的、明智的反应:
②那些合理的、明智的反应能够使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格林(B.Green)和海伍德(J.Haywood)认为财富的增长是决定金融资产和金融创新需求的主要因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