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摄影强调的是纪实性、现场性和时效性,所以抓拍是新闻摄影的主要拍摄手法,抓拍所得的图像往往自然,同时也具有较大的视觉冲击力,但是抓拍需要摄影师敏锐观察力以及对摄影技术与艺术熟练地掌握。
1.抓拍的表现手法
抓拍的表现手法也是新闻摄影师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元素。抓拍的表现手法是极为多元的,下面主要介绍两种最为基本的表现手法。
(1)写实表现手法
写实表现手法即以写实为本,以图片视觉语言,展示社会立面。这一表现手法真实、客观,不具粉饰,又不存在个人主观意识,可以使所抓拍到的图片更加具有纪实价值、新闻价值、社会价值以及历史价值。
(2)艺术表现手法
从造型艺术的角度来看,抓拍工作也可以依据摄影造型的规律,进行一定手法上的艺术表现。这些方法包括:造型简化手法,即所拍摄画面应力求简洁明快,在摄影造型上以最简化的形象阐释新闻图片的报道意图;画面渲染手法,即注重拍摄图片画面中的影调渲染、色彩渲染、光线渲染、点线面渲染、动静渲染、虚实渲染等艺术形式的渲染;视觉表象手法,即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夸张、含蓄或隐喻等视觉表象化处理的,有利于受众的信息识别,易于图片信息的视觉传播。
2.抓拍的瞬间选择
布列松曾说摄影是唯一可以把瞬间凝固的方法,他的“决定性瞬间”理论认为摄影师在按下快门时,已把时间和构图固定下来,抓拍正是体现了布列松的“决定性瞬间”的摄影美学。抓拍就是快速选择瞬间并将其凝固下来,瞬间就是任何事物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一系列过程间相对短暂的某个时机。抓拍的瞬间选择是决定抓拍工作质量的关键,因此,必须了解整个事件发展中,各瞬间的有利时机和变化规律,以便在拍摄时,胸有成竹,做到准确抓取。一个事件的瞬间通常包括事件前瞬间、高潮瞬间和事件后瞬间。
(1)事件前瞬间
事件前瞬间又称黄金瞬间,是指最可代表所拍摄对象运动、发展进程,最易向受众传达信息,且信息含金量最高的拍摄瞬间。这一瞬间可以静态展示动态,表现新闻事件的发展活动进程,最有力地暗示新闻报道内容,且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受众的思维发散力,引入全方位的认读与感知。这样的黄金瞬间可以将事物的整个发展过程汇聚于一条图片信息,从而潜在地拓展了信息的传递容量。
图9-8这幅新闻照片是英国摄影师Tim Hetherington在战场上拍摄的,与一般的摄影师不同,他并没有选择激烈的场面来作为切入点,而是拍摄了战役前美国士兵在掩体内休息的场面,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人们对于战争的疲惫,因而获得了第51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年度最佳新闻照片奖。
(www.xing528.com)
图9-8
当前,美学家和心理学家均普遍认为,黄金瞬间存在、发生于事件发展的高潮之前,即高潮前的瞬间。达成这一共识的原理在于,这一瞬间具有达到高潮时的力度积蕴,具有即刻爆发的充分能量,具有信息接收者想象到高潮时刻的可能,也具有平面造型画面上的明确指向,这一瞬间可以说是人类审美心理的希望瞬间。
(2)高潮瞬间
高潮瞬间是指新闻事件发展过程中情节发展的关键,活动进程的转折。抓取这一瞬间的画面信息最具有强度和力度。这一瞬间运用视觉语言可以高度阐明受众最为关心的新闻事件发展问题,可以明确展示受众最为期待的新闻情节,可以准确、直观交代事件运动进程高潮,符合视觉传达的高效要求。图9-9是荷兰摄影师彼得·德容于2015年11月15日在巴黎拍摄的,当时巴黎“小柬埔寨”餐厅和卡里隆酒店外,悼念两天前巴黎恐怖袭击事件的集会人群中,有人听到街角处传来尖叫声,随之爆发恐慌,一名男子抱起两个孩子。这幅名为《巴黎恐慌》的照片拍取的时间正是事件发生的高潮瞬间,很有力度,获得了2015年第12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时事新闻类单幅金奖。
图9-9 (见书后彩页)
值得强调的是,对于这一瞬间抓取拍摄的技术难度较大。现在使用的单反相机几乎都是焦平面快门,也就说存在着时间视差——从取景器看到的情景拍不下来,拍下来的却又都是看不到的情景。这就要求新闻摄影师在抓取拍摄高潮瞬间时,做出精确的估算,保证按下快门的瞬间就是所要拍摄新闻事件的高潮瞬间。
3.事件后瞬间
事件后瞬间大多在事件发展过程中表现得相对收敛,而新闻事件的高潮瞬间之后却存在着事件潜在意识引导的拓展、延伸。抓取拍摄事件后瞬间,可以更为深刻地揭示新闻事件的潜在意义,总结内在规律,引发受众对于事件发生后的独立、深层思考。
事件后瞬间的抓取拍摄,致力于以视觉信息,传达新闻摄影师对于这一新闻报道事件的思考,感染受众产生精神共鸣,以及进一步的内质发掘,有效强化所报道新闻事件的社会认知力,进行开展至实际行动层面的社会影响力,达成大众传播媒介的社会引导积极功能。
图9-10是一幅战争题材的新闻照片,拍摄于2006年8月15日以色列和黎巴嫩真主党停战的第一天,摄影师Spencer Platt在街头敏捷的抓拍了一群年轻人驾驶汽车穿过被以色列军队炸毁的贝鲁特南部地区的情景。一般的反映战争的照片,大多数摄影师喜欢对准正在进行中的战争,拍的照片都是硝烟战火。这幅照片采用逆向思维方式,拍摄战争结束后的情景。在一片颓垣败瓦、满目疮痍建筑物衬托下,一群穿着时髦的黎巴嫩青年人坐在汽车上,面对战争后的街景,神态各异。其中一个少女神情惊异,用手机拍照;还有一个戴着墨镜,用手巾捂着鼻子。照片以对比手法,通过画面形象鲜明的比照,告诉读者这里曾经是他们生活的地方,如今战争使这里面貌全非,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激发读者对战争的反思。
图9-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