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位就是光线的方向,它是光源位置与拍摄方向之间所形成的光线照射角度。即在摄影中采取正面拍摄时,以景物为中心,在水平面和垂直面各做一个假设的圆周,在这两个圆周的各点上投射来的光线可以分为正面光、侧光、逆光、顶光、脚光。光源位置和拍摄方向两者之一有所改变都可以认为是光线方向的改变。光线方向在立体空间的变化是十分丰富的,由于光源所处的位置不同,拍摄对象上会产生不同的明暗分布,从而产生不同的光线效果和构图效果,光位是摄影造型的主要条件之一。
在自然光条件下,太阳作为主要光源,它的高度及其与拍摄方向所形成的角度的变化决定光位。在人工照明中,光位可以根据造型需要进行调整,光位细微的变化都会对摄影造型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
1.顺光
亦称“正面光”“平面光”“平光”,它是指与照相机镜头光轴平行,方向一致或上下左右偏移方向不超过15度的光线。如图6-8中人像的脸部用光就是顺光。由于顺光的光线投射方向跟照相机拍摄方向基本一致,所以用这种光线拍摄的照片,物体上只产生最小的阴影,拍摄对象受到均匀的照明,景物的阴影被自身遮挡,影调比较柔和,平淡、素净,几乎没有反差,能隐藏拍摄对象表面凹凸及褶皱,但同时画面的立体感、质感也很差,拍摄对象的形态、轮廓仅能通过细微影调变化来表现,处理不当会使画面比较平庸。通常,在拍摄凹凸层次丰富的物体时,一般不采用顺光,但在高调人像摄影中常常运用这种光位。
图6-8
由此可以看出,顺光的优势在于影调柔和,同时还能很好地体现景物固有的色彩效果。它的缺点也很明显,不利于在画面中表现大气透视效果,景物的透视只能通过拍摄对象的大小不同来加以区分,表现空间立体效果也较差,缺乏深度感,在色调对比和反差上也不如侧光或侧逆光丰富。所以在进行光线处理时候,往往把较暗的顺光用作副光或者造型光。
2.侧顺光
亦称“斜侧光”,指的是从相机的左边或右边侧面射向拍摄对象的光线。侧顺光的光线投射水平方向与照相机镜头成45度角,此时拍摄对象部分受光,出现了部分投影。侧顺光能更好地表现出拍摄对象的形态和质感,既保证了拍摄对象的亮度,又使其明暗对比得当,有立体感,并能丰富画面的阴暗层次,起到很好的造型作用。图6-9中,摄影师布列松为著名画家夏加尔拍摄的肖像就是运用的侧顺光。在摄影艺术创作中,侧顺光是单光源摄影时较理想的光位,而在多光源摄影中,常用作主要的造型光。
图6-9
3.侧光
侧光的光源是在相机与拍摄对象形成的直线的侧面,光线投射方向与拍摄方向成90度左右的照明。图6-10中布列松为著名作家罗兰·巴特拍摄的这幅肖像采用的就是侧光。由于光线从侧方照射向到拍摄对象上,此时拍摄对象正面一半受光线的照射,有明显的阴暗面和投影,对景物的立体形状和质感有较强的表现力,因此常用于建筑摄影,对建筑物的雄伟高大很有表现力。由于侧光明暗对比强烈,不适合表现主体细腻质感的一面,不过许多情况下这种侧光可以很好地表现粗糙表面的质感。侧光的缺点是,往往形成一半明一半暗的过于折中的影调和层次,在大场面的景色中往往造成不均衡,这就要求摄影师在运用这种光位时考虑受光面景物和阴影在构图上的比例关系。
图6-10
4.侧逆光
侧逆光亦称“反侧光”“后侧光”。光线投射方向与摄影机拍摄方向大约称水平135度时的照明。侧逆光照明的景物,大部分处在阴影之中,景物被照明的一侧往往有一条亮的轮廓,能较好地表现景物的轮廓形式和立体感。在外景摄影中,这种照明能较好地表现大气透视效果。利用侧逆光进行人物近景和特写时,一般要对人物做辅助照明,以免脸部太暗,但对辅助照明光线的亮度要加以控制,使之不影响侧逆光自然照明效果。图6-11同样是摄影师布列松为美国著名诗人艾兹拉·庞德拍摄的肖像,侧逆光的运用很好地表现出了这位诗人的睿智,庞德的浅色上衣的反光作用正好为处于逆光中的脸部进行了补光。
图6-11
5.逆光
逆光亦称“背面光”,是指光线从拍摄对象的正背面或其左右偏移不超过15度的方向射出,镜头光轴正对光源,物体正面大部分处于阴影中。逆光由于从背面照明,只能照亮拍摄对象的轮廓,所以又称作轮廓光,有正逆光、侧逆光、顶逆光三种形式。所以,上面讲过的侧逆光也是逆光的一种。逆光和侧逆光的区别在于:从光位看,全逆光是对着相机,从拍摄对象的背面照射过来的光;侧逆光是从相机左、右135度左右的后侧面射向拍摄对象的光,拍摄对象的受光面占1/3,背光面占2/3。从光比看,拍摄对象和背景处在暗处或2/3面积在暗处,因此明与暗的光比大,反差强烈。从光效看,逆光对不透明物体产生轮廓光;对透明或半透明物体产生透射光;对液体或水面产生反射光。
逆光在摄影中是最具表现力的一种光线。它能使画面产生完全不同于肉眼在现场所见到的实际光线的艺术效果。它的艺术表现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表现质感
在拍摄透明或半透明的物体如玻璃制品、花卉、植物枝叶等,逆光为最佳光线。因为,一方面逆光照射使透光物体的颜色明度和饱和度都能得到提高,使顺光下平淡无味的物体呈现出美丽的光泽和较好的透明感;另一方面,使同一画面中的透光物体与不透光物体之间亮度差明显拉大,大大增强了画面的艺术效果。图6-12是摄影师韦斯顿拍摄的一幅摄影小品,韦斯顿利用逆光很好地将画面中各个物体的质感展现出来,有一种透明伶俐的感觉。
图6-12
(2)渲染气氛(www.xing528.com)
与其他的光线相比,逆光造成的景物影调反差最大,不仅可以使不同色调的物体与背景、物体与物体间得以区分,而且可以使同色调的物体区分开,同时交代出物体所处的空间位置。逆光更可以较好地表现空间介质,使画面上形成细微的影调变化,比如前景暗,背景亮;前景色彩饱和度高,背景色彩饱和度低。从而造成整个画面由远及近,色彩由淡而浓,由亮而暗,形成了微妙的空间纵深感,产生强烈的空间效果。所以,在风光摄影中的早晨和傍晚,采用低角度、大逆光的光影造型手段,逆射的光线会勾画出红霞如染、云海蒸腾、林木如墨的感觉,如果再加上薄雾、飞鸟,相互衬托起来,在视觉和心灵上就会引发出深深的共鸣,使作品的内涵更深,意境更高,韵味更浓。
(3)强化主体
在逆光拍摄中,由于暗部比例增大,相当部分细节被阴影所掩盖,拍摄对象以简洁的线条或很少地受光面积突现在画面之中,这种大光比,高反差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从而产生较强的艺术造型效果。摄影是减法的艺术,而逆光就是一把很好的“剪刀”,它能使背景处于背光之下,曝光不足,色彩还原差,使背景得到净化,从而获得突出主体的效果;它还能生动地勾勒出拍摄对象清晰的轮廓线,使主体与背景分离,突现拍摄对象的外形起伏和线条,强化拍摄对象的主体感,图6-13就是利用逆光来强化主体,使画面干净简洁。
图6-13 (见书后彩页)
(4)平衡构图
逆光能够使物体的投影落在画面的前方,如果照射在结构光滑的物体或水面上会形成明亮的耀斑,有均衡画面的作用。图6-14同样是摄影师韦斯顿拍摄的一幅摄影小品,画面中小草的影子在逆光下显得更加修长,为单薄的前景增添了不少趣味。
图6-14
逆光拍摄时,曝光是比较难控制的,由于逆光照明反差大、变化多,景物的正面形成大片阴影,其纹路层次难以表现,因此最关键的是要知道想要表现什么。比如在逆光人像时如果是拍摄低调类的肖像时,则应以人物的高光部位为测光依据,还要应选择适当的辅助光(用闪光灯或反光板等)来进行曝光调整,而且一般要把光圈从原来的级数开大两级。但是如果想表现剪影效果时,则应以明亮的背景亮度作为曝光依据,如在拍摄日出、日落、霞光的时候,则应以太阳的亮度为测光的主要依据。如果要想取得较好的逆光效果,就要使景物处于暗背景中,如逆光拍摄花卉时,应选择较暗的背景予以反衬,以造成较强的光比反差,强化逆光光效,达到轮廓清晰,凸现主体的艺术效果。另外,由于相机还对着强光源,要注意眩光的干扰,应该有适当的遮挡措施(用遮光罩,手、帽子、纸板等在镜头前遮挡),或略向旁偏移,调整拍摄角度等办法,防止太阳或灯光直射镜头,使炫光消失后再按动快门。这时相机上的诸如点测光、手控曝光等功能就有用武之地了,精确的测量每个物体的光值,正确的评估总体的曝光量变得格外的重要。
6.顶光
顶光是来自拍摄对象上方与视平线构成90度的光线。图6-15中,摄影师布列松为日本一位著名的僧人拍摄的肖像采用的就是顶光。在顶光照明下,景物的水平面照度大于垂直面照度,景物的亮度间距大,缺乏中间层次。拍摄对象的投影垂直地落在下面,有利于表现物体顶部的质感和形态。如果在顶光下拍摄人物,会导致前额发亮,眼窝发黑、鼻影下垂,颧骨显得突出,两腮有阴影,产生一种反常的、奇特的效果,不利于塑造人物形象的美感,但是如果用辅助光提高阴影亮度形成小光比,也可获得较好的造型。因此,顶光一般用作装饰光,如在人物拍摄中常用来做发型光。此外,在风光摄影中,拍摄位置恰当也可获得较好的影调效果。顶光包括顺顶光、顶光、顶逆光,前两者照明效果相似,后者与逆光效果相似。
图6-15
7.脚光
脚光是来自拍摄对象下方的光线,这种造型光线与顶光相反,形成自下而上的投影,产生非正常的造型,常被用作表现画面中的光源如油灯、台灯、篝火等自然照明效果。照射人物时,其下腭、鼻孔、两颊发亮,鼻梁、眼窝和上额部分则形成阴影,造成一种反常的、怪诞的造型效果,在电影中,常利用脚光来表现恐怖的场景和人物。因此,平常拍摄中,脚光是用作刻画特殊人物形象、特殊情绪、渲染特殊气氛的一种造型手段。此外,脚光也可做辅助光使用,拍摄全身像或团体照时,能弥补下部光照度不足的缺点,用以表现形象底部的轮廓和细节,构图时往往用来平衡画面的影调,以防止上亮下暗。
在拍摄对象前面的脚光称为“前脚光”,这是最常见的一种脚光,上面我们讲的基本是以“前脚光”为准。在拍摄对象背后的脚光称为后脚光,后脚光一般很少单独使用,它主要作为辅助光使用,用来照射人物的头发或者景物的细节,有修饰和美化的作用,在摄影棚的布光中常作为一种效果光使用。
一切造型艺术的造型任务都是运用自己独有手段描绘光照条件下具体对象的可视因素,因而,作为从事造型工作的人员,不仅应该知道在怎样的光照条件下看清对象,还要知道在怎样的光照条件下,更好地表现对象。光对于摄影师的重要性,就像笔墨对于国画家,颜料对于画家,语言、词汇对于文学家一样。在摄影造型中,光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光的运用并非神秘,而是有规律可循的,因而,掌握光的变化规律十分重要。以上我们从光的特性和光的造型六要素来详细地阐述了摄影用光的基本特征和规律。摄影布光常常被视为很复杂的问题,其实,很多复杂的布光效果就是由以上这些光的造型技法演变、升华而来的,掌握这些技法,是布光的基本要求。
本章思考题
1.在摄影中,光源一般分为哪几种?
2.在自然光线中,你通常喜欢在什么时间拍照?说明你的理由。
3.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光在摄影艺术中的作用。
4.光型主要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5.在营造摄影气氛时,“光位”通常有什么作用?
【注释】
[1][美]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李之聪、李孝贤等译:《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上册),中国摄影出版社2002年7月第一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