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1年对于摄影来说是具有里程碑式的一年,这一年由发明家乔治·伊士曼(George.Eastman)和商人亨利·斯壮共同创建的“伊斯曼干版公司”正式成立了,它就是柯达公司的前身。干版技术对于摄影的大众化普及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在“伊斯曼干版公司”成立的前一年,24岁的银行记账员、业余摄影爱好者乔治·伊士曼就发明了干版涂布机,干版感光材料和胶卷的发明大大促进了摄影事业的发展,它对动态摄影、感光性能的改进、照相机与镜头的发展、灯光摄影和照片印刷等均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紧接着柯达公司于1888年成功地制造了第一台柯达照相机,如图1-4所示。“从语言学上说,‘柯达(Kodak)’这个词就像婴儿说的第一个‘goo’一样毫无意义,简洁、突兀,甚至有点粗鲁,字面上两端都由坚定不妥协的辅音字母截断,听起来就像你面前的相机快门声一样干脆。这不就是最好的名字!”乔治·伊士曼对“柯达”的名字这样解释到,如同它简单的名字一样,这台相机在使用上也很简单,是世界上第一台傻瓜相机。
图1-4
伴随着柯达相机“您只需按一下按钮,其余的我们来做”的宣传口号,柯达公司真正使笨重而复杂的摄影过程变得简单易用,并且几乎人人都可以做到,实现了乔治·伊士曼让使用相机“像使用铅笔一样方便”的目标,使摄影走进了千家万户,走进人们日常生活。
进20世纪后,摄影技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如胶片感光度成千倍的提高,照相机的小型化、曝光的自动化及1945年发明的波拉黑白即显照片,如图1-5所示。波拉片是用一种特殊相机把已曝光的底片和能印出正像的相纸夹在一起,并在二者之间敷上糊状冲洗药品,拍摄之后,波拉片从相机中徐徐滚压出来,将相纸从底片上剥下来,便成为一张完整的照片。(www.xing528.com)
图1-5
在20世纪中期以前,大众化的摄影还是以黑白照片为主,彩色照片虽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就出现了,由于其技术的复杂性——人们最早在照片上解决色彩问题的方法是利用手工着色,这种方法不仅麻烦,而且效果也不好——只能为少数专业人士所掌握,彩色照片真正在社会上普及却是近三四十多年的事。彩色照片的感光材料与黑白照片的感光材料大不相同,黑白照片中感光的物质是卤化银,它对光很敏感,一受到光的照射就会起变化。但它只是黑灰色,却没有色彩,而有色彩的物质往往没有感光作用。因此,从摄影诞生之日起,各国的科学家们就开始研究这个问题,毕竟人人都不想看到姹紫嫣红的大千世界在照片上却只能以黑、白、灰三色来展示。这些科学家的研究都是以英国物理学家汤姆斯·杨格(Thomas Young)的色彩学为基础的。1801年,杨格发表了“色彩”研究说,他认为人们的眼睛可以有红光、绿光、蓝光三种视觉神经的“色感”感觉。进一步,他更是宣称自然界皆是因为有红、绿、蓝此三种基本色彩的“混合”,才能让我们感觉到许许多多不同颜色。
率先利用这种理论进行彩色底片的研究并最终取得革命性成绩的是英国科学家麦斯威尔(Maxwell),1860年,他利用三原色之红、绿、蓝分别摄影,然后将它们重叠放印,最终便呈现彩色影像。这就是色彩加色法(Additive Process),从此,引发摄影由黑白走入彩色的研究。期间,无数科学家经历了无数的实验,最终在1904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Lumiere August and Louis)发明出真正彩色底片,这是世界上公认“彩色摄影”,是摄影史上划时代的大事。卢米埃尔兄弟所发明的彩色片被称为“天然彩色片”(透明正片),这是第一个实用彩色片。
1963年柯达公司生产了第一个三层乳剂的彩色胶片,第二年德国生产了同类的爱克发彩色胶片,到了1963年波拉公司又研制出了即显彩色感光材料,波拉公司(1972年)和柯达公司(1976年)又先后发明了单页式即显彩色片,即“波拉片”。他们想出的办法是在会感光的乳剂中掺入成色剂,然后利用显影药水在显影中产生的氧化物与成色剂结合变为彩色影像。今天我们拍摄一张彩色照片觉得很平常,其实它饱含了许多科学家的智慧和汗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