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盖茨与艾伦合作开发节约内存的微处理器语言解释器

盖茨与艾伦合作开发节约内存的微处理器语言解释器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盖茨和艾伦以及他们的另一位校友,用8周的时间开发了适用于Intel 8080微处理器的BASIC语言解释器,整个语言解释器只有3.2KB大小,为用户节约了当时个人计算机少得可怜的内存。当时微软还没有操作系统产品,于是盖茨迅速从一家小公司以5万美元全权收购了QDOS,一款适用于Intel处理器的操作系统,并以此与IBM达成了合约。当年,苹果的收入是3.34亿美元,而微软的收入只有150万美元。

盖茨与艾伦合作开发节约内存的微处理器语言解释器

20世纪70年代初,英特尔(Intel)公司发明了微处理器,为个人计算机的发明提供了可能。1974年,Intel 8080微处理器面世。1975年,第一台面向市场销售的个人计算机Altair引起轰动。尽管Altair没有鼠标,没有键盘,也没有显示器,但它结束了长久以来只有军方、公司和学校这样的机构才能拥有计算机的历史,受到计算机爱好者的热烈追捧。从此,个人计算机时代的大幕得以开启。

1975年,比尔·盖茨和比他年长几岁的发小保罗·艾伦在《流行电子》杂志看到了Altair的广告。只有20岁的盖茨敏锐地看到了商机。他提议为Altair开发BAISC语言解释器,这样计算机爱好者可以在个人计算机上开发各种软件。而且,每卖出一台Altair,就可以获取一份软件许可收入。当时,BASIC语言在主机和小型计算机上已经普及,但在刚刚问世的个人计算机上还没有任何编程语言可用。盖茨和艾伦以及他们的另一位校友,用8周的时间开发了适用于Intel 8080微处理器的BASIC语言解释器,整个语言解释器只有3.2KB大小,为用户节约了当时个人计算机少得可怜的内存。盖茨的BASIC语言解释器随Altair个人计算机一同销售,每份软件收取30美元的软件许可。1975年,盖茨和艾伦凭着个人计算机BASIC语言解释器的成功,成立了微软公司(Microsoft),软件历史上一个巨大的商业帝国就此扎根。

这时的比尔·盖茨不仅展现了杰出的编程才能,也显现出敏锐的商业嗅觉。他在和Altair的合作中,提出了两个对商业软件领域影响巨大的关键条款:一是软件的所有权归他和艾伦(微软公司),Altair只具有许可使用的权利;二是Altair应当尽其所能地将软件“转许可”给其他个人计算机制造商,并要求微软公司从许可费中分成。盖茨的做法与当时流行的另一种免费软件文化格格不入,当盖茨发现他的BASIC语言解释器源代码在计算机爱好者群体之中免费扩散的时候,他向所有的计算机爱好者发表了一封公开信,指责计算机爱好者群体对其软件的随意复制,他称这些人为“小偷”。尽管盖茨恨透了盗版软件,但微软公司的BASIC语言却通过这种方式成为事实上的标准,以致后来问世的其他处理器都搭载了微软的BASIC语言。

同样在1975年,计算机历史上的另一位天才,史蒂夫·乔布斯设计制造出了第一代苹果计算机(AppleⅠ)。与Altair相比较,苹果计算机集成了键盘和显示器,人们将其搬到家里接通电源后开机就可以使用。与大多数还需要人工组装的个人计算机相比较,苹果计算机提供了更好的人机交互体验,进一步降低了个人计算机的门槛。1977年第二代苹果计算机(AppleⅡ)面世,三年内就卖出去10万台,每台售价1298美元。

1979年,布里克林(Daniel Bricklin)和弗兰克斯坦(Robert Frankenstein)在Apple Ⅱ计算机上开发了VisiCalc软件,实现了在个人计算机上的电子表格应用。VisiCalc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作为唯一一个在个人计算机上运行的电子表格软件,VisiCalc极大地带动了Apple Ⅱ的销售。微软的BASIC和布里克林的VisiCalc,彻底改变了过去软件只能由军方、学校和商业机构定制的模式,开启了商业软件的时代。从此,软件本身作为一种“产品”,在市场上自由销售,软件也逐渐独立于硬件成为一个产业。

苹果计算机在市场上的巨大成功唤醒了计算机巨头IBM。1980年,IBM已经主宰了大型计算机(主机)市场,但在小型计算机市场上落后于DEC等公司。面对苹果等个人计算机的崛起,IBM不甘在这一市场落后,于是启动了个人计算机的研制计划。为了快速将个人计算机推向市场,IBM改变了一切都靠自己研发的策略,并打算在IBM个人计算机上采用微软的BASIC语言解释器。比尔·盖茨在与IBM谈判的过程中了解到IBM还缺乏个人计算机的操作系统,他敏锐的商业嗅觉再一次发挥了作用。盖茨意识到,IBM选择的操作系统有可能像微软BASIC一样,成为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的事实标准。当时微软还没有操作系统产品,于是盖茨迅速从一家小公司以5万美元全权收购了QDOS,一款适用于Intel处理器的操作系统,并以此与IBM达成了合约。即使面对IBM这样的计算机巨头,盖茨仍然坚持了两个条款,即微软保留操作系统的所有权,IBM只能够获得许可使用的权利;微软可以将其操作系统授权给其他计算机厂商使用。授权给IBM个人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叫作PC-DOS,微软可以用MS-DOS的名称授权给其他公司。1981年,IBM个人计算机上市销售。正如盖茨所预见的,IBM个人计算机成为事实上的个人计算机标准,以至于其他个人计算机都被称为“IBM兼容机”,而微软的DOS操作系统,随着IBM个人计算机的普及也成为事实上的标准,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www.xing528.com)

乔布斯是看不上IBM个人计算机的,特别是其随机预装的微软DOS操作系统。他甚至在《华尔街日报》针锋相对地刊登了一个广告:“欢迎,IBM。认真地。”乔布斯的不屑是有原因的。IBM个人计算机问世的时候,乔布斯已经在悄悄地研究图形用户界面(GUI)。这在今天看来很普通,但在当时字符界面一统天下的时代,还是新鲜而冒险的尝试。1984年,苹果公司发布了带有图形用户界面的Macintosh计算机,用户可以使用鼠标在屏幕上操作窗口和图标,使得人机交互体验跨越了一大步。

1984年之前,微软一直和苹果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1981年,在与IBM合作以前,微软的大部分收入来自于为苹果的AppleⅡ开发软件。当年,苹果的收入是3.34亿美元,而微软的收入只有150万美元。但是,因为图形用户界面,苹果和微软交恶。盖茨在乔布斯发布Macintosh之前的两个月,宣布微软正在为IBM个人计算机开发一个图形用户界面操作系统Windows,就是今天家喻户晓的Windows操作系统。而乔布斯认为,微软在与苹果合作的过程中剽窃了苹果的图形用户界面思想和设计。

尽管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的图形用户界面在很多方面都不及苹果的Macintosh,但是到1990年,Windows已经占据了85%的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市场份额。微软Windows的成功,不是因为其产品比苹果的优秀,而是因为其商业模式。这一成功是开放兼容模式相对于封闭独立模式的成功。乔布斯从一开始就奠定了苹果的一条铁律:苹果的硬件、操作系统和软件必须紧密捆绑。他不希望苹果的计算机运行其他的操作系统软件,也不希望苹果的操作系统软件运行在其他的计算机上。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够给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苹果的确提供了更好的用户体验,但其封闭性导致用户使用软件的成本越来越高,而微软和IBM个人计算机的组合,逐渐显现出性价比的优势,最终差一点将苹果计算机逼上绝路。

在20世纪80年代软件商业化的同时,另一场运动悄然兴起。1983年,理查德·斯德曼(Richard Stallman)发起了自由软件运动。斯德曼认为,软件应该是合作创造和自由分享的,用户应该能够自由地使用、学习、改变和分发软件。自由软件不是指价格免费,而是指其精髓是分享与合作。作为自由软件运动的倡导者,斯德曼开发了GNU操作系统,并且设计了通用公共许可(General Public License,GPL),成为今天众多自由软件和开源软件的许可模式(后续章节会单独介绍GPL)。斯德曼为GNU操作系统开发了编译器、文本编辑器和许多其他工具软件,但一直没有完成一个像样的操作系统内核。1991年,芬兰小伙林纳斯·托瓦兹(Linus Torvalds)独立开发了一个基于UNIX的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内核,并决定采用GPL许可将其开源,这就是著名的Linux。

这一阶段另一个重大发明就是网络。1969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项目局(ARPA)建成了连接4个地点的计算机网络ARPANET。20世纪70年代中期,互联网(Internet)诞生,各种类型的网络实现了互联互通。基于网络的软件应用,如电子邮件、电子公告板(BBS)、新闻组(Newsgroup)相继出现并流行开来。但是,早期的互联网连接的是军方、学校和商业机构的主机或者小型机,个人计算机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陆续地接入互联网。1990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建立了连接大学、政府和军方机构的科研骨干网,带宽为15Mbit/s,但这一骨干网在当时的法律约束下只能用于教育和科研。1992年,美国修订了科学技术法案,允许这一骨干网用于教育和科研之外的领域,这一改变彻底打开了互联网时代的大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