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雷曼兄弟的倒闭,充分表明一个全球性的金融公司的无序失败具有强大的跨市场的溢出效应,并直接影响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的金融稳定及经济发展。继雷曼兄弟破产事件引起全球金融动荡之后的几个月来,面对雷曼兄弟公司倒闭的巨大冲击,各国家和地区对大型金融机构倒闭可能带来的“蝴蝶效应”的担忧远远超越了其他顾虑,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纷纷对本国陷入困境的大型金融机构采取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紧急救助,确保不再有大型金融机构破产,从而再次引发全球金融体系的系统性崩溃。客观地说,这些行动确实实现了稳定市场信心和改善市场流动性的首要目标,应当予以肯定,但同时政府的救助也大幅增加了金融市场的道德风险,成为国际金融体系的另一隐患。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及其引发的道德风险和系统性风险的研究随之兴起。
(一)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概念
2010年10月20日,金融稳定理事会发布了《降低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道德风险的建议和时间表》(Reducing the Moral Hazard Posed by Systemically Important Financial Institutions: FSB Recommendations and Time Lines),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进行了清晰界定。根据该文件的规定,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 (Systemically Important Financial Institutions,SIFIs) 是指那些“由于其规模 (Size)、复杂性 (Complexity) 和系统关联性 (Systemic Interconnectedness),如果经营失败会给整个金融系统乃至实体经济带来显著破坏的金融机构”。[1]目前该定义已成为国际社会通行的概念。
依据系统性影响的范围,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又可分为国内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 (Domestic Systemically Important Financial Institutions,D-SIFIs) 和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 (Global Systemically Important Financial Institutions, G-SIFIs)。所谓国内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即指在一国家或地区金融体系内具有重要系统性影响的金融机构; 而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则是指对全球金融体系具有显著系统重要性的金融机构。当然,这两个概念并不是排他性概念,一般说来,在一国家或地区内具有重要系统性影响的金融机构,大多也会在全球金融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而在全球金融体系中具有重要系统性影响的金融机构,则一定对其国内金融体系具有重要系统性影响。当前,国际社会关注的重点在于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如无特别指明,本书中所称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特指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
(二)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评估标准
继金融稳定理事会推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这一概念并要求强化其监管,解决由其引发的道德风险和系统性风险之后,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概念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lobal Systemically Important Banks,G-SIBs) 的概念,并于2011年11月发布了《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评估方法和额外损失吸收率的要求》(Global Systemically Important Banks: Assessment Methodology and the Additional Loss Absorbency Requirement)。金融稳定理事会指出,随着大量国际实践和经验的积累,金融稳定理事会将审查并研究如何将该评估方法的覆盖范围进行扩展,使其广泛适用于对所有系统性重要金融机构的评估,包括金融市场基础设施、保险公司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等。
根据《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评估方法和额外损失吸收率的要求》,为评估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巴塞尔委员会使用了一种基于指标的测量方法(Indicator-based Measurement Approach),[2]建议使用跨境活动 (Cross-jurisdictional Activity)、规模 (Size)、关联度 (Interconnectedness)、可替代性 (Substitubility) 和复杂性 (Complexity) 五个指标来对银行的全球系统重要性进行衡量,并对各个指标进行赋值,再采取相应的加权方法 (各部分加权比重,见表3) 形成对目标银行系统重要性的最终评估结果。巴塞尔委员会认为,上述五个指标最能够反映银行负外部性效应 (Negative Externalities) 产生的原因以及使特定银行对金融体系稳定至关重要的关键因素。
表3 基于指标的测量方法[3]
跨境活动指标主要用于捕捉银行类金融机构在全球的足迹,它包含有跨境债权 ( Cross-jurisdictional Claims) 和跨境债务 ( Cross-jurisdictional Liabilities) 两个具体指标,目的是衡量目标银行的跨境活动相对于样本中其他银行的整体活动对金融系统的重要性。银行陷入困境或失败在国际上的影响根据银行资产和负债在金融体系中比重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一家银行在全球的覆盖范围越大,对该银行的处置活动就越难以协调,其失败的溢出效应相应也就更加广泛。(www.xing528.com)
规模指标是指特定银行类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服务的总量。一家银行如果其金融活动在全球金融活动中占有很大的份额,那么该银行陷入困境或失败更可能损害全球经济或金融市场。因此,规模是衡量系统重要性的重要指标。对银行类金融机构规模的衡量使用总风险敞口 (Total Exposures) 指标,该方法也被用于对杠杆率的测量。每个银行的得分是用它的总风险敞口值除以样本里所有银行的风险敞口值的总和来计算的。
关联度指标是指目标银行与金融体系其他要素的关联程度。如果多家公司在经营中已经形成网状的合同义务,那么来源于一家机构的财务困境,极有可能导致其他机构同样陷入困境。一家银行的系统性影响与该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相互联系是正相关的。关联度指标类别下包含金融体系内资产 (Intra-financial System Assets)、金融体系内负债 (Intra-financial System Liabilities) 和批发融资比率 (Wholesale Funding Ratio) 三个具体指标。
可替代性指标是指在该银行类金融机构倒闭后,其他金融机构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替代其主要金融功能,包括参与金融市场活动和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两个方面。例如,如果一家银行在特定的业务链条中扮演重要角色,或为金融基础设施提供主要服务 (如支付体系),那么该银行的失败可能引发的直接后果将主要表现在出现金融服务缺口和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减少。同时,失败银行的客户需要向其他金融机构寻求同样的金融服务,而由于失败银行在该金融服务市场中占有的较大份额,客户转向其他金融机构寻求同样的金融服务所花费的成本可能增加。可替代性指标类别下包含托管资产 (Assets under Custody)、通过支付系统清算的支付 (Payments Cleared and Settled through Payment Systems) 以及承销股票和债券交易值 ( Values of Underwritten Transactions in Debt and Equity Markets) 三个具体指标。
复杂性指标是指银行类金融机构业务结构和操作的复杂性。银行陷入困境或失败的系统性影响,与该银行业务结构和操作的整体复杂性正相关。一家银行的业务结构和操作越复杂,那么处置该银行的成本和所需要花费的时间越多。复杂性指标类别下包含场外衍生交易名义额 (OTC Derivatives Notional Value)、第三级资产 (Level3Assets)、交易账户和可供出售账户额(Held for Tradingand Available for Sale Value) 三个具体指标。
(三) 已被确认为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金融机构
通过上述评估方法,2011年11月,金融稳定理事会发布了备受市场关注的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名单。[4]根据名单显示,共有29家银行被认定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 (见表4),其中美国8家、英国4家、法国4家、德国2家、日本3家、中国1家。凡是被列入这项名单的银行都将被迫持有更多资本,原因是它们对于全球金融体系而言都十分重要。
表4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名单[5]
金融稳定理事会指出,此后,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名单每年都会更新一次,并于当年11月公开。同时,每3年将对巴塞尔委员会发布的评估方法进行一次审查,以捕捉银行业的最新变化,改进系统重要性的测量方法。在以后的评估中,将涵盖所有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金融机构,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将有可能被列于名单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