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张是言语交际中不可或缺的语言手段,它在口语与书面语作品中都是被经常使用的。因为它独特的表达效果,所以自古以来就深受人们重视,连高尔基都在《论艺术》中说:“艺术的目的在于夸大好的东西而使它更好,夸大有害于人类的东西,使人望而生畏。这种方法也是语言的一种有用的战术。”
(一)夸张的定义
夸张是在客观实际的基础上,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故意将事物的某些特征加以言过其实的夸大或缩小,以达到强调或渲染事物的目的。例如陈染的《人与星空》:
他和系里任何一位女同学都一见如故,只消十分钟,就能情深似海。
“只消十分钟”这样短的时间与“情深似海”这样深的程度一对照,夸张的意味就出来了。
运用夸张时要注意,必须合乎情理。例如李白的《北风行》: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唯有北风号怒天上来。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鲁迅先生说过,“燕山雪花大如席”是夸张,但燕山毕竟有雪花,就含有一点诚实在里面,使我们立刻知道燕山原来有这么冷。如果说“广州雪花大如席”,那可就变成笑话了。这就说明夸张要合情合理。
(二)夸张的分类
1.扩大夸张:就是尽量向大处扩展。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这个句子直接用“千”“万”这样的数词夸大描述的对象,表现出这位演奏者不愿意再抛头露面的情状。
借助比喻、比拟等辞格的间接扩大,例如李颀的《古意》:
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在这里,诗人通过比喻来夸张地表现三军将士听了辽东少妇的笛声激动落泪的情状。
2.缩小夸张:就是尽量往小处说。
不借助外在事物的直接缩小,例如陈染的《孤独的旅程》:
我虽然比母亲小三十岁,但这三十年的历程我仿佛三天就走完了。(www.xing528.com)
三天的时间走完三十年的历程,作者用直接缩小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己的心智过早过快地成熟。
借助其他辞格的间接缩小,例如毛泽东的《七律·长征》: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充分地表现出红军的顽强豪迈、不怕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
(三)夸张的表达效果
1.可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例如杨楠的《胖子学校》:
团团如果跌一跤,几个举重运动员都扶不动他,只能用起重机吊起来。
对小胖子团团的肥胖做了强烈的夸张描写,使读者对肥胖的危害有更鲜明的印象,由此产生更强烈的震撼。
2.可以加强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杜甫的《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在这里,诗人以夸张的手法,盛赞了李白诗歌强大的艺术魅力。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这里以夸张的手法极言蜀道之难,也引发读者对“比上天还难”的蜀道的联想和想象。
4.可以加强说话的力量,使语言更为雄辩。例如:
这句西方格言把谬论夸张到荒诞的程度,谬论自然被击败,真理也在夸张的言语中不言而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