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方面的工具书琳琅满目,但基于汉字形音义结合的特点,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就是从汉字的字形入手的,以《说文解字》为代表;一类是从字音角度切入的,以《广韵》为代表;一类是着眼于字词意义的,以《尔雅》为代表。并且每一本具有开创性的著作面世之后,人们就会对该巨著进行解说,从而形成一个以第一部开创性著作为核心的工具书系列。因此,在使用这三类工具书时,可以以某一部著作为中心,提纲挈领地将相关联的著作参照起来查阅。而且这些工具书的编排方式对《康熙字典》《新华字典》等的编纂产生过一定影响。
《说文解字》面世后,人们对其进行传播解读,从而形成以《说文解字》为中心的系列。目前能看到的《说文解字》传本,比较有名的是徐锴的《说文解字系传》和徐铉的《说文解字》。《说文解字》的注本,以清代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为最有影响力。此外,桂馥的《说文解字义证》、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王筠的《说文释例》《说文句读》等也是研究《说文解字》的极好材料,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广韵》是以《切韵》为基础的。《切韵》是陆法言于公元601年所撰,不过原本已散佚。但《切韵》有诸多增订本,尤以公元11世纪的《广韵》和《集韵》为代表。嗣后若干年,周德清撰有《中原音韵》,朱权编写了《琼林雅韵》等。因汉字具有声义同一的特点,故韵书实为按照声音编写的字典。
解释意义的《尔雅》,是中国最早的字典。后代的字典一般按部首排列文字,而《尔雅》则是按意义分类的。按刘熙在《释名·释典艺》中的解释:“《尔雅》:尔,昵也;昵,近也。雅,义也;义,正也。五方之言不同,皆以近正为主也。”也就是说,该书意在用雅正之言以规范方言俚语,有“正名命物”的目的。(www.xing528.com)
《尔雅》一书出版后,模仿注解者众,如三国时期魏明帝太和年间张揖所撰的《广雅》、汉代孔鲋撰的《小尔雅》、北宋陆佃撰写的《埤雅》、南宋罗愿撰写的《尔雅翼》、明代方以智所撰之《通雅》、清代王念孙之《广雅疏证》、郝懿行之《尔雅义疏》。由此,形成一个以《尔雅》为中心的“雅学”。
《康熙字典》《新华字典》虽编纂于不同时代,但与上述三类工具书有着内在的传承关系。在编排方式上,《康熙字典》《新华字典》的部首法,借鉴了《说文解字》;在音读方面,汉字字典大都会参考《广韵》等韵书中的反切音,《康熙字典》就是如此。《新华字典》则以汉语拼音方案取代了反切、直音等传统注音方法,更为科学和方便。在字义方面,《康熙字典》《新华字典》从《尔雅》等早期字书中取义或获得启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