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审美情感的不同,戏剧可划分为喜剧、悲剧、正剧或悲喜剧。喜剧如莫里哀的《伪君子》、果戈里的《钦差大臣》、关汉卿的《赵盼儿风月救风尘》等;悲剧如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哈姆莱特》《李尔王》《麦克白》《奥赛罗》、马致远的《汉宫秋》等;正剧或悲喜剧如瓜里尼的《牧羊人裴多》、曹禺的《日出》、姚一苇的《红鼻子》等。
根据场次容量的不同,戏剧可划分为多幕剧、独幕剧和戏剧小品。多幕剧如高行健的《雷雨》等、独幕剧如丁西林的《一只马蜂》等。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电视媒介的介入,戏剧小品应运而生。戏剧小品不同于独幕剧,它仅仅截取生活中的一个片段,叙述单一事件,通过少数演员运用少量道具进行烘托性表演,突出人物鲜明的个性特征,机智幽默地展示生活意趣,代表性的作品有《超生游击队》《大米和红高粱》等。
根据题材内容的不同,戏剧可划分为情节剧、社会问题剧、纪实剧、历史剧等,如A·克里斯蒂的情节剧《捕鼠器》、易卜生的“四大社会问题剧”:《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敌》、魏斯的纪实剧《马拉被杀记》、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等。
根据形式特点的不同,戏剧可划分为戏曲、话剧、歌剧、舞剧、哑剧、音乐剧。下面主要对此种戏剧类型进行介绍。
(一)戏曲
戏曲,是古代中国最重要的戏剧品种。梅兰芳先生如是界定戏曲:“不是一般地综合了音乐、舞蹈、美术、文学等因素的戏剧形式,而是把歌唱、舞蹈、诗文、念白、武打、音乐伴奏以及人物造型(如扮相、穿着等)、砌末道具等紧密地、巧妙地综合在一起的戏剧形式。”[4]戏曲具有程式化、象征性、写意性等美学特点。
戏曲以唱、念、做、打为基本表现手段。唱,即歌唱;念,即道白,根据语音特点分为韵律化的道白和接近生活语言的散白;做,即动作,是舞蹈化、程式化的形体动作。动作程式按照功能划分为三类:一是静止程式,通常是纯粹指代性符号,例如代表交通工具的车旗、象征千军万马的龙套等;二是交代背景、环境的动作程式,如坐轿、划船等;三是抒发情感的动作程式,如旦角的水袖、小生的抖翎子,打,即武打动作,分为用刀枪剑戟等兵器表现武打动作的“把子功”和在毯子上翻滚跌扑表现武打动作的“毯子功”。
元代戏曲是中国戏曲的成熟期,代表性作品有《窦娥冤》《西厢记》《牡丹亭》等,它们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例如德国戏剧家贝托尔特·布莱希特借鉴元杂剧《合汗衫》的故事框架而创作出剧本《四川好人》。另外,布莱希特的“陌生化理论”以及史诗剧的剧本结构、编剧手法、歌唱因素等方面,都受到元代杂剧的影响。
(二)话剧
话剧,是一种以对话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形式。话剧突出了中国戏曲表现手段中宾白、对白、独白、旁白等的重要地位。歌、舞等,在话剧中是可有可无的。
早期中国话剧是在19世纪末的时代变革中,在引进西方近代写实戏剧的基础上形成的,它直面现实并宣传民族解放、民主革命,是参与现实斗争的文艺武器,被称为新剧或文明新戏。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中国话剧借鉴西方优秀经验,继承中华传统文化,形成了以现实主义戏剧为主流模式的中国话剧风格,既有现实主义的美学传统,又有鲜明的民族性、倾向性、宣传性、群众性和普及性。
西方代表性的话剧有《哈姆雷特》《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等,它们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推陈出新;中国代表性的话剧有《茶馆》《虎符》等,它们是话剧民族化的成功尝试。
(三)歌剧
歌剧,是一种以歌为主要载体的戏剧形式,主要由歌喉优美的演员演绎故事角色的各种情感状态与命运遭际。它满足戏剧本质的所有要素,不同之处只在于以歌唱作为主要的传情达意的手段。与话剧的既可抒情又长于叙事的戏剧表现力有所不同,歌剧的音乐形式具有长于抒情的优势。
歌剧门类中又有进一步的分类。竹内敏雄主编的《美学百科辞典》提出:“歌剧分为严肃、宏壮乃至悲壮性的类型和内容滑稽轻松的类型两种。其名因国而异:属于前者的有意大利的正歌剧(Opera seria)、法国的大歌剧(Grand pera)、属于后者的有意大利的间奏曲(Intermeezo)或趣歌剧(Opera douffe)、法国的对话轻歌剧(Singspiel)、英国的民歌剧(Ballad opera)等等。一般说来,后一种类型的歌剧除意大利外,大多在用方言说话时夹在音乐中推进情节,以尖锐的讽刺和民众的性格为特征。但是在法国,即使没有喜剧的内容,只要包括道白,也用喜歌剧的名字称呼。”[5](www.xing528.com)
西方代表性的歌剧有《卡门》《费加罗的婚礼》,语言具有诗意,音乐结构完整;中国代表性的歌剧有《小二黑结婚》《刘胡兰》等,它们以民歌、民谣为基础,具有一般歌剧便于抒情的特点,更是我国民族情感的独特表达。
(四)舞剧
舞剧,是一种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展现剧情、塑造人物、传情达意,推演一定长度的、完整的故事情节的戏剧形式。它与其他戏剧形式的区别主要在于表现语汇的材料上,戏剧本质则完全是一样的。舞剧在早期阶段主要以叙事为主,近现代舞剧则更加注重人物形象的刻画。
舞剧由各种类型和风格的舞蹈组成,舞剧的舞蹈通常分为情节舞和表演舞两种类型。情节舞主要用以交代故事情节,表演舞主要用以交代时代特征和环境特征。芭蕾是西方传统舞剧的最高形态,具体的舞蹈形式有独舞、双人舞、多人舞等。中国舞剧在借鉴西方芭蕾的基础上融合民族和民间艺术,形成和发展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民族舞剧。
西方代表性的舞剧有《吉赛尔》《天鹅湖》等,它们以丰富的舞蹈技巧呈现出戏剧场面;中国代表性的舞剧有《宝莲灯》《黄土地》等,它们融入中国民间舞、戏曲舞蹈,展现了浓厚的中国气息。
(五)哑剧
哑剧,是一种不用对话或歌唱,只用动作和表情来表演剧情的戏剧形式。哑剧的本质不是指滑稽小品,它不只是表现喜剧,还能表现悲剧和悲喜剧。哑剧区别于其他戏剧形式的鲜明美学标志,是其只借助肢体语言进行叙事。这一特征使哑剧在世界的传播中得以脱离有声语言的束缚,拓展了戏剧的审美表达形式。
哑剧常用的肢体语言分为同虚拟人物的对抗、推拉、搂抱、抻拽以及个人的飞奔、滑行、平移、弹动等。哑剧历来是西方戏剧的重要演出样式,通常由小丑担任主角,常常在大型戏剧演出之前进行表演。中国古代对是否有真正意义上的哑剧存在争议,近年来则出现了发展哑剧艺术的趋势。
西方代表性的哑剧有《黎明前死去》《甜蜜的生活》等,中国代表性的哑剧有《头发乱了》《吃鸡》等,它们借助夸张传神的肢体动作再现日常生活中富有深意的细节。
(六)音乐剧
音乐剧,是一种高度融合戏剧、音乐、舞蹈的舞台艺术,是综合化程度最高的戏剧形式。作为一门新兴艺术,音乐剧广泛采用高科技的舞台艺术,追求试听效果的完美结合以及雅俗共赏的艺术旨趣。音乐剧区别于话剧、歌剧、舞剧的特征,其叙事与抒情是通过歌唱与舞蹈的合二为一来表现的。
音乐剧中的舞蹈分为抒情性舞蹈和叙事性舞蹈两种。抒情性舞蹈通常是指表现单一情绪、不叙述情节的舞蹈;叙事性舞蹈用演员的肢体语言讲述有戏剧因素的故事。西方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百老汇音乐剧和英国伦敦西区的音乐剧。中国音乐剧在借鉴西方音乐剧和歌剧的基础上产生。
西方代表性的音乐剧有《黑魔鬼》《西区故事》,将具有地域特色的音乐、歌舞和戏剧融为一体;中国代表性的音乐剧有《蝶》等,它融入中国民族文化中的标志性符号,借助多媒体技术手段,呈现出后现代舞台艺术特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