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代散文发展的成果

古代散文发展的成果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古代散文与诗歌历史同样悠久。历经继承演化,推陈出新,我国古代散文形成了鲜明的民族特色。诸子百家不同的文思与文风,造就了古代散文的绮丽多姿。史传散文以司马迁的《史记》代表了古代历史散文的最高成就,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韩愈、柳宗元掀起了文体改革的“古文运动”。宋初,欧阳修领导的第二次古文运动,把散文创作推向了第二个黄金时期,成就了“唐宋散文”的美谈。

古代散文发展的成果

我国古代散文诗歌历史同样悠久。殷商甲骨文的某些卜辞,已可算作片段的散文,而成篇的散文可以追溯到《尚书》。《尚书》意为“上古之书”,是商周记言史料汇编,为古代散文的奠基之作,其逻辑思维的严谨、语言表达的洗练、比喻和象征的运用,皆首开风气、垂范千古。历经继承演化,推陈出新,我国古代散文形成了鲜明的民族特色。

(一)先秦散文:百家风起,思想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变革,思想文化日渐繁荣,诸子风起,百家争鸣,迎来了我国散文发展的第一个兴盛时期,历史散文、诸子散文纷纷面世。历史散文以历史题材为主,记述历史事件,刻画历史人物,《左传》《战国策》成就较高,对后世影响较大。《左传》文约意丰,往往用概括的文辞写出战争的风云变幻,尤善在叙事中写人物。如雄才大略的晋文公、能言善辩的烛之武、沉着多智的曹刿、刻毒阴险的郑伯等,无不栩栩如生。《战国策》记叙谋略,重在记言,呈现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策略和主张,语言铺张扬厉,气势充沛,形成了“辩丽恣肆”的文风。例如写唐雎出使秦国,唐雎与秦王谈起“布衣之怒”,秦王轻淡地说,布衣之怒不过“免冠徒跳,以头抢地尔”,唐雎慷慨陈词:“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这一番慷慨豪壮的言辞,灭掉了秦王不可一世的凌人盛气。

先秦诸子散文则是政治哲学伦理等方面的论说文,是先贤们哲学思想的载体,也是文学花园中光彩夺目的奇葩。诸子散文的发展由说理简括趋于详细,文辞简约趋于富赡,并常常把思想的论辩与形象的描绘结合起来,使道理浅显易懂。章学诚在《文史通义·易教下》中说:“战国之文,深于比兴,即其深于取象也。”诸子散文中,《论语》雍容和顺,富有哲理性;《孟子》雄畅犀利,富有鼓动性;《墨子》朴实谨严,富有逻辑性;《荀子》淳厚精深富有学术性;《韩非子》峻峭透辟,富有政治性;《老子》玄妙精警,富有思辨性;《庄子汪洋谲怪,富有浪漫性。诸子百家不同的文思与文风,造就了古代散文的绮丽多姿。

(二)两汉散文:史家文笔,堪为典范

两汉叙事散文在文体上有较大发展,汉初贾谊晁错的政论散文,直言时弊、文采飞扬。抒情议理散文,以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为杰出代表。史传散文以司马迁的《史记》代表了古代历史散文的最高成就,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汉文学史纲要》)。《史记》以人物为中心来反映历史,创立了纪传体史书的新样式,也开辟了史传文学的新纪元。

《史记》既是伟大的历史著作,也是传记文学名著。它以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为人们所称道。同时,又凸现出善恶分明的价值尺度和强烈的历史批判精神。例如对汉王朝统治集团和最高统治者的揭露和批判。对于开国皇帝刘邦,司马迁没有抹杀他推翻暴秦、统一天下的历史作用,也写他作为政治家知人善任、深谋远虑的眼光和作为,但是也没有放过对他虚伪、狡诈和无赖品质的揭露。司马迁秉笔直录,揭露了开国之君的真实面貌,这在当时是需要勇气和胆识的。

《史记》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历史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本纪”“世家”和“列传”中的人物来自不同阶层,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市井庶民,诸子百家,三教九流,应有尽有,所涉人物四千多个,共同组成了文学史上丰富多彩的人物画廊。如《项羽本纪》中的项羽,叱咤风云又“言语呕呕”,爱人礼士又妒贤嫉能;他是残暴的,焚烧咸阳,坑杀俘虏,他又是仁爱的,常怀恻隐之心,虑念百姓之苦。《史记》刻画人物的高超技巧,变化多样的谋篇布局,语言的非凡表现力,堪称后世叙事散文的典范。班固的《汉书》,记事洋赡,成就稍逊于《史记》。

(三)魏晋南北朝散文:抒情写意,趋向骈俪

这一时期的散文继承了汉代散文的优良传统,并开拓出个性化与美文化的多元格局。政论、史传、书信、记事等文体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崭新气象和风貌。政治高压、玄风炽盛,描摹山川风物成为文人的情感寄托;讲究律对、崇尚藻饰,骈俪化倾向日益凸显;受诗赋影响抒情色彩浓郁。

陶渊明郦道元便是其中佼佼者。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语言简省洁净,叙述描写自然生动,感情坦率真挚,在骈文盛行的时代别具一格。《归去来兮辞》是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宣言。文中所写归途的情景,抵家后与家人相聚的情景,来年春天耕种的情景,于逼真的描摹中可见诗人对自由的向往。对于后人来说,一切的回归,一切的解放,都可以借着这篇文章来抒发,因此它也就有了永恒的生命力。欧阳修说:“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虽未必是严谨的评论,但此文之高妙实在是无与伦比的。郦道元的《水经注》不仅具有地理科学价值,而且富有浓郁的文学气息,书中所述山川胜景,段段皆是诗意美文,如《江水》中描写长江三峡之雄奇壮丽,其清朗疏朴的文风,对唐以后的游记散文影响极大。(www.xing528.com)

(四)唐宋散文:文以载道,骈散相得

这一时期的散文高扬时代精神、抒发作家的主体情感。韩愈柳宗元掀起了文体改革的“古文运动”。他们大力提倡古文创作,主张“以文载道”,用散文来阐明儒家古道,使文章的形式为内容服务。宋初,欧阳修领导的第二次古文运动,把散文创作推向了第二个黄金时期,成就了“唐宋散文”的美谈。唐宋八大家的出现,对后世散文创作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散文气势磅礴、雄肆奔放、曲折多姿。如《祭十二郎文》表达了对亡侄的哀悼,时而诉说家常琐事,时而直抒悲伤之情,字字句句从心底滚出,哀音一片,血泪满纸。《送董邵南序》全文措辞深婉,意在言外,虽仅百余字,但一波三折,起伏跌宕。李涂评价说:“文章有短而转折多气长者,韩退之《送董邵南序》、王介甫《读孟尝君传》是也。”表现了高超的艺术技巧。

柳宗元被称为“游记之祖”,他以高度凝练的语言描写山水,或晶莹雅洁,或意态峥嵘,字句凝练,风格清峻,创造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使山水游记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他笔下的山水是其流放生涯中的亲切知己,具有和他性格相协调、相统一的美感:高洁、幽邃、澄鲜、凄清。《永州八记》以精巧的语言、细腻的描写为山水赋予灵性,寄托了高绝的意趣,拓展了散文反映生活的新领域。

苏轼与韩愈并称“韩潮苏海”。苏轼的散文纵橫捭阖,舒卷自如,才情横溢。正如他在《文说》中言:“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他的散文因意生文,以文传意,出于自然,流动活泼。如《喜雨亭记》叙述无雨时的忧愁和得雨时的欢乐,构思新颖,文笔轻松,意思层出不穷。《记承天寺夜游》诗情浓郁,脍炙人口,全文不足百字,却绘形、绘影、绘色地描写出明净幽闲的境界,充分显示出作者创造意境的艺术才思。

欧阳修一生著述繁富,成绩斐然。他的散文说理畅达、委曲婉转。《秋声赋》熔写景、抒情、记事、议论为一炉,浑然天成。章法曲折变化,节奏有张有弛,语言清丽而富于韵律。《醉翁亭记》仅五百余字,却展现了丰富的内容:亭子的坐落、环境建设及命名,它的晨昏及四时景色,游人的熙攘,野宴的欢乐,太守醉后的神情……通篇贯之以“乐”,却蕴含了他谪居滁州时的抑郁情怀。二十一个“也”字一唱三叹,文气纡徐委婉,形成一种平易自然的文风,在韩文的雄肆、柳文的峻切之外别开生面。

(五)元明清散文:独抒性灵,独树一帜

元代散文的佳作如李孝光的游记《大龙湫记》,以传神的笔触描绘雁荡山大龙湫瀑布情景相融,几乎可以和唐代柳宗元、宋代欧阳修的游记文媲美。

明清以来,出现了众多流派:唐宋派,反对以文采取代“道统”,主张“文道合一”的传统;公安派和竟陵派,反对拟古,力主独抒性灵,推行洒脱文风;桐城派,继承古文传统,提出“义法”主张,即“言有物”“言有序”。

明清的“小品文”在中国散文史上独树一帜,揽物托胜,抒写真性灵、真精神,开拓了散文的新领域。其代表人物有张岱、徐霞客龚自珍等。《徐霞客游记》被钱谦益称为“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书中描写山川之秀,景观之奇,关塞之厄,岩障之险,千姿百态,宛如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龚自珍的《病梅馆记》强烈谴责“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的行径,表达了他对残酷统治的愤慨,要求改革、追求个性解放的迫切愿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