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立了评价目标,接下来的工作是开发评价系统。由于评价是基于学生完成特定任务的表现而作出的推理判断,因此开发出与评价目标相匹配的评价系统以有效监测与评价,是学习评价设计的又一项重要工作。对于评价系统的开发,首先需要对评价目标对应的学习结果类型特点及要求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选择与评价目标相匹配的评价方式、设计评价内容与要求(即评价任务)并制定相应的评价规则。
1.选择评价方式
评价方式的选择,关键要考虑评价方式能否直接反馈目标所对应的学习结果。[26]由于学科核心素养本质上是学生对学科思维方式与习惯、学科思考视角与思维品质等的综合体现,因而一个人的学科素养水平更多地体现在个体利用学科思维及工具审视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以核心素养的评价,不宜采用知识为本的结果性评价,必须基于具体任务的解决并根据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表现来分析评判。具体来说,就是将核心素养转换为可观察的外显表现,以此来开展对核心素养的评价。因此,基于“素养为本”的学习评价,侧重选择表现性评价方式来进行评价。
所谓表现性评价,是指“在尽量合乎真实的情境中,运用评分规则对学生完成复杂任务的过程表现或/与结果作出判断”,并可通过纸笔任务(论述题和问题解决题)、展示(以适当的技巧来展示某一技能)、实验与调查、口头表达与角色扮演、项目(或课题)等表现性任务的解决予以评价。这些形式的表现性任务因任务类型不同,各自评价的侧重点也有所差异。因此,评价方式选择时,还应考虑评价目标与评价任务形式。
结合前述三个方面测试目标的特点与要求,可采取如下表现性任务来开展评价:目标①要求学生制定、执行实验方案并对结果进行解释,可采用实验类表现性任务;目标②要求学生按特定程序与思路去分析、解决问题,可设置一个模拟真实情境的任务(纸笔任务),让学生呈现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以诊断是否建立起微粒作用观的认识思路及结构化水平;目标③则适合采用项目(或课题)的表现性任务形式,让学生收集和运用资料并写一篇研究报告(小论文),以此来诊断并发展学生对化学价值的认识水平。
2.设计评价任务
以素养测试为导向的评价设计,要求处理好学科问题、问题情境、化学知识和核心素养的关系,即不仅强调学科问题、问题情境、学科知识三者密切联系,而且要求问题情境、化学知识同时服务于学科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并要确保问题情境的设计、化学知识的运用、问题的提出与解决均应有利于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测试。[27]结合前述评价目标与评价方式,可设计如下评价任务:
皮蛋是一种传统风味蛋制品。将鲜鸭蛋浸泡到一种药剂(其成分为碳酸钠、氧化钙和氯化钠)配制的水溶液中数天即可。食用皮蛋时,蘸食醋可消除(减轻)皮蛋的涩味。
(1)某同学想探究皮蛋制作的相关原理。他认为:要完成此任务,先应明确浸泡液成分,于是将药剂溶解于水中并过滤。请你协助分析:滤液中肯定存在什么离子、可能存在什么离子?滤渣的成分是什么?请用化学符号、简洁的文字或图示等表达分析过程。(对应测评目标②)
(2)皮蛋涩味与浸泡液含碱有关,蘸食醋后碱被中和。对于酸碱中和,因无明显现象而难以直观证实其反应。现以HCl、NaOH为例(均为0.1moL·L-1),请设计并开展实验证明:①HCl与NaOH溶液混合时发生反应且实质为“H++OH-=H2O”;②溶液中的Na+、Cl-并未参加反应。(对应测评目标①)
(3)我国皮蛋加工多以小作坊为主,场地分散,生产废水排放未得到重视。请结合资料的收集和运用,撰写一篇科技小论文,介绍皮蛋生产废水所含的微粒及任意排放给环境造成的影响,分析工厂是如何处理皮蛋生产废水从而实现废水综合利用、保护环境的。(对应测评目标③)
3.开发评价工具
操作性强的评价工具不仅有利于教师评价学生对任务解决的达标情况,也有利于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因此,开发评价工具是评价设计的重要一环。尤其是表现性评价,因其任务具有情境性、开放性和复杂性的特点,评价时包含必要的主观判断,更需要开发评价工具指导评价以确保评价的合理可靠。评价工具的开发,既要紧扣评价目标和评价方式,又要便于操作和客观评价。本评价拟用对测量表现性任务中复杂能力最为有效的“评分规则”作为评价工具。
“评分规则”通常以表格化的形式呈现某一表现性任务解决时学生的表现水平,主要包含表现维度(即学生的关键性表现)、表现等级等组成要素。评价时,根据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行为表现,结合“评分规则”的表现维度确定学生的表现等级。下面给出前述三项任务的“评分规则”(限于篇幅,后两项任务只列出“优秀”等级的表现维度)。
任务(1)关注学生是否建立微观视角审视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变化的思路方法,评价的关键在于学生能否从电解质电离及溶液中微粒相互作用的视角来分析溶液中的微粒存在情况及滤渣的成分。因此,可制定如表4-6-2的“评价规则”来对学生分析情况作出评价:
表4-6-2 “任务(1)”的评价规则
任务(2)要求开展中和反应微观本质的探究,评价的关键在于学生能否合理设计实验方案、有效开展操作、正确获取现象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优秀”的表现是达成这些要求)。评价时,根据任务开展的操作流程、内容要素及其逻辑关系等,分项对各个流程、要素进行评价。其中,合理的实验方案为:①取一定体积0.1moL·L-1NaOH溶液,并滴入2—3滴酚酞溶液,再逐滴加入等体积0.1moL·L-1HCl溶液,观察溶液的变色情况;②取等体积的前述实验所得混合溶液及0.05moL·L-1NaCl溶液,用同一装置分别测它们的电导率并进行对比。
任务(3)强调诊断并发展学生对化学价值的认识水平。若学生提交的作品能够准确、完整、有逻辑地表述相关任务要求,并结合离子反应等相关化学原理进行分析,则可评判为“优秀”。
开展“素养为本”的教学评价,是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一项关键工作。然而,“素养为本”的教学评价研究在国内刚刚起步,目前缺少针对学科思维品质与思维方式等的合理评价方式与技术[28],因而此项工作将会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难点。以上虽然提出了“素养为本”的学习评价设计总体思路,认为表现性评价是学科核心素养评价的有效形式,并以“离子反应”为例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但许多细节问题(例如:如何制定精准的评价目标、如何设计有效的评价任务、如何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等)还有待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注释】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77
[2]《基础教育课程》编辑部.素养为本·多元发展·与时俱进——访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修订组负责人徐端钧[J].基础教育课程,2018(01):59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76
[4]张良.论素养为本的知识教学——从“惰性知识”到“有活力知识”[J].课程·教材·教法,2018(03):52(www.xing528.com)
[5]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60
[6]毕华林,亓英丽.化学课程编制中的知识价值观[J].化学教育,2002(7-8):22
[7]房喻,徐端钧.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182-183
[8]姜显龙,郑长龙.“学科素养为本”的课堂教学特征及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17)
[9]毕华林等.化学教学设计——任务、策略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73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93
[11]林能顶,陈美智.新课程化学教学目标编制存在的问题及纠正建议[J].化学教育,2012(07):17-20
[12]房喻,徐端钧.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193
[13]毕华林等.化学教学设计——任务、策略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76-77
[14]房喻,徐端钧.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201-202
[15]王伟,王后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情境素材建议”内容特点及使用建议[J].化学教学,2018(10):15
[16]王星乔等.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以“铁及其化合物的应用”为例[J].化学教学,2017(05):51-55
[17]王伟,王后雄.课堂教学情境的属性[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8(06)
[18]田润.中美化学教科书情境特征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7
[19]王伟,王后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情境素材建议”内容特点及使用建议[J].化学教学,2018(10):17
[20]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上)[J].电化教育研究,1997(03):3-9
[21]王伟,王后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情境素材建议”内容特点及使用建议[J].化学教学,2018(10):15
[22]房喻,徐端钧.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181
[23]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的是“认识思路结构化”。由于对化学的学习研究,同时存在认识角度和认识思路两个维度。为避免混淆,这里采用“认识路径结构化”来替代。
[24]房喻,徐端钧.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193
[2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74.
[26]周文叶.中小学表现性评价的理论与技术[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63
[2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78
[28]孔凡哲.从结果评价走向核心素养评价究竟难在何处[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6(05):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