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培育并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作为课程目标。如前所述,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化学课程学习的结果,它的发展水平必将受化学教学活动的影响,而化学教学活动又将受制于教师对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内容及其认识要求的理解。因此,剖析学科知识对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时,应突出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及其学习要求分析,把握课程对学科知识提出的认知方式与认知结果的要求,从而把握课程内容价值。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按“模块—主题—单元”的层级线索来组织课程内容。根据这一组织特点,不难看出课程内容是为模块功能的达成、主题内容的掌握、单元目标的实现并最终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发展服务的。因此,对于课程内容的分析,不能孤立地对课程内容进行解析,而应立足于课程内容所在的模块、主题、单元并结合学业要求等进行整体性把握,充分把握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在此基础上,立足于化学认识的维度和要素,将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转化为认识方式与认识结果等方面的要求,从而提取课程内容的素养发展价值。为此,在教学实践中可借鉴图3-1-3的流程开展分析。具体要求如下:
图3-1-3 课程内容的价值分析路径
1.课程内容的模块定位分析,强调从课程模块的宏观层面,根据课程内容所处的模块及模块所包含的相关内容出发,深入分析模块功能定位对课程内容提出怎样的认识需求、课程内容如何发挥其认识功能价值从而促进模块功能的达成、课程模块提出从哪些领域认识课程内容等三个方面问题。(www.xing528.com)
2.课程内容的主题组织分析,要求从课程模块的学习主题这一中观层面来揭示课程内容的认识要求。分析研究时,要结合课程内容所处的学习主题,根据学习主题所包含的知识条目、呈现顺序及条目内容间的逻辑关系,更进一步地揭示课程内容的认识功能价值,并厘清具体课程内容学习研究的认识思路。
3.对于课程内容的单元要求分析,立足于课程标准的知识条目(一个知识条目往往为一个教学单元)的微观层面,根据知识条目所描述课程内容的认识建构情境与途径及其认知结果要求等方面,提炼出单元课程内容的认识域和认知角度、认识深度以及认识思路,从而把握课程标准对具体内容提出的、期望学生达成的认识素养要求。这是单元教学研究的重点。
4.“教学提示”针对主题内容特点和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需要,从主题教学的教学策略、学习活动和情境素材等三个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5]这些意见和建议,更为明晰地指向教学(学习)相关课程内容的情境素材、行动方式和行动策略。因此,深入分析“教学提示”,旨在进一步明晰课程内容在何认知领域、立足哪些认识角度、采用怎样的认识思路和思维方法开展学习并达成怎样的认识要求。
5.“学业水平要求”采用行为动词表达学生应该能够做什么以及达到怎样的水平层次,较为详尽地界定相关课程内容学习应达成的素养能力表现要求。它是课程内容对应的“模块定位”“主题组织”和“单元要求”的更为详尽的介绍,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应该达到的认识要求。因此,开展“学业水平要求”的分析,将有助于把握采用“教学提示”反映认识方式后所能达成的认识结果。
基于前述五个方面的分析,能很好地把握课程标准对相关课程内容提出的认识方式及其认识结果。而通过课程内容认识方式与认知结果的分析,可以很好地把握课程内容需要建立起怎样的化学认识角度和化学认识思路、发展怎样的化学学科思维方式和解决真实化学问题的能力等,从而厘清相关内容在培育与发展学科核心素养方面的育人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