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湖南省立第一中学的高才生成果

湖南省立第一中学的高才生成果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然而,另一位朋友又劝告毛泽东进商业中学,说国家正处在经济战争中,当前最需要的人才是能够建设国家的经济学家。[82]接着,毛泽东又花了一元报名费,报考著名的湖南全省高等中学校。湖南省立第一中学是一所很大很有名的学校,它有许多学生,毕业生更是难以计数。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中学求学时,他的作文仍然全校闻名。纸是竖格子形式,纸的折缝间有“湖南全省高等中学校”字样,在题目下方写有“普通一班毛泽东”7个字。

湖南省立第一中学的高才生成果

我们说辛亥革命失败了,是因为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又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但是它在中国并没有打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就是说它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中国仍然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辛亥革命的失败,宣告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救国方案在中国的破产,证明了西方资本主义的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那么,中国的出路究竟在哪里?毛泽东同当时许多先进的中国人一样,苦闷、彷徨,在黑暗中艰苦地探索着中国革命继续前进的新道路。

为了探索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毛泽东毅然离开军营,下决心继续求学。但是,自己究竟应该进什么学校、选什么职业才会对国家和民族更有好处呢?毛泽东一时感到很茫然,自己也拿不定主意。他说:

我开始注意报纸上的广告。当时许多学校正在开办起来,它们利用报纸广告招徕新生。我并没有判断学校优劣的特定标准;也不明确自己究竟想干什么。[81]

这些招生广告对抱有远大理想的毛泽东来说,当然都有极大的吸引力。他先打算报考警政学校,并交了报名费。但在考试之前,又为肥皂制造学校的广告所吸引,说制造肥皂可以大大造福社会,富国利民,而且不收学费,供给膳宿,还答应给些津贴。于是,毛泽东便放弃了报考警校的念头,又决定报考制皂学校,打算将来做一个肥皂制造家。当毛泽东向制皂学校交了一元报名费后,一位学法律的朋友又竭力劝他报考法政学堂,说三年学完全部法律课程,并且担保毕业后可以当法律学家或立即当法官。于是,毛泽东又向法政学堂交了一元报名费。然而,另一位朋友又劝告毛泽东进商业中学,说国家正处在经济战争中,当前最需要的人才是能够建设国家的经济学家。于是,他又花了一元钱向这个商业中学报了名,并且果真被录取,还在那里注了册。但与此同时,毛泽东还在继续注意广告。有一天,他又读到一个广告,介绍一所公立高级商业学校的优点,说它是政府主办的,设有很多课程,而且说它的教员都是很有才能的人。毛泽东当然很动心,希望能在那里成为一个商业专家,于是又急忙付了一元报名费,并立即把他的决定写信告诉父亲。他父亲当然很容易理解经商的好处,所以非常高兴。但是,毛泽东进入这所公立的高级商业学校之后,仅仅学习了一个月,就又退了学。他说:

我发现,这所新学校的麻烦之处,在于很多课程都用英语讲授。我和其他学生一样,只懂得一点点英语,说实在的,除了字母以外,几乎一无所知。另一个障碍是学校没有英语教师。这种情况使我不满,到了月底我就退学了,并且继续留心报上的广告。[82]

接着,毛泽东又花了一元报名费,报考著名的湖南全省高等中学校(后改名为湖南省立第一中学)。入学考试的题目是:《民国肇造,百废待兴,教育、实业何者更为重要?》,毛泽东胸有成竹,下笔成文,“发榜时名列第一”。

校长符定一和教员们当然都非常欢迎毛泽东这位考第一名的新生入学,但怀疑文章不是毛泽东自己写的,所以决定要当面再举行复试。于是,符定一将毛泽东单独招来校长室,亲自取出笔墨纸砚,出题目让毛泽东当场作文。毛泽东镇静沉着,从容应试,又下笔成文,一挥而就。符定一拿来一看,果然又是一篇不同凡响的好文章。于是,符校长喜出望外,大加赞赏,认为毛泽东的确是一位才华出众的难得的好学生,因而便十分器重毛泽东。

就这样,毛泽东先后缴了六次报名费,选择了六个学校。

湖南省立第一中学是一所很大很有名的学校,它有许多学生,毕业生更是难以计数。毛泽东本来是打算在这里认真读下去的,但读了半年之后,觉得所学的课程太有限,内容又太陈旧、太肤浅,校规也太烦琐,使人反感,因此深感在这里继续学下去并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于是他便又决定退学。

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中学求学时,他的作文仍然全校闻名。他写的作文常由老师批为“传观”,并写有许多评语。尤其是他写的一篇《商鞅徙木立信论》作文,国文老师曾给予极高的评价。这是迄今发现的毛泽东最早的一篇完整的文章。为便于大家共同研究和赏析当时毛泽东的思想和文采,特全文抄录如下:

吾读史至商鞅徙木立信[83]一事,而叹吾国国民之愚也,而叹执政者之煞费苦心也,而叹数千年来民智之不开、国几蹈于沦亡之惨也。谓予不信,请罄其说。

法令者,代谋幸福之具也。法令而善,其幸福吾民也必多,吾民方恐其不布此法令,或布而恐其不生效力,必竭全力以保障之,维持之,务使达到完善之目的而止。政府、国民互相倚系,安有不信之理?法令而不善,则不惟无幸福之可言,且有危害之足惧,吾民又必竭全力以阻止此法令。虽欲吾信,又安有信之之理?乃若商鞅之与秦民适成此比例之反对,抑又何哉?

商鞅之法,良法也。今试一披吾国四千余年之纪载,而求其利国福民伟大之政治家,商鞅不首屈一指乎?鞅当孝公之世,中原鼎沸,战事正殷,举国疲劳,不堪言状。于是而欲战胜诸国,统一中原,不綦难哉?于是而变法之令出,其法惩奸宄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贫怠以绝消耗。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民何惮而不信?乃必徙木以立信者,吾于是知执政者之具费苦心也,吾于是知吾国国民之愚也,吾于是知数千年来民智黑暗国几蹈于沦亡之惨境有由来也。

虽然,非常之原,黎民惧焉。民是此民矣,法是彼法矣,吾又何怪焉?吾特恐此徙木立信一事,若令彼东西各文明国民闻之,当必捧腹而笑,噭舌而讥矣。乌乎!吾欲无言。[84]

这是毛泽东在1912年6月写的一篇作文。纸是竖格子形式,纸的折缝间有“湖南全省高等中学校”字样,在题目下方写有“普通一班毛泽东”7个字。全文共500多字。

国文教员柳潜[85]将这篇文章几乎所有的字都一个一个地画满了圈圈点点,并逐段逐段地写了眉批,最后还写了总评语,又特意郑重地签署了自己的名字和时间。这篇只有500多字的作文,柳先生就写了150多个字的批语,仅此一点,就可以看出柳先生是多么赏识这篇文章!

柳先生首先在题目的上方,大大写了“传观”两个字。(www.xing528.com)

接着,在第一段的上方批道:“实切社会立论,目光如炬,落墨大方,恰似报笔,而义法亦骎骎入古。”

在第二段的上方批道:“精理名言,故未曾有。”

在第三段开头的上方批道:“逆折而入,笔力挺拔”;在第三段后几句的上方批道:“历观生作,练成一色文字,自是伟大之器,再加功候,吾不知其所至。”

在最后一段的上方批道:“力能扛鼎”“积理宏富”。

最后,对全篇的总评语是:“有法律知识,具哲理思想,借题发挥,纯以唱叹之笔出之,是为压题法,至推论商君之法为从来未有之大政策,言之凿凿,绝无浮烟涨墨绕其笔端,是有功于社会文字。”

落款署名“涤盦”;时间“六月二十八号”。

从这篇作文的内容看,19岁的毛泽东借“商鞅徙木立信”为题,大发议论,批评时政,针砭时弊,要求改变当时黑暗的社会状况,提出要制定“利国福民”的法律,的确是一篇“实切社会立论”的“有功于社会文字”。

毛泽东认为,我国几千年来“民智黑暗”“国几蹈于沦亡之惨境”的根本原因,就是由于管理国家的“执政者”,他们制定的法不是“善法”“良法”,即不是“利国福民”之法,而是危害人民之“法”(“不惟无幸福之可言,且有危害之足惧”),使人民非常害怕之“法”。因此,毛泽东希望当时的“执政者”能像“利国福民伟大之政治家”商鞅那样,制定出“利国福民”的“善法”和“良法”,从而彻底改变我国“民智黑暗”和“国几蹈于灭亡之惨境”的社会状况。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位19岁的中学生当时每天都在想些什么以及当时思想水平所能达到的高度。这篇文章还有力地说明,当时的毛泽东确确实实每天都在认真研究着中国的历史和密切注视着中国的社会现实,为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和道路而努力。

同时,通过这篇“目光如炬,落墨大方”“积理宏富”“具哲理思想”的作文,我们还可以领略到当年毛泽东的不凡气质、不凡思想以及杰出的才华。所以,柳先生断言:“力能扛鼎”,“自是伟大之器,再加功候,吾不知其所至”!

后来的实践证明,柳潜先生对他的学生毛泽东的确是了解的,他对毛泽东的观察是非常深刻的,因而他对毛泽东的预言也自然是十分准确的。如果今天柳先生的英灵还九泉有知,他一定会为自己有毛泽东这样的不平凡的好学生而感到无限的自豪和欣慰!

由于学校规定的课程有限,而内容又陈旧肤浅,课堂教学远远不能满足毛泽东强烈的求知欲望,因而他便常到学校的图书馆借阅课外书刊。由于柳潜先生很器重毛泽东,又知道他酷爱文学和历史,于是便借给他一部清朝乾隆皇帝敕撰的史书《御批历代通鉴辑览》。这部史书共116卷,辑录了上自黄帝、下至明朝的基本史实,编年纪事,纲目相从。毛泽东用几个月的课余时间,津津有味地读完了这部历史书,感到收获很大。他由此得到一个重要启发,觉得自己看书、自己研究,比按部就班地在学校上课学习更有益处些。他又联想到在家乡韶山自己读书的情况,以及在东山高等小学堂、驻省湘乡中学和半年当兵期间自学的情况,认为自修是很有效的学习方法。于是,便断然决定在第一中学退学,而后进行自修。

听说高才生毛泽东要退学,校长符定一和几位老师自然都极力挽留。但毛泽东终于还是谢绝了校长和老师们的好意,毅然决然地走上了独立自修的道路。

毛泽东就是这样,只要自己认定了的事,总是一往无前,既不怕艰难险阻,也不怕惊世骇俗!

自1912年春至1912年秋,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中学共学习了6个月。

虽然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中学只学习了6个月,但他和这里的校长及老师们却都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尤其感谢他的国文老师柳潜先生。因此,直到许多年以后,他还感慨地说:“那里的一位国文教员对我帮助很大;我的文学爱好引起了他对我的注意。这位教员借给我一部《御批通鉴辑览》,里面有乾隆皇帝的谕旨和御批。”[86]

后来,毛泽东还一直同校长符定一保持着联系和往来。1946年夏天,符定一和他的女儿符德芳应毛泽东的邀请专程到延安参观访问。同年9月30日,毛泽东在给符定一的复信中诚恳地说:“既接光仪,又获手示,诲谕勤勤,感且不尽。德芳返平,托致微物,尚祈哂纳。世局多故,至希为国自珍。”[87]字里行间充满着对符校长的敬重和关怀。1948年秋,符定一应邀来到中共中央所在地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参加筹建新政协的工作,毛泽东热情接待、周到安排,后来当选为全国第一届政协委员。新中国成立后,符定一被任命为中央文史研究馆第一任馆长,于1958年在北京病逝,享年80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