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夏,全国的革命形势急剧向前发展,并在湘、鄂、川、粤各省爆发了声势浩大的“保路风潮”。这是辛亥革命的前奏曲。
在这一年的5月,清政府颁布了所谓“铁路国有”的法令,决定把本来已归民办的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紧接着,清政府便同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签订《粤汉、川汉铁路借款合同》,决定把粤汉、川汉铁路的修筑权出卖给四国银行团。这种卖国行径,立即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于是,在湘、鄂、川、粤各省迅速掀起了声势浩大的“保路风潮”,在四川还出现了大规模的群众性武装斗争。在湖南,各界群众召开了万人抗议大会,学生罢课,商人罢市,铁路工人还举行了示威游行。
驻省湘乡中学的师生们也立即沸腾起来了。毛泽东曾这样记述当时的情况:为了保卫路权,“四川首起争之,形势殊急。继起则为湖南,学生界尤其愤激,倡言罢课,到处开会演说。庸懦无知的湖南巡抚杨文鼎横加干涉,学生公然开会不成,则秘密开会,城里开会不成,则聚议于岳麓山头。记者[70]当时也是这许多人里面的一个小卒,我们学校里每天关着大门演说,好些同学慷慨激昂的主张革命。还记得演说时候,一位同学将他身上的长衣卸着一丢,说,‘快习兵操,预备打仗’。”[71]
1911年10月10日(阴历辛亥年八月十九日),爆发了震动全国的武昌起义,接着全国各省纷纷响应,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胜利后,迅速组成湖北军政府,并推举原新军混成协统黎元洪为军政府的都督。接着,湖北军政府很快就派代表赶来长沙,要求湖南的革命党人立即举义响应。其中有一位代表,得到校长的许可还来到驻省湘乡中学介绍武昌起义的情况,并做了一次激动人心的讲演。这次讲演给毛泽东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所以在许多年以后,他对当时的情况仍然记忆犹新。他说:当场“会上有七八个学生站起来,以对清廷的强烈谴责来表示对演讲人的拥护,并且号召大家行动起来,建立民国。会上人人聚精会神地听他们讲话。当那个鼓吹革命的演说家——黎元洪属下的一个官员——向激动的学生演说时,会场里鸦雀无声。”[72]
毛泽东听了这次演讲之后,和大家一样,心情非常激动。他感到对于当前这场革命,自己决不能袖手旁观,应该拿出切实有效的实际行动。经过四五天的严肃认真思考之后,他毅然决定要前往武汉到黎元洪都督部下去当革命军。他当时认为,支持革命最好最有力的方式,就是当兵去打仗!
毛泽东积极准备前往武汉。他向同班同学筹借了一些钱做路费,还约了几位朋友打算一道去武汉。他听说武汉地区很潮湿,必须穿雨鞋,就特地去向一位在新军里做事的朋友借雨鞋。这支新军驻扎在长沙城外。这天早晨,他出了城以后,在半路上就被驻军的卫兵拦住了。原来,湖南的新军在焦达峰、陈作新等革命党人的策动下,已经举行了起义。
那是10月22日(阴历九月初一),一个星期日的早晨,起义的新军正沿着粤汉铁路进逼长沙市区。同时,城里也发生了暴动,各个城门很快都被工人攻占了。当毛泽东返回城内时,城门已经是新军守护着。然后,毛泽东立即爬上一个高地去观战。直到新军攻克巡抚衙门,“抚台大人”被迫投降,写着“汉”字的白旗在巡抚衙门内徐徐升起时,毛泽东才回到驻省湘乡中学。这时学校的大门,也已经由新军派人守护着。这一切,都使毛泽东感到新鲜、兴奋和轻松。(www.xing528.com)
10月22日,湖南起义胜利了,宣告光复了!也就在当天晚上,成立了“中华民国军政府湖南都督府”,由焦达峰任都督,陈作新任副都督。
湖南是全国最早起来响应武昌起义和第一个宣告独立的省份。当时清政府还没有被推翻,战争还正在激烈地进行着。焦达峰年仅25岁,是一位满腔热血的革命青年。所以湖南军政府一成立,他就立即下令招募新兵,扩大新军,准备派兵北上支援武汉。当时,长沙城里的庙宇、公所、客栈,到处都高悬着招兵的旗帜,而人民群众的革命情绪也十分高涨,所以在三天之内,就招募了6万新兵。同时,许多青年学生也踊跃投军,都督府还专门招募了一支学生军。
毛泽东同当时的许多热血青年一样,抱着用武力推翻清王朝的革命决心,认为当兵打仗是干革命最好最有效的方式。但他不喜欢学生军,认为学生军的基础太混杂;不如参加正规军,从而能更好地为革命成功尽力。于是在这一年的10月底,毛泽东在长沙参加了正规军。他所在部队的番号是:湖南新军二十五混成协五十标第一营左队。这支新军参加过长沙起义,就驻在长沙。毛泽东就在这支正规军里当了一名普通的战士。
斯大林说过:“在学的青年,当他们还没有投入于人生大海,还没有在那里占有一定社会地位的时候,他们比任何人都追求那号召他们为自由而斗争的理想。”[73]毛泽东正是这样。在辛亥革命爆发后,毛泽东立即投笔从戎,参加新军,这正表现了他高度的爱国热情和坚定的革命决心。
毛泽东当时虽然还不满18岁,但身材已相当高大,体格又十分健壮。为了做好打仗的准备,他对于军队中的操练科目特别认真,对于紧张、艰苦的军事生活也毫无怨言。在短短的几个月内,他便掌握了军队中训练的基本科目,等待着开赴前线作战的命令。
在新军里,和毛泽东一起当兵的有青年学生,也有来自农村的忠厚朴实的农民和小手工业者,还有来自煤矿的坚毅勇敢的工人。当然,也有个别的流氓无产者。毛泽东和周围的士兵以及官长都相处得很好。他经常和大家一起拉家常,谈生活,讲故事,帮他们写家信,并通过讲解报纸上的新闻,给大家分析政治形势,鼓励大家为彻底推翻清王朝和建立中华民国而斗争。大家都佩服他博学多才,感到他待人谦虚、诚恳、热情,所以都喜欢跟他交朋友。其中有一个湖南矿工和一个铁匠出身的士兵,不久就和他成了很好的朋友,有的甚至在几十年后还和他保持着深厚的友谊。1949年11月15日,毛泽东曾给在新军辎重营当过文书的毛煦生复信,并询问当时任辎重营营长的毛子奇“尚在人间否?”[74]1950年5月7日,毛泽东又复信给和他一起在新军里当兵的赵浦珠[75];1951年3月31日,他还给当年的副目(副班长)彭友胜热情地写了回信。这些书来信往,充分说明毛泽东当年在新军中当兵时和周围战友建立的亲密关系,同时也表达了毛泽东对辛亥革命时期曾在一起生活与战斗过的朋友们的深切怀念和关心之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