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学考试时,是写一篇《言志》的作文。当时参加考试的学生,写的大都是尊孔读经、光宗耀祖、“学而优则仕”之类的内容,而毛泽东却与众不同,他联系劳动人民的苦难和国家民族的危亡,热情抒发了自己救国救民的宏伟志愿和抱负。监考教师谭咏春十分赞赏毛泽东的文章。校长李元圃看了毛泽东的文章后,便向同事们夸耀说:“今天我们学堂取了一个建国才!”[53]
于是,谭咏春便将毛泽东同他的儿子谭世瑛一起都编在戊班(即第五班),并安排他们都住在学堂的西后斋。
毛泽东顺利地通过了入学考试后,便由表兄文运昌陪同办理了入学注册手续,缴付了1400枚铜板,作为5个月的膳宿费和学杂费。按照规定,新生入学需要有人担保,于是文运昌便做了表弟毛泽东的担保人。
清朝末年,一方面还保留着封建社会古老的传统教育形式——私塾和书院,另一方面又掀起了废科举、兴学校的维新潮流。湘乡县东山高等小学堂,就是由原来的东山书院改设的一所新式学堂。它开设的课程,除传统的旧科目经学外,还有国文、算术、修身、历史、地理、物理以及音乐、体操、图画等新科目。这些新科目,对于热烈追求新知识的毛泽东来说,自然感到非常新鲜,引起了他学习的极大兴趣。
学校的位置在湘乡县城南郊四五里的东台山下。校舍周围砌着砖墙,墙外面紧紧围绕着一个七八丈宽的圆池,圆池两岸长满了葱茏的树木。一座装有短栏杆的白石桥横跨在圆池上面——这是全校师生出入的必经之路。黄昏时,圆锥形的东台山和山上尖尖的白色七层宝塔的影子,都倒映在环绕校舍的圆池里,风景幽雅而美丽。毛泽东能来到环境这样优美的学校读书,当然感到格外高兴。
毛泽东衣着朴素,举止端庄。只穿一套比较体面的青土布短褂子和裤子,口音又不是湘乡人。于是,就有不少同学看不起他,笑他是“乡巴佬”。但也有少数同学和他关系很好,那就是家境也比较贫苦,穿着也不那么阔气,而认真求学上进的一些学生。关于当时的情况,毛泽东说:
我以前从来没见过那么多孩子聚在一起。他们大多数是地主子弟,穿着讲究,极少农民供得起孩子上这样的学校。我比别人穿得差,只有一套像样的短衫裤。学生们不穿长袍,只有教师才穿,而洋服则只有“洋鬼子”才穿。很多阔学生看不起我,因为我平常总是穿一身破旧的衫裤。可是在他们当中也有我的朋友,特别有两个人是我的好同志。[54]其中一个现在是作家,住在苏联。
我被人讨厌,还因为我不是湘乡人。你是否原籍湘乡是非常重要的,你是从湘乡哪一乡来的也很重要。湘乡有上、中、下三里,上下两里人纯粹由于地域观念而斗争不休,彼此势不两立。我在这场斗争中采取中立的态度,因为我本来就不是湘乡人。结果三派都看不起我。我在精神上感到很大的压抑。[55]
毛泽东有着宽阔的前额,明朗的面庞,和善有神的眼睛,瘦长的身材;说话彬彬有礼、文慢而稳当,待人态度谦虚、诚恳而大方。他学习认真刻苦,作风朴实无华,所以进步得很快,因而许多教员都非常喜欢他。尤其是教经学和国文的教员们,更喜欢毛泽东,因为毛泽东不仅古文写得好,而且经学也很有根底。像国文教员贺岚岗,看见毛泽东对历史很有兴趣,便特地买了一部《了凡纲鉴》[56]送给他。不过这时候的毛泽东,心思早已不在经书上了。他热烈地追求着被称为“新学”的各种学科以及中外历史和地理等等。关于这个时期的学习情况,毛泽东后来回忆说:
“我在这个学校很有进步。老师们都喜欢我,尤其是那些教经书的老师,因为我写得一手好古文。但是我对读经书不感兴趣。”
“在这所新式学校里,我能够学到自然科学和新的西方学科。”(www.xing528.com)
“关于中国古代帝王尧、舜、秦皇、汉武的记载使我着迷,我读了许多有关他们的书。同时,我也学了一些外国历史和地理。”[57]
这个学校每个星期天的上午,都要由教员出题目,学生各自写一篇作文,然后全天休息。毛泽东每次作文都很认真,文章也写得非常出众。他当时的作文除《言志》外,还有《救国图存论》《宋襄公论》等,都全校闻名。
毛泽东的文章,立论新颖,见解精辟,文笔泼辣,气势磅礴,几乎每次的作文,教员都批着“传观”二字,并在全校的“揭示栏”内公布,作为大家学习的楷模。当年与毛泽东同班的同学舒融春回忆说:他很佩服毛泽东的文笔,他把“传观”的文章都抄下来背得烂熟,因而在几十年以后他还能记得当年毛泽东文章中的精彩句子,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涓涓之水,可以滔天”,“天下无中立之事,不猛进斯倒退矣,苟畏难斯落后矣”,等等。[58]毛泽东的同班同学谭世瑛,他父亲谭咏春是当时班上的国文教员,他也回忆说:有一次他父亲出了个《宋襄公论》的作文题,毛泽东文笔独特,用“康梁体”写的,他父亲看了后拍案叫绝,挥笔圈圈点点,破例给这篇文章打了105分,还在文章后面写了这样一段重要批语:
视似君身有仙骨,寰观气宇,似黄河之水,一泻千里![59]
而后,谭咏春还向校长建议:全校都应在讲堂上开讲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文章,让全校学生都来学习“康梁体”的笔法。校长采纳了这个建议。
校长李元圃是一位具有强烈爱国思想的进步知识分子。他常在学生早晚点名的时候,向大家讲一些中国日益贫弱和迭遭列强侵略、侮辱的情况,毛泽东和同学们听了都很激愤。
学校里有一位教师是从日本回来的留学生,因为他头上戴着一个假辫子,所以被大家称为“假洋鬼子”。他教音乐和英文。许多学生因为假辫子而讨厌那个“假洋鬼子”,可是毛泽东却喜欢听他讲述一些日本的情况。他是一位富有民族意识的爱国主义者,他经常讲到日本从“明治维新”以后迅速强盛以及企图灭亡中国的野心。毛泽东听了后,更加为祖国的贫弱落后而忧心如焚。
通过对祖国历史、地理以及许多新鲜知识的学习,毛泽东深为祖国有辽阔的疆土和悠久的历史而自豪,又深为有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等曾经使祖国威震四宇的人物而振奋;但同时,他更为鸦片战争后我们国家民族的危急越来越严重而坐卧不安。
所有这些,都使毛泽东为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和探索国家民族的出路而奋发学习的意志更加坚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