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运动是产业革命后随着阶级分化和阶级矛盾的加剧而兴起的。18世纪末19世纪初,产业革命在英、法等国陆续展开,它在推进经济繁荣的同时,也加剧了社会的分化。随着工业化的推进,传统农业和手工业加速衰落,乡村破败,城市兴起,大批失去土地的农民和破产的手工业者流落都市,成为机器工厂制度下的雇佣工人,但成为雇佣工人后的他们,依然普遍贫穷困苦,生产、生活条件恶劣。饱受艰辛生活摧残的工人阶级在一次次发起争取改善生活待遇的罢工运动没有取得成功,一次次期望通过政府或资本家减轻压榨的努力失败之后,转向了谋求通过自救互救以达生活改善的合作运动,这也意味着合作运动从最初的欧文、傅立叶等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空泛理想和理想的实验,转变成为具体化的实际运动。
1844年10月,在英国曼彻斯特的兰开夏郡附近的罗虚戴尔镇,28位法兰绒工人发起成立消费合作公社——罗虚戴尔公平先锋社(Rochdale Society of Equitable Pioneers),并向官府注册。公平先锋社标榜,其成立旨在“设法使社员获得经济的利益,改进他们家庭及社会的生活”,为此还制定了先锋社的基本原则:“资本由社员筹集,给予一定利息;职员由社员投票选举,不论股金多少,每人一票,不得代理;男女社员的权利一律平等;卖出的商品不得短斤少两;现金交易;不仅社员可来社购物,大众都可以来社购物;社员分配余利,以购物多寡为比例;每年的余利在分配之前,应先提出若干,作为公积金和教育基金。”[17]它所确定的有关先锋社的组织、管理、盈余分配等方面的制度,为世界各国的合作运动所普遍参照,基本奠定了近代合作组织的基本制度。1895年,国际合作社联盟在曼彻斯特举行成立大会,大会把罗虚戴尔先锋社制定的合作原则概括为8点,将其列入联盟章程,作为国际合作运动的指南,这8点是:(1)自愿入社,(2)民主管理,(3)现金交易,(4)按市价销售,(5)只销售货真量足的商品,(6)按惠顾额分配盈余,(7)重视对社员的教育,(8)政治与宗教中立。
罗虚戴尔公平先锋社开创了合作运动发展史的新纪元,此后,合作运动首先在欧洲各国普遍开展,由英而法而德而意而丹麦而苏联,再由欧而美而东亚,美国、日本、印度等也积极推行合作经济政策,19世纪末20世纪初,合作运动已经遍及世界范围。合作运动的发展史,有几点值得总结:
首先,合作运动的发展从空想变为现实,也意味着它从依靠外力转向强调自助、互助。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积极倡导社会改革,以希望普遍建立他所设计的和谐新村,但寄希望于大资本的力量,幻想得到大资本家和政府的帮助,他请求英国政府实施他的计划,并要求政府组成由李嘉图和其他有名的经济学者组成的委员会来补充修改他的计划,遭到了李嘉图和贵族王公的一致反对,他的新村试验也最终失败。与欧文同时代的威廉·金则反对欧文“要实行合作,必定要有大的资本”的主张,认为这只能“使人民减少对于合作的信仰,使他们听见了合作这个字就要退避三舍”,强调“合作社的目的第一是社员的相互保障,以驱除贫困;第二是要得到生命的安乐;第三是要得到生活的独立”,[18]这是强调合作要依靠平民的自力更生和自助互助。他主张平民在现有的私有财产制度和竞争环境中,通过流通领域的合作创造资本,过渡到生产领域去铲除剥削的根源,进而逐渐建设一个新社会。威廉·金特别强调贫民的自力更生、自助互助的主张在罗虚戴尔公平先锋社的组织原则里得到了体现,它强调资本由社员筹集,每人一票平等参与管理,以及盈余分配既留有公积金、公益金又按惠顾额分配正是其体现。19世纪末,当各国政府逐渐加强对合作运动的干预时,强调自助互助仍是合作运动一直坚持的一个重要原则。(www.xing528.com)
第二,合作运动依各国自然及社会经济环境的不同而各有侧重。英国合作运动发生最早,又是消费合作社的发祥地,之所以发展消费合作,是因为英国是个工业国家,当初劳工受资方的压迫,生活艰难,需要自己的团结。批发合作社的成立又进一步推进了消费合作,英国的批发合作社不仅向制造工厂和国外购货供给合作社,且自设工厂制造,甚至所用的原料在可能的范围内也是自给,避免了商人的剥削,甚至是有意刁难。1856年罗虚戴尔成立一个批发部,供给社员及附近的小合作社一些货物;1864年在曼彻斯特成立英北工业粮食批发合作社,1871年改名为英格兰批发合作社;1868年,苏格兰批发合作社也成立;1897年爱尔兰农业批发合作社又开业。[19]法国是生产合作的策源地,纤维工业是法国传统的工业,手工业为其特色,以手工业为生的独立小生产者是社会重要阶层,当法国产业革命勃兴时,其社会问题的重心不在劳动问题而在手工业者及小生产者的失业问题,因之生产合作得以兴起。但当法国的资本主义日益扩张,大资本对小资本的优势日益明显,劳动者及手工业者的生产合作社业已失去其发达的可能,这时因资本主义的发达,劳动者日益增多,又因农业与资本主义接触后有劣败的趋势,所以消费合作及农业合作遂继之以兴。因此,手工业生产合作日趋没落,消费合作及农业合作在今天已形成为法国合作运动的主流。[20]德国的合作运动以信用合作为中心。19世纪中叶,随着德国农奴制改革的推进,农民在取得自由民身份的同时,因赎买封建义务大量失去土地或耗去资金,广大农村普遍出现资金短缺,同时,工业化使城镇小手工业者无处融资,只好依靠高利贷,信用借贷成为制约资本主义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于是,倡导信用合作在德国兴起,并形成许尔志式和雷发巽式两大针锋相对的派别。[21]意大利与德国类似,也以信用合作为主,它也是与德国有着同样的资金缺乏问题的经济落后国家,其合作运动也以信用合作最为突出。此外,美国、瑞典的产销合作发达,丹麦、瑞士则以农业运销合作为主。
第三,合作运动由最初的民间自发运动转向由国家推动。英、法、德等国的合作运动,是起自广大的工人阶级和濒于破产的农民、手工业者等弱势群体,为了谋求自身的生活改善而发起的,并自下而上地逐步形成消费、信用、产销等合作系统。19世纪后期20世纪初,当合作运动在社会经济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时,这些国家政府才加强了对合作社的干预。而合作运动在向经济落后国家蔓延时,它们的发展路径与前述国家不同,它们大都不是民间自发的,依靠的是外在的力量由上而下的推动,其推动力量,有的是政府,如印度、南洋群岛等;有的是半官方的机关,如埃及的农业银行、南斯拉夫的农业改良促进会等。[22]因此,20世纪以来,合作运动发展的总体趋势是各国政府加强了对合作运动的干预,但因为各自路径的不同,合作运动的成效也差异甚大。英、法等国是在自发的由下而上的基础上,政府的干预参与进来,政府的干预是在尊重合作基本原则的前提下进行的,重在引导、规范;而后发国家是在还没有合作的基础时,由政府或其他团体自上而下推动合作,他们的推动是把合作作为推行政策的一个工具,也就谈不上尊重合作,甚至会损害合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