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以来,尤其是冷战结束之后,国际政治局势开始了由阵营对立到多边合作的发展,而今又开始了逐渐由多边向双边发展的趋势。这一趋势在经济领域尤为明显,世界贸易组织正逐渐失去了对大国,尤其是对经济大国的影响和控制。在这一过程中,更好地发挥经济发展及经济发展基础上的外交优势成为保持能源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实践正是我国在全球化背景下充分利用国内经济优势,拉动促进区域间经济、文化共赢合作的重要举措,我国将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与沿线国家的在以下方面实现能源领域的合作:①能源基础设施合作。共同维护输油、输气管道等运输通道安全,推进跨境电力与输电通道建设,积极开展区域电网升级改造合作等。②传统能源合作。加大煤炭、油气、金属矿产等传统能源资源的勘探、开发合作。③可再生能源合作。积极推动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合作。④能源加工转化合作。推进能源资源就地就近加工转化合作,形成能源资源合作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链。⑤能源资源深加工技术、装备与工程服务合作。[17]这些合作将从多个角度对我国的能源安全提供保护。同时,通过区域合作,对沿线国家,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国家的资源开发利用、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播带来重大利益。通过加强与沿线国家的合作,保障资源供应端的安全与共赢;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及类似区域合作方案,降低多重双边谈判带来的复杂程度与谈判成本,整合优化区域能源,实现能源、人力、资金与国际政治环境的全面优化。(www.xing528.com)
从简单的能源贸易角度看,在国内经济稳定的前提下,国际能源进口将不会出现较大供应短缺压力,但能源安全问题绝不仅仅是单纯的国际能源买卖契约关系问题,以国际政治为主要影响因素的全面国际关系才是影响国际能源供应的最重要因素。因此,除不断通过经济政策和国际合作等方式开拓新的合作国之外,还必须深化同现有能源合作国,主要是同能源输出国和相关能源输出国组织的联系,其中包括和中东国家的联系、和俄罗斯的联系以及和委内瑞拉等南美国家的联系。此外,还应充分发挥外交优势,在与非洲国家政治、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加强合作的基础上,继续深化能源合作。这是确保我国在传统能源领域保持稳定的基础性前提。当然,国际政治对国际能源政策的影响巨大,例如沙特阿拉伯与美国具有紧密的国际关系,在中美经济贸易、地缘政治、全球政治、甚至在军事层面发生摩擦和冲突的时候,我国面临的来自沙特阿拉伯等与美国关系密切的能源输出国的能源供应压力势必增加,这还需要我们在稳定国内经济和社会的基础上在各类国际组织和国际事务中积极作为,通过不断开放的政策和国际合作扩大外交弹性,进而扩大我国的能源进口弹性,尽最大努力将可能发生的能源供应压力和风险降到最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